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女生小说 > 大明天启录 > 第二百四十七章 非洲的变化全文阅读

第二百四十七章 非洲的变化

朱由崧在福城一带大杀四方,还在他父亲的领地里移居过来十几万大明人口,这样一来在这里的地面上,大明的居民开始占据了一半人口。除了垄断这里的乳香、没药的向外输出,朱由崧还将这里的驼绒、羊毛的产品让大明来的工匠进行了深加工,这些来自大明的工匠们通过改造原有的纺织机和结合这里当地人加工方法,将这些驼绒、羊毛制造成衣服和地毯等服饰,然后销售出去,这要比直接销售原料利润高多了,后来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

最主要的是薄珏改造以后的链轨式农具,像简单的链轨式手扶耕地用锅驼机、收割机等,这些机械极大的提高了劳动效率。福王是锅驼机的最大受益者,最早使用这些工具的人,因此移民过来的这些人自然都会只用这些东西,通过这些农业机械的使用,极大的节约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每一个家庭都可以耕种比当地人多得多的土地,而且朱由崧的税赋制定的非常低,所以每个家庭都是比较富裕。制造这些农业机械是不可能的,这种技术目前还处于保护状态,朱由崧便大量的从大明本土购买这些东西。

充足的劳动力人口,使得朱由崧有了继续扩大地盘的野望,而富裕的生活条件让更多的福王地盘上的人口继续向这里迁移,不管福王自己是不是愿意,朱有孝都是强力支持,最终到了年底的时候,这里的人口到了近二十万,朱由崧就把队伍扩大到了三万多人。

在向南扩张的过程中,朱有孝遇到了一个比较感兴趣的部落,这个部落居住在一个较大的海岛上,这个海岛不太适合农业耕种,居民主要以打渔为生,居民大约有一千多人,他们的长相和当地土著居民差别比较大,但是绝对不是阿拉伯人或者波斯人。当朱由崧和他们进行接触以后,才发现这些人竟然能够讲一口相对熟练的大明话。原来这些人竟然是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是留下的后人,据他们自己叙述,当年有一艘海船在这里搁浅,他们的先祖有二十多人,费劲千辛万苦,从大海里逃了出来,爬上了这座小岛,然后就在这里定居下来,至今近二百多年了。

看到血统、肤色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的大明后裔,朱由崧就把他们看成算是自己人了。这里的居民以万姓和谢姓为主,大概他们的先人就是这些水手的头目吧,一直到现在还统治者这里的部落。朱由崧对他们进行了一定的帮助,直接送给他们一些比较先进的武器和农具,让他们在大陆上拥有了一块土地,这块土地处于福城王国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之间,算是一个缓冲,不过朱由崧还是建议他们向西扩张,成立一个小型国家,方便以后和大明本土联系,算是大明的一个近亲国家,其实朱由崧对自己的国家都不好定位。

新应天的朱常浩和朱常润过的很滋润,除了将那里的香料贩卖到世界各地以外,他们俩还不断的向朱有孝要求移民,他们自己没有在大明本土的封地,不能像朱由崧那样从福王的领地上移民人口,但是朱有孝是他们最大的靠山。因此,这里的移民增加的也是非常快,到天启七年年底的守候,随着商船过来的移民也达到了近十万,而且许多都是整家搬迁过来的,朱有孝对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资助,十口之家配送一台耕地用链轨锅驼机、收割机,使得他们能够迅速在这里安定下来,丰腴的土地,让他们非常满意。

朱常浩和大名王国的陈青云关系非常好,朱常浩可以获得大明先进的各种武器和农具,陈青云则是占据地主之利,非常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俩人携手在这一带开始扩张。两人的联手,使得当地的土著部落无法容忍,但是无论是武器的差距,还是士兵素质的差距,让他们都无可奈何。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冲突之后,一部分人选择了加入两人的势力范围,成为二人的附属,另一部分则选择了迁徙,向西部的大裂谷以西而去。朱常浩就和陈青云以北侧的河流为界,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控制了后世的坦桑地区。

由于陈青云部落的肤色和当地土著部落的区别不大,向他们归附的部落大多数选择了大名王国,这样一来,大名王国就成了非洲东部势力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朱常浩不需要太多的土著部落加入,近十万的移民已经可以保证他的势力范围不会受到威胁,他在开拓的过程中,也没有直接出动士兵,而是协助陈青云的大名王国搞好了后勤物资补给。

陈青云大名王国的土著们大多数比较懒惰,他们习惯了懒散的生活习惯,对于从事农田耕种这样的事情很不习惯,至于被贩卖到美洲的那些黑奴,他们都是在皮鞭下被迫劳作的。陈青云不愿意采取武力强制他们去劳作,迁徙过来的大明本土农民正好代替了这些工作。当然了,这些迁徙过来的农民都带有大批的、先进的农业机械,大明本土制造的各种锅驼机为动力的农业机械的耕作效率还是不错的,利用这些农业机械的效率,要比使用当地黑人的劳作效率高上几十倍不已,这就彻底保证了这一片地方的粮食供给。

解决了生存所必须得粮食问题,陈青云就有了大批的青壮年人口组建军队,再加上从大明运输过来的大批先进武器,大名王国的军队在这里几乎是没有可以抵挡的对手,四处的扩张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多少太大的阻力,这才取得了整个坦桑的控制权。

在控制了这里以后,陈青云才意识到如果仅仅依靠朱常浩的粮食供给肯定是不行的,何况他也不可能一直无限制的扩张下去,就向朱常浩、朱常润兄弟俩请教如何进行接下来的发展问题。这老哥俩也是心里明白不可能这样一直供应大名王国的粮食需求,必须让他们自己拥有养活自己的独立能力,于是三个人就商量了一个治理大名王国的方案来。

成年的土著黑人肯定是无法进行改造的,他们已经养成了懒散的习惯,只有从下一代的孩子们身上下手,才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按照三人商议的结果,在大名王国的范围内建立大批的固定村庄,就像在大明本土那样的村落一样,然后就是建立大量的学校,向他们传授简单的书写、计算,将大明的文化向这些好孩子头脑里灌输,为了尽量避免这些孩子受到家里大人的不良习惯,这些学校都采取封闭管理的模式。学校里管吃、管住,一切都是免费的,只有每半月这些孩子才可以回家和他们的父母团聚一天。

在这些学校里,采取的是军事管理的模式,严格的纪律才能让这些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是个人卫生、农田劳动、大明的餐饮习惯等,这些都有一定的要求,所有的孩子必须要安找规定的方式去做,并且要求他们回到家里的时候,也要保持这种习惯。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改造方法,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家里的大人们开始适应他们,毕竟所有的父母都是最心疼自己的子女。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们远离了各寄生虫类,各种传染性疾病不再是孩子们的死亡杀手,孩子们的死亡率降低到了最低水平。可口饭菜、良好的饮食习惯、丰盛的营养搭配,让孩子们生活得更加健康、强壮。就这么简单的两点,就让土著的黑人成年人接受了陈青云的改造工作,为以后这里成为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为黑人世界里的一个奇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