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高明的谋权者具有大丈夫能伸能屈的风范,给自己留下广阔的腾挪空间,人都有位居人下的时候,人生处于低谷期,即使你有雄心壮志,但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你也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注意自己的身分角色。如果一开始你的野心就蠢蠢欲动的话,那么等待你的将是永远出局。
忽必烈是元朝的创建者,是蒙古族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虽然身为蒙古贵族,但他更愿意接近汉族儒士,学习汉文化。向他们学习各种治国之道。
14年4月,蒙古国可汗汗窝阔台逝世,由皇后脱列哥那(乃马真)执政。
146年,窝阔台长子贵由继位,脱列哥那继续掌握国家政权。
两年后,不料贵由在一次出外巡游中发生意外死亡。
国不可一日无君,蒙古国急需有人出面主持大局。拖雷的长子蒙哥继承了汗位,从此蒙古国的汗位由窝阔台转到了拖雷的子孙手中。
从窝阔台去世到蒙哥继位的十年间,蒙古国政局处于动荡不安,守旧的蒙古贵族和西域商人在蒙古国里把持着政权。对百姓赋敛的加重,法度的混乱,内外离心难以统一。”
面对这种种情况,蒙哥大力剥夺窝阔台诸王大臣的权力,对拥护自己的人优厚封赏,建立自己的统治基础。
忽必烈是拖雷和唆鲁忽帖尼的第二个儿子。唆鲁忽帖尼是位虔诚的景教徒,她很注意对子女教育,忽必烈早年接受了汉文化的教育,深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从小他就暗下,欲“有为于天下。”的决心。
成年后,忽必烈积极招揽天下名士,不论出身贵贱何,不管三教九流,只要有一技之长者,都受到他优厚的礼遇。
14年,忽必烈到燕京大庆寺求见高僧海云法师,他态度恭敬,问道:“海云法师,佛法中可有安天下之法?”
“要想有为于天下,应当遍寻天下的仁人志士,请教古今兴亡之道。”海云法师回答说。
随即,海云法师又把南堂寺高僧刘秉忠介绍给忽必烈。
刘秉忠出生于官宦之家,先祖是辽国的官员,金灭辽后,又在金国当官。刘秉忠年轻时,为养家糊口,到邢台节度使当了抄书小吏,因不满于平庸的工作,逐投笔隐居,潜心钻研经典,受到天宁寺虚照禅师赏识,特意派弟子入山招其剃度为僧,在寺中任书记之职。其后,他留居于南堂寺。当海云法师北上时,闻知刘秉忠博学多才,特意邀他同行。刘秉忠本来就想寻找机会一展胸中才学和抱负,一道北上谒见忽必烈,得到忽必烈的赏识。当海云法师南返时,刘秉忠被忽必烈留下来,成为忽必烈的重要谋士,为忽必烈夺取汗位,建设元都立下头功,成为元代的功勋重臣。
刘秉忠留下后,怀仁的儒士赵壁也来到忽必烈的藩府。从此,忽必烈帐下的名士不断增加,他们把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经验灌输给忽必烈,使忽必烈大开眼界,逐渐掌握了许多治国之道。
蒙哥即位后,任命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的军国庶事。忽必烈闻知此消息后喜出望外,他终于有了一个施展才华与抱负的机会。为了表示庆贺,忽必烈想摆酒设宴招待僚属。
宿儒姚枢却劝道:“人不可得意而忘形,这样必惹人眼,招致大祸,非明智之举。成大事者,应尽量收敛心迹,不要外露行迹。”
一语点醒梦中人,忽必烈听取了姚枢的建议,立即取消了欢宴,对姚枢、刘秉忠也就更加器重,而汉儒们也更加竭诚尽虑地辅佐忽必烈,他们相互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当时,长期战乱加上宋朝统治者的疯狂掠夺,中原地区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蒙古人进入中原后,仍然保留着草原奴隶制统治方式,不立法度,纲纪混乱,老百姓流离失所,官府收不到赋税,财政紧张。
忽必烈上任之后,就将藩府移往桓州金莲川,继续聘请汉族儒士做元朝的官员,组成了金莲川幕府,为他总结治理天下的经验。在汉族儒士的辅佐下,忽必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地方各级机构、创立法度、整顿赋税、采用“汉法”,又整顿吏治、革除贪官污吏,禁止蒙古贵族随意杀人,招收流民屯田积粮。
经过一系列改革,北方的经济有了一定的恢复,人口也明显增加,史载“收召才杰,悉从人望,子惠黎庶,率士归心”,忽必烈表现了文治之功。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维护了汉族地主的利益,使汉族地主阶级站到忽必烈一边,愿意接受他的统治,从而使忽必烈在中原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基础。
在笼络汉族的儒士名宿的同时,忽必烈又拉拢、利用了北方的地主武装,扩大了自己的军事实力。早在蒙古灭金时,董俊、严实、史天倪、张柔等北方的地主武装力量就投降了蒙古。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以后,对这些人继续加以重用,并对他们给予极大的信任,使这些人在后来的征战中为他卖力杀敌。如张柔投降后,深得忽必烈信任,为了报答这份知遇之恩,张柔与儿子张弘范忠心效力。平灭南宋、逼迫宋朝皇帝投水而死的最后一次战役就是由张弘范指挥的。
忽必烈联合这些汉族地主武装力量,其目的当然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学习统治汉族地区的方法。事实证明,他的这番用心没有白费,经过这些年的锻炼,忽必烈已经成为漠南地区汉族地主的利益代表者,得到了他们的忠心拥护,忽必烈也由此跳出了蒙古“黄金家族”的狭小圈子,成了一位深谙统治之道的统治者。
当然,忽必烈推行的“汉法”改革触接到蒙古贵族的利益,随着忽必烈在中原地区声望的日益增加,以及在治理漠南汉地过程中财富的积累,使一部分宗亲大臣在蒙哥面前挑拔说:“忽必烈赢得了中原人心,忽必烈的手下擅权营私,有所图谋。”
受这些人的谗言的盅惑,蒙哥对忽必烈产生了怀疑。下诏解除了忽必烈的兵权,同时又派出亲信大臣到忽必烈辖区钩考钱谷。由于蒙哥所派大臣倾向于宗亲大臣,因而故意罗织罪名,企图迫害忽必烈。
这时,忽必烈属下的汉族儒士又一次解救了他。在姚枢、刘秉忠等人的建议下,忽必烈保持了克制的态度,反而把妻子和女儿送到和林汗廷,当做人质,表明自己对蒙哥的忠诚。同年十一月,忽必烈又亲赴和林拜见蒙哥。
在忽必烈的努力下,蒙哥终于消除疑虑,下令停止钩考钱谷,让忽必烈返回金莲川。忽必烈回到自己的基地后,又进一步表明自己“无有异志。”他撤销了设在邢州、陇西、河南的机构人,调回了自己委派的官员,使蒙哥对自己的所有疑虑完全打消。
忽必烈以退让隐忍保全了自己,避免了不测之祸,在即将到来的征伐南宋的战役中,重新掌握了军事大权,并为自己在蒙哥死后战胜阿里不哥、登上蒙古汗位打下了基础。
从忽必烈成长和发展过程看,他巩固权力和地位的根本在于拥有一大批足智多谋的汉族儒士。他们不仅向忽必烈讲述历代帝王统治天下的谋略和经验,更为忽必烈出谋划策,使他在总领漠南汉地以后,得以推行各项改革,发展了经济,创造了物质基础,又得到了汉族地主武装力量的支持,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成为蒙古国治理漠南汉地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忽必烈潜居藩邸谦虚待人,礼贤下士,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在必要时克制自己,正是忽必烈巩固权力,成就大事的智慧所在。
【作者***】:高明的谋权者具有大丈夫能伸能屈的风范,给自己留下广阔的腾挪空间,人都有位居人下的时候,人生处于低谷期,即使你有雄心壮志,但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你也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注意自己的身分角色。如果一开始你的野心就蠢蠢欲动的话,那么等待你的将是永远出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