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宜禄立志传 > 第五章 书市2全文阅读

第五章 书市2

河南人黄鹤,也是一个发现了雕版印刷可能会有暴利的行业,也是马上便开始着手开始准备。

不过黄鹤的准备明显没有糜竺丰富,譬如说他找的做雕版的人便非常不靠谱,也不知道是不是双方的沟通有问题,雕版人竟然都是正着雕的,等雕到第十页的时候才意识到应该反着雕才对,白白浪费了不少钱财。

雕版印刷其实非常危险,因为往往雕错一个字,便让整块板作废掉,要不然也不会被活字取代。质量把控不强的黄鹤,他的雕版成本高了许多。

再加上黄鹤的雕版印刷术水平也不是很高,印出来的书籍质量不是很好,雕版的书籍是相对冷门的《左传》,也没有找什么书法家书写母版。

黄鹤这一套雕版印刷出来的《左传》,销量非常不好,很多人号称宁肯手抄,也不愿意买他家的书籍。

心灰意冷之下,黄鹤便把自己刻的雕版卖给了糜竺,金盘洗手,不从事这个行业了。

只是黄鹤雕版初期闹出来正着雕刻的笑话实在太大了,弄得天下皆知。有些低劣的雕版印刷作坊,印出来的劣质图书,都打着黄鹤的旗号卖,然后黄鹤便莫名其妙得多出来一个小姨子,还有一段为世俗所不容的爱情故事。

除了雕版印刷的兴起,手抄书也成了一个行业。毕竟华夏国的书籍实在太多,调版印刷费时费力,一般人根本玩不起,能够雕版刊行的终究只是少数,大部分书籍还是只能靠手抄。

随着纸张的兴起,手抄书已然也成了一个非常有盈利的行业。中国古代的书籍,基本上都是靠手抄传下来的,也就造成很多传抄错误,真正的爱好者自然都是自己手抄的,不过有些人,有钱但没闲,可不是只能让别人代抄。

现在雒阳书市之中,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卖得手抄版的各类书籍。不过这手抄版书籍,价格那就五花八门,看抄书人的笔迹,错别字,纸张等各种问题,同样一个书摊的同一本书的价格能够从几十钱到上百钱不等。

此时此刻的陈若,便畅游在书籍的海洋之中,随手翻看,便能够翻到各种传说中,甚至传说中都没有的书籍。

“竟然有这么多书!”

当转了一圈后,陈若也是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毕竟在他印象之中,十年前还是一个使用竹简的年代,一本薄薄的纸质书籍,要是用竹简写下来不知道要写多少竹简。

陈若年轻的时候,曾经立志要搜集一千册书籍,只是到他出使南匈奴,也只收藏了四十多部书籍,大多数还是一些颇有名气的名篇,看着雒阳书市之中门类乱七八糟的书籍,也是让陈若目不暇接。

这个年代很多藏书人都把书藏着,不轻易给人,尤其是一些孤本,然后遇到战乱之后便彻底消失掉。

秦谊对这件事也是深恶痛绝,当年收到蔡邕的六千册书籍之后,他便允许并州的一些士子随便抄写蔡邕的这些藏书。一方面是秦谊想用这些书籍拉拢并州,尤其是太原的士人们,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尽可能得把这些书籍传播出去,让这批在历史上在永嘉之乱中大多遗失的书籍能够流传下去。

后来到了雒阳主政,秦谊也成了蔡邕的女婿,这关系比师生更进了一步,于是秦谊也是把蔡邕那剩下的四千册书籍也一并接收过来。

然后在秦谊的推动之下,蔡邕的这批藏书便开始逐步开始被士人们抄写,逐渐流行于世。要知道蔡邕不仅是知名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更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的藏书之中有着很多这两方面的书籍,秦谊也是亲自挑选了几本重点推广。

除了蔡邕的藏书以外,秦谊还把自己的一些化学和物理知识也是写成了出来,交给秘书给润色了一下后,拿到这些世面上供人摘抄,所以雒阳的书市之中,会有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书籍。

不过有些出乎秦谊预料的是,随着雕版图书和手抄书的发展,只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的某种颜色的小册子也是出现在市场之上,并且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

目前在雒阳城里面流行最火的是雕版印刷的《秦宫秘史》,讲述秦始皇母亲赵姬和三个男人不得不说的故事,另外一本则是手抄版的《商纣演义》,听这名字自然便知道是商纣王帝辛那一段身死国灭的往事。

总体来说,《秦宫秘史》的文笔比较好,但不如《商纣演义》来得爽,毕竟后者刨除掉最后一笔带过的姬周灭商,纣王无奈自焚这一段,那就是一本无脑推土机爽文,代入感十足。

此时此刻,面对着如此多的书籍,陈若已经快要纠结坏了,这书实在太多了,翻看这一本舍不得放下,拿起那一本也不舍得放下,他在邺城只能买到那几本雕版大肆印刷的书籍,这么多的手抄珍本,根本到不了邺城。

如果这要是在邺城就好了,每本书都买上一本,可以买回去直接放在家中,下半辈子就靠着这些书籍过了。可现在在雒阳,买这么多书,想要运到邺城却也很麻烦。陈若已经决定了,一会儿一定要和这个在雒阳的叔叔搞好关系,让他没事便把雒阳的好书托人送到邺城。

不过现在还是可以买上几本消磨时光的,纠结了老半天之后,陈若也是做出取舍,决心先买上几本最重要的书籍。

而首先被陈若买到手的便是手抄版的《太学密卷》——大汉最高学府太学之中的毕业考试卷。

颇有些自负的陈若,也是想要看看自己和这些帝国精英们究竟有多少差距。陈若还是有些不服气,如果当年他要是在袁军阵中,是不是有机会给袁公献策改变战场的局势呢?但这一切都无法假设,他只能通过这么一个试卷来估算一下自己的水平。

另外陈若还想着把这本试卷带回邺城老家,让自己的儿子也跟着学习一下。陈若已经下定决心了,一定要好好培养自己的儿子,将他们培养成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