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轮回之帝国历史 > 第五十一章 抢劫全文阅读

第五十一章 抢劫

景炎四年五月下旬水师的东进,是行朝到琼州后的第一次主动出击,其意义不可谓不大,但整个作战过程却乏善可陈。

因为对陛下提供的山沙盘印象深刻,所以在刘师勇的倡导下,帝国参谋院现在也喜欢进行沙盘策划。可以想象,围绕沙盘给予各级将领的指令,将会是多么的清晰和直观。当然,从另一方面讲,这对情报、地形等等的了解要求也就更高。

鉴于帝国陛下下达了前所未有的“抢劫令”,故此参谋院精心策划了整个作战方案,并根据军情司提供的军情,制定了“两面包围、中间压迫”的战法。也就是左右两面围住,绝不能让港口里的船跑了,正面打击立威,迫使对方投降。

刘师勇现在是信心满满。水师炮船实际已有七十艘,除原先的三十艘一级战船全部装备完毕外,现又新增了三十艘待装,十艘四十八门火炮的二级战船也已装配了三艘。在他看来,泉州的蒲寿庚根本就不够让他的水师塞牙缝。

参谋院则认为:琼州目前没有面临的威胁,但要把泉州所有的船只都弄回来,展示的武力一定要强大。所以最终决定,水师炮船全部出动,同时辅助以一百多艘以前的战船,以壮声势。

东决没有想到,由于他的“抢劫令”,宋军的整个行动彻头彻尾成了劫掠。

刘师勇率水师浩浩荡荡杀到泉州,光看到对方一片混乱,不见有其它动静。在拉开阵势后,他命令张达和方兴正面出击,先给对方一个下马威。结果这两个训练严重不足的菜鸟,手忙脚乱地指挥手下七八艘炮舰一起开炮,却打得是同一条船。这可是近百门火炮,轰隆隆一连串震耳欲聋的响声过后,那条船彻底没影了。

站在指挥舰上督战的刘师勇和苏刘义,看的是差点背过气去:这他妈的也太浪费了。

可是人家俩菜鸟的所为,却把泉州港里的所有人彻底给吓倒了:这“天雷”也实在是太可怕了。

实际上,泉州港里的水手一看见宋军的战船,就已开始往岸上跑,因为山之战逃回来的人早就描述了宋军“天雷”的可怕,而且私下里还有人断言,宋军绝不会善罢甘休。你杀了别人那么多人,人家必然报复。

蒲寿庚回来后,暗地里也是心中冰凉,宋军在山的狠,已经让他有大祸即将临头的担忧。但他的海船已经丢光了,他就是想走,泉州城里那么大的家业,船也不足。还有这个一本万利、财源滚滚的市舶司位子,也让他万分的舍不得。于是他一面聚敛家财,一面又拼命重建船队,准备在沿海的风声不对时,立刻跑路。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宋军沿海哪都没去,第一个就找他。

当下这轮爆炸过后,在港口短暂的寂静中,很快就有一艘船上的桅杆倒了下来,紧接着,其它的船也模仿了它的行为。这是表明对方已投降。

刘师勇一见,笑骂道:“这帮小崽子。传令,炮船警戒,让刘尚武带人进港口拉船。”

刘尚武得到号令,带着他的炮船耀武扬威地进入泉州港。因为担心有不开眼的家伙扔石头之类的东西,他就又向港口码头城墙上轰了几炮,把那帮人吓的躲得远远的。至此,整个军事行动就已结束。

苏刘义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参谋院策划了好半天的行动,就这样结束了?

宋军水师的水手登上了港口里的船,有水手的押着他们驾驶,没有的自己操纵,在众目睽睽之下扬长而去。

由于苏刘义事先过于着重强调:凡抢来的东西有两成分给弟兄们,结果这帮家伙惟恐漏了,连港口里那些普通渔民的小渔船,也统统押走,泉州港彻底被洗劫一空。

蒲寿庚新造加购买的近百条船,连同一些船上的货物,就这样全部被掠走。军情司事后传来的消息是,他吐了血。

东懒得管这样人的死活,他更关心的是这次水师抢劫的相关处理问题。

评宋代的对外贸易,是当时的世界第一,这绝对算不上夸大。

事实上,自汉代开启丝绸之路以来,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占据着世界的前列。在了解历史的人眼里,后世对外贸易的再度红火,的确只能算是某种“回归”。

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由于宋代失去了对西域和北方地区的控制,它的陆上贸易,更多的只能算是边境贸易,也即和辽、西夏、金、吐蕃等周边地区、直至以后北元的“边贸”。这在古代又称为“互市”。

宋代更为引人注目的,其实是它的海外贸易。当时海船制造技术的提高、以及指南针的应用,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而帝国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主要是“市舶司”。“市”即“互市”,“舶”则代表着由船舶带来的贸易。这些机构均设立在各边境地区、以及沿海。

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主要设立在两浙路、福建路和广南东路。其中福建路和广南东路,又分别设立在泉州和广州。

泉州是当年帝国最大的海外贸易港口所在,由于往来商人众多、贸易繁忙,它在历史上还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光明之城”。

但宋代的海外贸易虽然很发达,却基本上是一种不平衡的贸易。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贸易逆差。因为当时的东亚各国,虽然没有什么制成品能够与大宋交换,但它们却有着帝国的富人们需要的消费品。

《宋史食货志》中记载:(太祖)开宝三年,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镔铁、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乌、苏木等物。

也就是说,帝国是以金银、铜钱、铅锡等原料,以及布和瓷器,换来珠宝、香料等所谓的高级消费品。除了镔铁还有点用。

一方面朝廷缺钱,而另一方面,帝国却在这些奢侈品上花费了太多的财力。

“(仁宗)天圣以来,象犀、珠玉、香药、宝货充府库,……(仁宗)皇中,总岁入象犀、珠玉、香药之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至(英宗)治平中,又增十万。”

从宋仁宗到宋英宗,朝廷在奢侈品的花费上,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有增加。

就是到了高宗赵构的建炎元年,他都下诏说:“市舶多以无用之物费国用,……”

上行下效,说帝国的富人们为这些所谓的“奢侈品”一掷千金,一点都不夸大。而宋帝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别的国家又有多少人会需要?那些国家可没有那么多富裕的人。就是有,利润也多被商人们弄走了。

遥远的欧洲和中东地区因海路太长,整体的贸易量更绝对不是后人所想象的那样大。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的第二十五课《卡蒂萨克号》给我们提供的例子是,都已是十九世纪了,世界上最快速的帆船从上海到英国也跑了四个月。

而这个时候,欧洲还没有掠夺了美洲,和大宋比,他们也是一个字,“穷”。就是后来他们发现美州的原因,也是想到我们这里来抢钱。

至于那些阿拉伯商人,也不过就是弄点什么象牙之类的“奇珍异宝”来糊弄你。

所以,在整体的贸易中,帝国的金、银、特别是铜钱,大量的流向海外。

造出来的钱币连自己的需求都满足不了,却还往别人的地盘上跑,这种现象是不对滴。所以,宋孝宗淳熙九年就曾下令:“禁蕃舶贩易金银”,而且朝廷严禁向海外输出铜钱。

在东自己的猜测中,如果把历史放在一起看,后世的明代之所以有禁海令,恐怕与宋代钱币的大量流失,也不无一点关系。

但东是不会玩禁海的,因为这是短视行为。相反,他要把整个东亚地区、甚至更大的范围,都纳入到帝国的经济贸易体系内。

国际贸易中一个重要的事实是,钱绝不能全由你一个人赚了,那样的贸易体系长不了。

东一点都不反对贸易逆差,您应该让别人得利,这样别人才乐意加入您的贸易体系中。《老子》第三十六章早就说过:“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二战后,为什么米国把大量的美元放出去?这是为了建立经济霸权,建立美元的世界经济体系,带动米国国内货物的出口。

只有别人有钱了,才会买你的货,这样整个地区的贸易量才会扩大,国内的工商经济才能得到更好的促进和发展。自由贸易对生产力强的国家和地区绝对是个好东西。

话再说回来,在这样的经济体系中,就算贸易逆差,您只要印点钞票,就把别人的东西给整过来了。只要把住贸易中交换货币的发行权,利益当然还是您得到的大。

您应当玩的是,您一咳嗽,整个地区都得流感。

东他自己当然对那些所谓的珍稀宝物不感兴趣,吃不能吃、穿不能穿,对于帝国的大业根本没有一点帮助。他要做的,是对过去的做法进行修正以及立新规矩。

宋代的市舶司,其实已经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海关。它对贸易货物的处理主要有三种方式:禁榷、抽解和博买。简单的解释是:

禁榷是只许官府收购,不准卖给商人,也就是国家专营。

抽解是抽取货物数量一定的百分比,由官府变卖之后作为朝廷的收入。

博买是朝廷拿出金银、铜钱与海外商人交易。

我们就是光凭想象也不难猜测,这里面的漏洞是很多的。

宋军在泉州抢劫所带回来的船中,有一百多条是海外商人的。经赵与珞带人查看,它们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刚到泉州港还没来的及卸货的海船,货物主要是珠宝、香料、象牙等;另一部分,要么还没装东西,如果装的话,也主要是从泉州哪里交易的瓷器、丝绸等。

陆秀夫和赵与珞随后跑来觐见了陛下,准备商量一下如何处理那帮海商。在简单地介绍了过去的做法后,他们请喜欢“奇思怪想”的陛下拿个主意。

东的脑袋立刻就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