大文学 > 奇幻小说 > 同安堂 > 第十六章全文阅读

生活安定下来后,先生开始教阿琬医术。他想,这也许是传延医术的最后希望了。原来并没打算把医术传给女儿,现在看来,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了。“若不是乱世,阿琬早就在外求学,哪有机会学医啊。”他认为上苍不成全他传延医术的苦心。不然的话,怎么会刚有眉目,就遭此大难,连刚收的徒弟也失散了。“我年龄大了,岁数不饶人,阿琬无基础,就是倾尽全力,也只能学个皮毛。”想到这,他不禁长叹一声道:“今生最大的一桩心愿也许要付诸东流了。

这个临时组建的家庭并不缺少欢乐。女人是会带来欢笑的,只要有阿根嫂和阿琬在,间或邻家大嫂参与进来,这个家就永远充满笑声。阿根嫂和阿琬情同姐妹,两人总有说不完的话。阿根嫂逢人便夸自己有个好妹子。她经常逗阿琬开心,问她相中了哪家的后生,她愿去做媒,一定说成婚事;有一次,她打量阿琬,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说:“凭妹子的相貌,可以抛绣球招附马了,说得阿琬怪难为情的。说得多了,阿琬决定将心中的秘密告诉阿嫂。

“阿嫂,您是不是厌烦我了,要赶我走。”阿琬故意嗔怪阿嫂道。

“怎么会呢?”阿根嫂忙为自己打圆场。“这么漂亮的妹子,喜欢还喜欢不过来呢!哪有厌烦之理。”

“人家是有夫之妇,是不能与人谈婚论嫁的。”她对阿根嫂说。她的话让阿根嫂惊诧不已。

阿根嫂追问原委,先生便把阿琬和阿浦在危难之夜成婚的事儿说与夫妇俩。夫妇俩听罢,方知那徒弟与黄家还有这么一层关系,因而明白了为何父女俩要极力找到阿浦。“原来如此。”夫妇俩震撼了,为这命运多舛的爱情叹息不已。

“会找到的。”阿根嫂说。

“唉,”先生长叹一声,道:“他们逃出汪府,必定远遁他乡;我和琬儿流落在此,不容易重逢了。”黄先生很伤感,看着阿琬,不禁老泪纵横,言语间饱含对女儿命运的深深忧虑之情。

李阿根没有忘记与先生的约定。转过年过了正月,就把写有“黄氏中医”的招牌亮了出去。乡邻打此经过,隔着低矮的栅栏,看到门楣上嵌着四个醒目大字。阿根嫂提醒丈夫说:“是不是先到村公所登记一下?”阿根道:“不急,等诊所有了起色,再登记不迟。”他未听从妻子的劝告。

李家开诊所的消息在村里引起热议。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有的纳闷,不晓得李家从哪来了个郎中;有的心细,猜出郎中就是住在李家的那个老者。

开诊第三日,村西头钱家送来了抽风的儿子。这孩子自小得了癫痫症,钱家为儿子治病,在城里没少花钱,病情却一直不见好转。

先生为孩子诊治,确定病灶所在,使猛药一举克之。三个疗程下来,病情得到控制,不再犯病。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不少患沉疴的乡亲纷纷慕名而来。

大地主汪荣祺也被惊动了,他对管家说:“哪来的神医,竟然这样无法无天!”他让管家带两个家丁去一问究竟。

管家到了李家,喝唬道:“私下开诊所,一不出捐,二不纳税,简直目无国法,到乡公所去说个明白。”

先生和阿根像犯人一般被押解到村公所。

所谓村公所,和他汪荣祺的宅邸是一回事儿——晚清时,塘头村并没有村级政权组织,大地主就是公所,私设公堂,拉夫派捐,全凭一个人说了算。民国初年,上面派来保长。当时,汪荣祺的父亲刚死,汪荣祺顶门立户。他巴结保长,靠比他父亲还恶毒的手段,把家业不断做大。到第二任保长卸甲时,汪荣祺已经把其他大户远远抛在后面,成为塘头村理所当然的龙头老大。他多方活动,极尽贿赂之能事,使上面没能派来第三任保长,他顺理成章地坐上了保长的宝座。就这样,汪荣祺集公权与私权于一身,牢牢地把塘头村的生杀大权攥在手里。

两人被押到汪荣祺面前。汪荣祺坐在宽大的太师椅上,闭目养神,并不讲话。

管家代言,打着官腔道:“胆子可真不小,竟然不把村公所放在眼里,擅自开什么诊所,你可知偷逃的是皇粮国税,犯的是王道国法吗?”

汪荣褀说罢,和管家耳语一番,管家秉承旨意,像传声筒一般说道:“外面把你的医术传得神乎其神,可是真的?我家老爷患有严重的肺心病,多年不愈。如果你治好老爷的病,老爷不仅准你开诊所,还让村公所不收你的税,对你分文不取。”

先生起初不敢讲话,心下自忖道:“乡下的地主老财真是霸道,过去在镇上也曾遇到横行乡里的不法之徒,没见有如此明目张胆的。穷乡僻壤,天高皇帝远,比不得城镇。”

听了管家最后说的话,先生不觉眼前一亮,心下自忖:治好他的病不成问题,只是要屈服于他的淫威了。“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好汉不吃眼前亏。我先为他诊治,然后再做打算。”先生提议为他把脉,汪荣祺乖乖坐到桌前,将右腕袒露给先生。

经过一个时期的诊治,汪荣麒的肺心病大有好转,几近痊愈。他对管家道:“这老家伙还真名不虚传——我这病经医无数,无人能医好,老家伙真乃神医也!”

果然如汪府所说,李家开诊所的事从此再无人过问,亦不收取捐税。先生和阿根心有忐忑,不免年节登门致谢打点一番,那汪荣祺厚颜无耻照单全收;赶上府上有人患病什么的,对先生呼之即来,为其诊治。前后一年多,李家与汪府相安无事。先生为人治病所得款项虽不及和平年月多,但兵荒马乱年月,每月有固定收入贴补家用,对于一个家境捉襟见肘的农家来说,算是幸运的。一家人丰衣足食,阿根嫂奶水充裕,康儿茁壮成长。一时间,欢笑声萦绕李家小小庭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