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唐朝最佳闲王 > 第六零二章:皇帝家事全文阅读

第六零二章:皇帝家事

麻沸散,其实就是最早的麻药。

内服的一种麻醉药物。

这些日子以来御医们也没少闲着,似是也紧随着大家的步伐搞起了科研,麻沸散在经过一系列的版本改进之后,在注射方面也具有不错的效果。

而且这一方面已经被运用到了临床阶段,特别是在军队中,一些断腿断胳膊的。

而注射麻沸散最大的好处在于,他可以根据剂量来控制麻醉的区域,而不像以前那样,只能内服,至整个人昏迷之后才可以。

两者相比,自然是内服的危害更大一些。

而且时间长了,也更容易对脑袋产生影响。

孙思邈没有说这个影响,因为这个时候对于李渊来说,脑子清醒不清醒,会不会有问题已经不重要了。

一个将死之人,哪会去在乎这些?

但是作为一个医生,在这件事情上,孙思邈同样没有任何的决定权。

即便李渊不是太上皇,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只能给出个建议。

但是对于做决定的人来说,做下这个决定无疑是最痛苦的。

孝道,不仅仅只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

在这个时候,何为孝?

大约很多人都会选择让长辈活着,不要让他们轻易的死掉,自己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挽救他们,哪怕明知道无可救药?

此为孝,但此又为不孝。

明知事不可为,却依旧要让长辈遭受如此痛苦,这不是折磨吗?这不是让他们在活受罪吗?

两者无论怎么选,都会有另一面在刺激着,在拷问着,但是具体该怎么选,完全要看个人的抉择了。

没有人可以帮助你,但是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前者,因为那是能够看到的孝,他们虽然知道早些离去,还能少一些痛苦,可就是放不下心中的那个约束。

李元吉也同样在纠结,道理他同样懂,以他后世人的思维,这个时候应该是赶紧问问李渊,看还有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尽可能的满足一下。

有时候选择放弃,并不是不爱,只有那种从头到尾都未曾努力过的,那才不是真爱。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李元吉问着。

“臣的想法对陛下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况且臣的父母早已不在。”孙思邈苦笑着摇了摇头,继续道:“如果是臣本身的话,臣估计会选择安静的离开,这一辈子该做的,不该做的,能做的,想做的,全都做了,便是此刻要臣去了,臣也心满意足了。”

李元吉笑了笑,孙思邈的想法果然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孙思邈对于子孙后代最大的贡献在于《千金要方》,并且在唐朝建立后,与朝廷合作完成了历史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但是现在,在李元吉的推动下,孙思邈对于子孙后代的影响更大了。

《千金要方》在朝廷的配合下,从各地收集了数万幅方子,并且由他这些年带出来的弟子在各地不断的测试,总结,然后完成了这部比历史上更加完善,药方更多的医学类百科全书。

而最大的好处在于,印刷术的出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推广性,得以让这部医学类百科全书可以成千上万本的印刷出来,然后散布到各地去。

现在几乎是所有医生人手一本,上面的记载已经详细到了同样的病,不同的症状该如何用药,用药多少都写的很清楚,而整部作品,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九十多万字。

九十多万字,在古代,那绝对是天方夜谭般的存在,可就是完成了。

当然,有一点需要考虑到,这部医学百科全书,他的内容并不是孙思邈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朝廷下令,各地负责收集,然后送上来,再由孙思邈及其弟子们去一幅幅的测试,写评,他们不需要去思考为什么要用这一服药,他们只需要去印证药方是否是正确的就可以了。

然后就是有专人进行归整,同一类的药方,归结在一副篇章内,然后整理印刷。

至于收入,这个收入没办法划分,因为涉及到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这部书的版权,就归了医学院所有,但著作人依旧是孙思邈。

而与此同时,孙思邈身边还有另一群人,就是根据药方去研究药效原理,然后编写了另一部药典。

或许是李元吉对历史上那些影响力较大的著作有所偏爱,于是这部药典就被称之为了《本草纲目》,上面记载了所有大唐能够找到的药材,以及大唐势力范围能够到的地方所拥有的药材。

而如今,大唐本土的基本已经完成,外部的依旧还在探索,但是经验已经有了,剩下的只是努力去做就可以了。

对于孙思邈来说,哪怕现在就去了,他依旧不用担心《本草纲目》是否会夭折,因为他的学生也可以完成这些。

现在,孙思邈对后代最大的影响,除了这两部医书之外,还有就是培育了大量的医学人才。

医学院的创立,才是孙思邈最为重视的,但他毕竟精力有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角落。

于是就借鉴了军校的制度,由他亲自带一个班,这个班里的学生都是表现最好,能力最强的,然后等他们学成之后,可以一边行医,一边担任医学院的初级教员,来教授那些新来的学生。

这不只是扩大了规模,更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育制度。

从入学开始,到接触,到成长,到跟着孙思邈提高自身的医术,到在外行医,到回到学校担任初级教员,再到中级教员,再到高级教员,这一套制度,只需要三十年的时间。

三十年以后,大唐在医学方面的人才,就会层出不穷。

不对,现在就已经是层出不穷了,三十年后的情况,应该是一茬接着一茬,会有足够优秀的人才,有能力来担任自己现在的这个位置。

用三十年的时间,去奠定一个传承,一个医学的传承,对于孙思邈来说,这件事情的意义,不比著作医术低多少。

孙思邈是个喜欢游走于江湖的人,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现在依旧可以静下心来去教学生。

两者的心态完全不同,意境也完全不同,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能够给出的答案,也完全不同。

医学的提高,也改变不了人的生老病死,最多也就是延缓一下这个进程。

但是归根到底,这些作用,对于现在的李渊,没有任何的帮助。

所以,李元吉还是很头疼。

自己该怎么选?作为一个儿子,自己即希望李渊可以长寿百岁,但是放在现在这个情况,他也不希望李渊遭受太多的痛苦。

“朕在想一想吧……”李元吉叹了口气。

回到殿中看了下,结果发现李渊已经睡下了。

轻手轻脚的上前探视了一番,又将御医叫到一旁交代了一番,这才打算暂时离去。

他是皇帝不假,但他也需要时间,需要一个安静的场所去考虑一下,去思考一下。

“陛下,太上皇其实不是睡着的。”御医喃喃嘴,低声的说着:“先前陛下出去的时候,太上皇身上的麻沸散药力退了些,太上皇不想让陛下为此担忧,所以便服下了麻沸散,并且交代臣告知陛下,太上皇是睡着的。”

李元吉狠狠的皱了皱眉头,心中更乱了一些。

或许是身上的疼痛难忍,或许又不想让自己跟着担心,于是就选择了这种办法。

“药效什么时候会下去?”李元吉问道。

“这个臣也不太敢肯定,快则日落,晚则到夜里,但是前半夜肯定能醒来,臣没敢给太大的剂量。”

“恩,药效退的时候,立即派人通知朕,朕要过来。”李元吉吩咐了声,然后便直接离开了宫殿。

不离开又能怎样?

面对着这样的事情,李元吉的想法其实挺简单的,也挺开放的。

可就是这种想法,造成了他现在的痛苦。

因为有的选,因为有条件,所以他必须要好好的思考一下。

而普通人的话,因为没得选,也没那个条件,所以他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救一下,到了救不动的时候也就放弃了。

这个时候没人会指着你说不孝这两个字,自己心中同样不会有太多的内疚。

这个时候,李元吉只想说一句话,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头疼的时候,皇帝也就难以抉择的家事。

正是因为他的皇帝,所以这件事情才必须要格外小心。

因为天下人都在看着呢,他的做法,将接受天下人的评论,甚至是引导天下人的新思路。

要改变思想,但李元吉也同样担心这种改变,会产生某些影响。

例如后世那样,亲情逐渐的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纯洁的了,目的性特别强,一切向钱看起,为了钱,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做。

如果放个当代大儒到后世,他一定会指着天下人怒斥这是道德的沦丧,这是民族的衰败。

所以,这个过于后世的想法,李元吉不敢轻易的去做这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