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寿对皇太极这么有肚量深受感动,认为着皇太极能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即不平凡,把一切简单的事做对即不简单,真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像这样的主子我不辅佐谁来辅佐啊!当初也许是自己太过于猜忌,也是舆论的压力所致,太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对这位辫子皇帝还是存在偏见,看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这一日锦州城上巡逻的明军发现一彪人马由东北方向杀来,马上回报祖大寿。
祖大寿心里大喜,嘴上说道:“来的好,大丈夫吐唾沫是个钉,我倒要领教领教。”大踏步出了帅府来到城楼之上打凉棚往东面观看。可不是吗,一支人马并不多,人数上看不到千人,全是清一色的骑兵,而且能看得见这些骑兵不是作战之用,而是仪仗队。每位骑手身后都披着黄凌子斗篷,头盔上插有黄色雉鸡翎。一彪人马离锦州城不到百米停住,有一匹黄骠马首当其出,不快也不慢的来到城下。再看马鞍桥上稳坐一人,离得远看不清模样,但是那种神态、那种气质一看便知就是大清皇帝皇太极。今日老家伙穿的却是很气派哦,上身穿的是明黄缎绣平金龙云纹大阅甲,甲为上衣下裳式,外布金帽钉,全身皆用黑绒镶边,并用金丝线缝制的九条金龙,借助清晨的阳光这么一照,霞光万道瑞彩千条,夺人二目。此大阅铠甲专供康熙皇帝检阅八旗军队时穿用,平时还就舍不滴穿。
祖大寿高声说道:“哈哈,我当城下是哪一位呢,原来是大清崇德皇帝,没想到陛下说到做到实在令祖某佩服的五体投地。”
皇太极听完祖大寿说的这番话心里倒也痛快,把御马往前提了提,抬头对城上的祖大寿言道:“朕求贤若渴,早就喜欢上祖将军的为人与胆识。对于你提出的条件,只要朕能做到的一定会照办。”
“那好,我就要你这句话,今日你我可以做个了断。”说罢,祖大寿手往后头方向一指,而后说道:“陛下看到我身后的广济寺塔的塔尖了吧,我不求别的,只要你能打下塔尖,我必出城受降。”
皇太极坐在马雕鞍上往他的身后观瞧,可不是吗,正好在他身后露出了一座大塔,塔尖看的真真的,能高出城头十几米。皇太极做到心中有数,对城上言道:“朕已看清那塔尖,我看这对于我来说有一定难度。不过呢,为了收降祖将军即便是上刀山下油锅朕也要大胆一试。”说完,调回马头回归本队。
这时候早有人把火药开花炮弹填入红衣大炮之内,就等着皇上回来点火发炮。皇太极跳下坐骑有人搀扶着来到大炮近前,先对了对照门准星,必须三点一线,有歪了的地方校正一下。有人拿过火炬,皇太极接过火炬,看了看城墙后面的塔尖做到心中有数。你的那么那么啊,离多远好调整大炮的角度。以前祖大寿路过锦州时候进城里来过两趟,就是来参拜广济寺里的佛像,对这座大塔有很深刻的印象。毕竟辽宁省境内有大塔的地方不多,像十几米高的大塔没超过五十座,到了清康熙以后又修建了十来座大塔。
再看皇太极把持有火炬的手往大炮的信眼上一放,点燃了引信,火星子滋滋乱窜,周围的人员全部撤离,皇太极更是离开多远,都知道这大炮的后坐力非常之大,弄不好就会被震死了吃什么都不香喽!
硝烟弥漫、一发炮弹吼叫着飞过锦州城上空,成抛物线自由下落,许许多多宏大的石块崩裂开来,纷繁跌下。在天空下,象暴雨即来时那样乌黑一片,碎石向寺院内蹦射出去。把广济寺里面的僧人吓呆了,什么情况,不知是不是地震,忙跌跌到处躲藏。
大炮的轰鸣声过后,战在城头上的祖大寿甩脸向塔尖望去,亲眼见好端端的一个塔尖就这么的被一炮击碎,看来这实属天意,我要顺应天时归顺大清。对不住了我的旧主子崇祯帝,不是为臣不忠于你,实在是你逼的我到此地步,一天天的跟防贼似的防着我,要不是我手握重兵早就被你收拾了。
想到此爬在城头上对下面喊道:“没想到哇,没想到。堂堂的大清皇帝陛下会有如此厉害的放炮技艺,行,今天我祖某真是领教了。我话付前言开城投降。来人啊,给我开城门迎接清军进城。”
皇太极这一炮打下来心里也没底,炮弹飞出的一瞬间突然挂起一阵旋风,正好与炮弹相交合,旋风席卷着炮弹,炮弹踏着旋风,二者不谋而合正好撞击在塔尖上,瞬间爆炸将塔尖炸碎,击毁面积为三平方米,广济寺塔成了秃塔,直到公元1998年新修复的大塔才有了新的塔尖,此间三百余年一直保留着秃塔的面貌耸立在锦州古城中央。
皇太极虽然在城下,但是炮弹击毁塔尖的一瞬间看的非常清楚,嗯,这回看你祖大寿还有何话说。
没想到城上祖大寿表态这么快,大开城门迎接自己进城,皇太极大喜过望,刚要说进城。在他身后的豪格进言道:“皇阿玛,我们要小心提防,万一祖大寿使用空城计框我们进城再收拾个老实的岂不晚矣!”
皇太极稍微犹豫一下笑道:“咦!不要多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祖大寿已经是惊弓之鸟还有何能水啊?再说我们俩有言在先打赌论胜负,今日我炮打塔尖已经实现我们之间的誓言何谈有诈,不必多虑,你要怕你就驻扎城外等候着。”
可见皇太极多么信任祖大寿这次的壮举,人的一生中,信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那些不以他人为重的人才会看不起人。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言以蔽之,信任是不可缺少的。
皇太极率领着御林军进入了阻碍他十几年的孤城锦州,就是这座不起眼的城池使得皇太极第一次独立指挥战斗时无功而返。也是这座孤城使得他费劲心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对付。而如今皇太极终于能够光明正大的骑着高头大马进入里面,而迎接他的是多年的宿敌祖大寿。
皇太极率队进入了城里,祖大寿一路小跑着来到身前撩衣服跪下三呼万岁。皇太极一点架子也没有,跳下御马搀扶起祖大寿,拍了拍他的肩膀好言抚慰:“你上次背叛我是为了你的主子,为了你的妻子儿女和宗族。我曾经对大臣们说过,祖大寿一定不能死,如果以后再次投降,我也决不会杀他。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知错必改乃为俊杰,只要以后能够尽心尽力地侍奉我就可以了,反正朕是佩服你这股子劲头嘿!”
祖大寿满脸的羞愧,也没什么好说到,满目羞愧只有赔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两人携手揽腕一起同行。
锦州城里十字大街上占满老百姓,手持鲜花与彩带正夹道欢呼,众人排列在道路两旁呼喊,表示对皇太极的欢迎。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皇太极频频与两旁的百姓挥手致谢,时不时还与群众们热情握手嘘寒问暖,倒有一番居民鱼水情的意味。
长话短说,皇太极命济尔哈朗镇守锦州窥视宁远与山海关。自己率大部队带着祖大寿以及他的弟弟祖大弼撤回盛京,按各自功劳依次封赏,祖大寿被授予汉军正黄旗总兵的职位。
不过后世关于祖大寿的评价也有不同的说法,在这我只引用几个代表的评价说说;
皇太极:“能久守者,读书明理之效。”
石廷柱:“第明国京都,倚祖大寿为保障。”
蔡东藩:“献城卖国卖友。”
佚名:“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
至于祖大寿是好是坏、是忠烈还是叛徒,这个也不好说。看站在那方的立场上。从明朝方面就是逆贼,要是放在清朝那就是功臣。到了以后,1644年(清顺治元年)爱新觉罗·福临在辅政大臣济尔哈朗的护送下,从盛京(今辽宁沈阳)抵达北京,祖大寿跟随入关,不过他并没有参与平叛中原的战事,而是隐遁于宅中,真真正正的做了一位老宅男。1656年(顺治十三年),祖大寿在病死于北京祖家街的府宅。放下祖大寿不提,以后的章节若有需要会提及此人。
皇太极忙于回盛京的另一个原因是惦记刚刚抓获的洪承畴,说心里话,他此战的最大收获那就是生擒了洪承畴,这比大胜十万明军还要有价值。
洪承畴被押解到盛京后,关在皇宫内的三官庙里。他已经下了必死的决心,既然被敌人活禽就没想活着。可我怎么办呢?不能这样干巴巴等着皇太极回来,我得让他们看看我也不是省油灯。
所有他每天披头散发,光着脚,不吃不喝,就往墙角上一靠坐在地上默念道德经,希望在经文里可以找到诅咒清朝的咒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