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最爽新人生 > 817.三爷全文阅读

京城。

一个不起眼的四合院。

周方远敲响了院门,然后,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发顶稍微有些发亮的中年人打开了院门。

“三爷!”

周方远连忙笑着招呼。

“周老板,来来来,快进来快进来。”

中年男子也是面上带笑,周方远亲自登门拜访,自然是事先联系过的,对方也是知道这个事情的。不然就对方那忙碌的生活,哪有时间在这里这么巧就能碰着?他今天来拜访,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今年一年,远方传媒发展迅速,国内外两开花,这里面,三爷提供的助力可是不小。

此人早就超脱了以权谋私的境界,所以他帮忙,并非是有所求……或者说,他所求的,是更加广阔的国内电影市场,这是一个真正的电影人。

周方远对他也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所以在北桐休息两天之后,就直接北上京城,还把自己手里最好的雪茄带了两盒过来。

“来就来,拿什么东西啊。”

三爷也没有拒绝,笑呵呵的收下了雪茄。

“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自家产的,拿来给您尝尝鲜。”

“哟,周老板混得不错啊,都有自己的雪茄庄园了?”

三爷是有见识的,周方远这么一说,他立刻就反应了过来,并且出言打趣。

“全靠三爷栽培。”

“骂我?”

“怎么能够呢。”

“哼,拐弯抹角等我呢,我可不上当。”

三爷不接话了,笑着摇摇头,把雪茄盒子揣起来,然后领着周方远往里走。

周方远跟在后面,左右打量。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四合院,面积也不大,和他之前买下来的那些比,估计也就和最小的那两个差不多吧,甚至这个可能还要更小一些。但考虑到京城目前所剩的四合院本就不多,还不用个别人分摊开来住,自己能住独门独院,也是相当不错了。

周方远重生前,也是爱看网络小说的。他曾经在晚上看过不少小说,里面有不少都是对三爷抹黑的。

说实话,如果是前世,自己只是一个看客的话,那他是无所谓的,甚至可能会比较认同这些说法。但如今他重生了,亲自接触到了三爷,才能确定,那些都不过是不知情的人的哗众取宠。真正的三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周方远也不能百分百确定,但就他所了解的,在电影领域,三爷真的是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说他是国产电影的“守门人”都一点不为过。

看电影的普通观众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对于国内的电影人来说,是根本没法不知道三爷的。

有心人或许就会发现,无论是国产片还是进口大片,三爷的名字几乎出现在每一部电影的片头。

对电影有一定常识的人都知道,制片人是剧组的主宰和核心权力者。而且对于制片人这个职位的要求很高,因为一部影视作品哪怕拍的再好,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制片人去保驾护航,等于白搭。所以每部影视作品,都会慎重挑选制片人!

就像原时空的宁皓能有后来的成功,为何那么的感谢华仔?除了因为华仔发起的“亚洲新星导计划”,资助、发掘了他以外,更重要的是华仔凭借自己的名气,向大陆知名的制片人引荐了宁皓。华仔倒不是不愿意帮忙,但他毕竟是香江人,虽然名气大,但在内地的根子实在不深,所以他选择将宁皓介绍给其他人。而内地一些优质的制片人,如果能为一位新人导演保驾护航,那自然对于该导演的发展是如虎添翼。

那么话题转回来,三爷在国内影视领域的地位有多重要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简单介绍以下三个人,好方便回答问题。美国电影协会前会长杰克瓦伦提;环球影业前掌门人卢沃瑟恩;美国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论三爷的重要性,相当于上述三位的总和。

而且三爷担任制片人的话,一个最大最大的优点,那就是不会仗着自己的权利去影响电影的走向。因为对于导演来说,最头痛的就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拍摄,而要受制片人的影响,被迫去改动作品,导致最终影响口碑。三爷却恰恰相反,他一直秉持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就像08年《赤壁》这部作品,原始预算为6000万美元,这在当年国内,算是天文数字了!

可是当《赤壁》开拍后,投资一度追加到7500万美元。三爷不仅果断同意,而且依然放手让导演去拍,自己仍不干涉。结果首映后,果然票房很快便突破3亿,有着不错的预期。虽说口碑层次不齐,网上骂声也是没断过,但那是导演的事情,作为制片人,三爷本身没有插手电影的拍摄,这就是最大的尊重了。

除此以外,三爷还为不少电影担任过制片人,同样信任导演,绝不干涉其拍摄方向,这些都让他在影视圈内获得了极佳的口碑。

三爷也是老电影人了,从1977年进入峨嵋电影厂,三爷就没离开过这个行业,当时他还是个照明工。几年后,他决定去电影学院进修。1989年,还在电影学院读书的三爷,突然被提拔为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1994年三爷被调去京城电影制片厂当副厂长。

北影厂时期的三爷要勉力支撑企业生存,生存的同时还要拍电影。彼时国内的电影业风雨飘摇:电视普及、网络技术刚刚展开,米国大片疯长,观众不看国产电影,只看进口电影。国内电影人不被理解甚至唾弃,拍10部可能七八部都赔钱。日后,三爷一直贯穿始终的两个情怀国企情怀和中国电影情怀,恐怕就与当时的艰难境况有关。

困境能毁灭人,也能磨砺人。咬牙坚持的三爷,在北影厂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小高峰。1996年,北影厂出品的《孔繁森》以3600万元的票房数字高踞国产片票房冠军,并在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上屡获表彰。时隔多年,三爷仍然对当时的辉煌记忆犹新:“好多人说韩董事长现在最辉煌,我说不对,我最辉煌是在1997年,10个政府奖我们拿了4个,最佳编剧、最佳导演全是我们的,那时候得奖的有《孔繁森》、《赢家》、《红西服》、《开心哆来咪》。那一年我告诉你我辉煌到什么程度,我坐了个吉普车去,后来装了十几个奖杯回来,一大堆。这就是苦难的辉煌。1997年那一年,你查一下资料,全国多少部,也就是不到一百部电影吧,但是北影厂拍了25部。”

而彼时的冯大炮在电影梦即将破灭的时候也找到了三爷,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甲方乙方》。可以说是三爷一手开创了“贺岁片”这种类型片,把冯大炮捧上了“贺岁片导演”的位置。

虽然三爷认为北影厂的日子才是自己的光辉岁月,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真正奠定三爷在国内电影界地位的大制作,大都发生在他掌舵中影集团董事长之后。

1999年,华夏电影集团成立,三爷担任副总经理,2007年,三爷出任中影集团董事长,成为华夏电影产业的“守门人”。

他是中国电影圈明星级的制片人,直接参与影片超过400部,票房超过30亿。由他掌舵的中影集团,是一艘拥有14家全资子公司、34家控股或参股公司和1家直属事业单位的电影集团航母,其中就包括具有垄断进口大片特权的华夏电影进出口公司以及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影频道cctv-6。

体量庞大的中影集团有着天然的国企身份和垄断地位。

显然,三爷对中影的规模和影响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中影不是“一枝独秀”,而是“一枝独大”。

三爷对国产电影有着自己的看法,他曾说过:“拍电影普世价值观一定要高高举起,就是主流意识形态,电影要留下来,重要元素就是银幕形象。什么样的形象才能留下来?英雄,美好的英雄。”

他眼中最能展现主流价值观,塑造美好英雄的电影类型非主旋律片莫属。

虽然人们常常对主旋律电影有着本能的排斥和警惕,但三爷却逆势而行,在峨眉电影制片厂时,他拍了《***》。在北影厂,他拍了《孔繁森》、《横空出世》。掌舵中影后,他又推出了《张思德》、《云水谣》等一系列红色电影。三爷对自己的坚持也非常得意,从峨眉厂开始,国内近15年来,《***》、《横空出世》、《1919》、《孔繁森》、《赢家》、《云水谣》、《张思德》再到《建国大业》……都是靠他一己之力坚持出来的。

没有他的坚持,就没有这一批优秀的电影出现在荧幕之上。

另外,他一手缔造国产电影的大片时代。除了主旋律电影之外,三爷同样也在探索商业片模式。“集中华语或者集中大陆、香港、台湾的优秀电影人,制作大型商业电影或者大型艺术电影,向全世界销售发行,这是我们制片业的第一个努力方向,我们正在做这种努力。”前世的2007年11月,站在北大百年讲堂,三爷对台下的学生讲起了自己的“大片战略”,这也是他上任后最感兴趣的工作。

随后,三爷推出一系列高成本高回收的商业大片,包括《无极》、《投名状》、《赤壁》、《梅兰芳》等,并将票房分账模式引入国内,华夏电影由此进入大片时代。

大片时代带来了令人咋舌的高票房,却没有为中国电影赢得好口碑。这时三爷的态度就显得意味深长。对于质疑,他用这两个问题来回应:究竟评论大片好坏的权威在什么地方?质疑它质量的权威到底怎么来论证?在中影成立的1999年,全国总票房仅8.1亿。2013年,这个数字是218亿元。三爷亲身见证并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最惊心动魄的这一段历程,无论如何,应该为中国电影的“三平时代”记下一笔。

商人的精明和义气都在他身上统一体现,当初在电影学院,为了让新导演有戏拍,他就经常会出去募集资金,筹钱来做青年导演计划,每年给10到15个新导演拍戏的机会。他对学院里的新导演们没有别的要求,就是把戏拍好。

陆川,《疯狂的石头》、《无人区》的导演宁皓,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咱们结婚吧》的导演刘江也都是三爷发掘的。

三爷敢冒险提携新人,因为他相信他们的电影观念适合青年观众;其次,新人导演的劳动力比较便宜,简单说就是片酬低、成本低。冯大炮第一部戏预算才400万,徐静蕾才1300万,宁浩第一部电影三百多万,第二部才1000万……三爷这样的地位,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赔了也无所谓,他完全扛得住。

当然了,既然有有点,那就自然也有“缺点”。

即使拥有诸多成就,也无法逃脱“垄断”和“霸王”的争议。

在整个内地,只有中影及其旗下华夏电影发行公司有引进分账大片的权力,除了因此带来的丰厚收入以外,还意味着中影有决定进口大片上映档期的权利,对于大多数不足以和进口大片抗衡的国产片来说,档期至少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生死。

这一点,其实就是三爷自身气质的影响了,有些霸道,有些强硬,其实这样也没什么不好。虽说一个声音容易出错,但声音多了,又会太过于混乱。听你的还是听他的?倒不如众志成城,就一个人说话就好了。至于说那些被外国大片一撞就死的电影,说实话,其实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好电影,可不仅仅是特效做得好,故事讲的好也是好电影,只要你的故事够好,就算面对大片冲击,也总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吧。

连一下都扛不住的,留着有什么用?看热闹吗?

所以说,无论是赞是弹,他都是中国电影史上绕不过去的人。三爷给华夏电影带来的东西,其实真的是挺多的,至于说网上说的那些蝇营狗苟的乱七八糟的事儿……有又如何?没有又如何?他对国内电影的功劳,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抹掉的。反正周方远在面对三爷的时候,别的不说,起码的恭敬肯定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