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 > 第二百八十七章——终章:二战(32)全文阅读

第二百八十七章——终章:二战(32)

库尔斯克战役又被称为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和苏联军队的又一次战争,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库尔斯克的一场大型会战,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与苏联红军共出动了近8000辆坦克。参战双方共投入了约280万名士兵,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5000架,创下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最大规模单日空战。

德军于1943年3月4日攻克哈尔科夫后,双方战线态势是:德军已撤过罗斯托夫,整个南翼战线已修复并拉直,但在库尔斯克地区,苏军形成一片向西楔入德军战线的巨大突出部。它在北、西、南三面与德军保持接触。这个突出部对双方意义都十分重大,苏军在必要时可以从这一地区出发,向北、向南迂回攻击德军后方交通线。而德军若夺取该突出部,可一举歼灭苏军两个方面军主力,并可再次缩短战线,节省更多的机动兵力,重新夺得苏德战场战略主动权。希特勒显然看到了这个机会。在4月15日,他发布元首大本营命令,制定了代号为“堡垒”的作战计划,但计划引起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将领的质疑。经反复争论后,希特勒最终下令在7月5日发动这次东线决战。

与此同时,苏军统帅部也注意到库尔斯克突出部问题。3月20日左右,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苏军将领研判了整个东线形势后,起草了一份报告给斯大林,预测今年夏季德军会从南北两翼夹击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认为“我军为了先敌行动而于最近转入进攻是不妥当的”,最好等到苏军在防御中消耗了疲惫的敌人后,再投入新锐预备队转入全面反攻。斯大林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六月初,德苏间出现了一段外交插曲,早在1943年春,德苏双方都感到前途渺茫,胜负难定,想就此罢兵言和,于是在六月间,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在德军占领的基罗夫格勒秘密会晤。但希特勒以胜利者自居,要求以第聂伯河为两国新的边界,苏联则要求仍以战前布格河为界,双方要价距离太大,无法成交,双方只能继续兵戎相见。

双方都已下定决心,在库尔斯克进行一场决定性的会战。德苏双方的最高统帅部都开始了紧张地调兵遣将,将全部的战略预备队,投入到库尔斯克地区。德苏双方都意识到这场会战对双方意义重大,苏军败了,形势将恢复到1941年冬季困守莫斯科的窘境,德军战败的话,将丧失整个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它再也无力组织起现有规模的战略预备队了。所以希特勒硬邦邦地丢给诸将一句话:“不能失败”。

库尔斯克地区德苏双方的兵力部署如下:苏军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不算在内)共投入133.6万人的兵力,3444辆坦克,19100门火炮,2900架作战飞机。罗科索夫斯基中央方面军防守北面,瓦杜丁沃罗涅日方面军防守南面,最高统帅部战略预备队、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配置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正东。苏军的计划是:先以坚强的防御消耗德军装甲精锐,然后反攻。德军参加作战的有50个师,共90万人,2000架飞机,27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动用了全部的坦克战略预备队。莫德尔第9军团在北面担任主攻,曼施坦因“南方集团军群”在南面担任主攻。德军计划对苏军从两端向中间夹击进攻,形成钳形攻势,一举歼灭中央的苏联红军,重新获得战场上的主动权。从战前双方力量对比看,苏军占明显优势:兵力多40%,坦克多20%,火炮迫击炮多90%,作战飞机多45%。

7月5日晨,德军开始进攻。北面的莫德尔第9军团在32千米宽的正面突破苏军防线,向前推进了9.6千米,这也就是北面德军在整个会战期间的全部战果。南面的曼施坦因进展较为顺利,但代价较大。7月9日,霍斯第4装甲军团已突破南面苏军三道防线,并向第四道防线冲击,第48装甲军距苏军防御中枢奥博扬仅25千米。苏军紧急调动战略预备队草原方面军的两个主力集团军,增援沃罗涅日方面军。7月12日,草原方面军主力、罗特米斯特罗夫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强行军300多千米,赶到普罗霍罗夫卡地区,与正在向*击、寻求机动的德军豪塞尔第2党卫装甲军遭遇,苏军850门坦克、自行火炮,同德军500多门坦克、自行火炮展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达到*,苏军已将坦克战略预备队全部投入,而德军还有几个师的坦克战略预备队尚未投入,曼施坦因打算让对手消耗到相当程度后,于决定性时刻放出最后几个坦克师。

战后很长时间,史学家们一直认为在1943年7月12日苏德双方共有15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普罗霍罗夫卡激战,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也因此被认为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并闻名于世,成为一个传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资料的解密,尤其是冷战的结束,前苏联资料的公开,使得研究者们发现这次坦克大战的规模要比原先认为的小得多,双方直接参战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也只有约600辆。其中德军不到200辆,苏联红军约400辆。战斗打响,苏德双方几乎是同时发动了进攻,在战斗中德军“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与四号坦克的75毫米坦克炮优势明显,而苏联红军T-34坦克的76毫米炮在同样距离下无法对德军造成威胁,大量的苏联红军坦克在交战距离以外就被德军击毁。苏联红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战报报告所属坦克军已经丧失了继续进攻的能力,已经将余下的坦克编入步兵部队。在这天的坦克大战中德军虽然以相对较小的损失,摧毁了更多的苏联红军坦克,但他们却没能攻占普罗霍罗夫卡,而随后源源赶到的苏联红军援兵使他们的防线将更加坚固。

7月13日,正当曼施坦因认为胜利在望时,希特勒命令立即停止“堡垒”作战,原因是英美军队已于7月10日在西西里登陆,为防止意大利崩溃,必须从苏德战场抽调兵力。曼施坦因认为现在停止作战等于放弃胜利,至少要把苏军的战略预备队消耗掉。希特勒作了让步,除南面德军继续消耗苏军外,其他部队撤出战斗,但几天后便将曼施坦因手里的几个装甲师调走了。

在这之后,苏联人发动了反攻,苏联红军的进攻率先在库尔斯克北部发起,当德军的攻势在阻止后,苏联红军决定发动进攻,并以打败拿破仑入侵的俄国元帅“库图佐夫”的名字作为此次战役的代号。苏联红军向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阵地实施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炮击,随后索科罗夫斯基上将的西方方面军和波波夫上将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一线部队开始进攻。德军则进行着顽强的抵抗,给苏联红军造成重大伤亡。科索夫斯基大将指挥苏中央方面军的第70、第13和第48集团军也加入攻击。

此时苏联空军也完全控制了制空权,法国“诺曼底”航空大队也在库尔斯克上空与苏联空军并肩作战。面对坦克和兵力都占优势的苏联红军,莫德尔无力阻止其进攻,他意识到失去奥廖尔只是时间问题。莫德尔向希特勒请求放弃奥廖尔将德军后撤至“哈根”防线,但被希特勒否决。到墨索里尼下台,意大利退出战争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希特勒需要从欧洲东线抽调兵力去意大利,而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也面临被苏联红军合围的危险。在莫德尔和克*再一次请求后撤后,希特勒最终同意弃守奥廖尔,并调第2党卫装甲军去稳定意大利的局势。德军向布良斯克方向的“哈根”防线撤退,撤退途中,德军实行了残酷的焦土政策。苏联红军攻克了奥廖尔,并继续追击退却中的德军,解放了霍特涅茨,进入卡拉切夫,苏联红军的进攻基本结束,战线逐步稳定了下来。

在奥廖尔战况基本结束之后,苏联又将进攻矛头指向了哈尔科夫。这次作战的代号以七年战争中俄国名将“鲁缅采夫”的名字命名。担当此次进攻任务的是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总兵力为90万人和2,8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苏联红军近万门大炮齐鸣,大量炮弹倾卸到德军阵地上,炮击持续了两多小时,最后以一阵喀秋莎火箭炮的齐射作为结束,随后坦克和步兵开始发起攻击。在炮击中幸存的德兵无力阻挡苏联红军的前进,苏联红军很快就突破了德军第一道防线,经过一天的战斗,苏联红军各突击集团平均向德军纵深推进了10~15公里。在随后几天的战斗中,德军的防守异常地顽强,苏联红军的坦克虽然继续向前突破,但步兵却被德军缠住,进展缓慢。苏第1坦克集团军攻占鲍里索夫卡切断了托马罗夫卡德第255、第332步兵师和第19装甲师的退路,但他们仅以两千人代价突围,虽然师长殉职。他们的顽强抵抗和胜利突围为曼斯坦因将德军主力从别尔哥罗德撤往哈尔科夫赢得了时间。苏联红军收复别尔哥罗德,占领德军后方的后勤供应基地博戈杜霍夫,缴获大量德军物资和燃料。

由于苏联红军坦克队前进很快,而步兵忙于清除被包围的德军,苏联红军的坦克部队和步兵已开始脱节了。曼斯坦因希望抓住苏联红军这个弱点,他开始有计划的撤退以赢得时间来集结兵力,等苏联红军进攻能量逐渐消耗后,实施反击。此时瓦图京对形势十分乐观,他认为德军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他命令前线坦克部队继续进攻,切断哈尔科夫至波尔塔瓦的铁路线,阻止德军逃脱。此时的景象似乎正式仅仅五个月前哈尔科夫战役的重现,但是苏联人被没有察觉到。

等到德军已经集结完毕,并补充了充足的弹药和燃料之后,曼斯坦因开始反攻,而此时苏联红军的坦克部队仍处于追击状态,各部队之间分散很广,而步兵和炮兵仍在后方,且经过多日激战,弹药和燃料都已严重不足,更重要的是苏联红军对德军的进攻未有察觉。于是,悲剧上演了,苏第1坦克集团军的第49坦克旅和第17坦克团被德军围歼,由于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及时赶到,避免了第1坦克集团军的全军覆灭。在德军的进攻下,苏联红军被迫后退,随后苏第六近卫集团军的第六坦克军被德军包围遭到全歼。

德军的反击虽然给苏联红军以重创,但曼斯坦因却没有力量进一步扩大战果,而苏联红军数量上的优势再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很快又恢复了进攻。苏联的人海漫过了德国人的防线,并最终染红了哈尔科夫。至此,双方都耗尽了能量,战场再一次平静下来。

关于库尔斯克会战的损失情况,德军和苏军方面相差太大,根据主流数据,认为德军大约损失了36万人,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1000架飞机被击落。而苏军则损失了86万人,68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损失飞机2200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