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朝第一权臣 > 第一百七十一章:圆满解决全文阅读

第一百七十一章:圆满解决

人性是贪婪的,是邪恶的,纪凌早就明白这个真理,所以他从没想到去依靠人性把事情给做成了。

现在的银矿之事就是如此,即使把陈立新那帮官员给换走了,纪凌也能不保证新上任的官员会个个清廉。

事实上,就算这帮官员现在是好的,也难保在以后不会堕落,所以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在制度上约束他们。

这段时间纪凌一直在想一个合适的方法,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两全其美,因为到最后还是得归究到人和落实上,所以纪凌也只能尽可能地去完善那项制度:如果事情有那么容易解决的话,后世岂不是一点弊端都没有了……

在纪凌的条陈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划分责任落实:即将银矿按区域划分管理,只要是哪个官员下辖的矿区出了问题,轻则撤职查办,重则抄家砍头。

至于那些银矿,第一选择是包给当地村民,仿照后世实行联合承办,如果当地村民不愿意,那再考虑包给出价高的商人,但会对他们做出种种限制。

而且如果他负责的矿区出了责任,同样也要抄家坐牢,无他,自古以来都是压迫贫民、贫民反抗,你见过哪个压迫富人、富人起义的?愿意包就包,不愿意包就滚蛋!谁也没强迫你!

至于降低课税、保证矿工的基本工作条件等等,每一条都很细致,但具体的就得看人的落实程度了,这点纪凌也无法左右。

总的来说,朱祁钰对纪凌的建议很满意,也基本按照他的规划实施了,并且对他进行了一番褒奖,夸他替自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而且陈立新贿赂给自己的那些银子,朱祁钰也没有往上收,只是说自己有这个心就成了,让自己拿着那些银子去练兵。

至于王文和成敬那里,纪凌也买了不少好,毕竟给了他们那么多用人的机会,要知道成敬现在可是朱祁钰身边最得势的太监,而王文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则仅次于兵部尚书于谦。

要说纪凌为什么不向于谦买好呢?咳咳……就他那种正直到近乎死板的人,骂自己一顿算是轻的,回头那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至此,纪凌算是把银矿之事完美解决了:贪官都被撸下去了,并且由其他官员迅速补上,没有造成大的震动。

百姓看到贪官受了惩处,心中自然高兴,而且朝廷还下达了减税等优惠政令,那更是喜上加喜。

王文和成敬等人自然是不用说了,就连曹吉祥都很感谢纪凌专门空出两个缺儿来留给自己安排人。

至于那些浙闽两地的小鱼小虾,他们算是逃过一劫,从此也收敛了许多,只是跟着自己背后的势力对纪凌默默地感激:多谢您老人家高抬贵手!

官场消停了,老百姓也舒坦了,接下来就该是陶得二那帮逃到山里的乱民倒霉了。

李大志见纪凌果真将当初的承诺做到了,心里便打定了主意要为他效力,加上纪凌在军饷方便确实大方,因此他们训练得更是刻苦,从来不偷奸耍滑,毕竟都是老实人嘛!

至于陶得二等人,此时自然也没有了造反的理由:朝廷下了恩旨,不仅惠泽当地百姓,还宽恕了参与叛乱之人的罪过,并承诺给他们一个银矿,对他们进行招降。

朝廷都这样表示了,你若是再不知趣,岂不是站在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没办法,现在的老百姓价值观就是这么朴素。

因此也不用纪凌对李大志等人进行什么煽动鼓舞,他们自己就争着吵着要为朝廷平叛了。

于是在经过了十多天的训练后,纪凌终于带着李大志这两千直系人马浩浩荡荡地向陶得二等人藏匿的山林进发了。

李大志等人的战斗力很强悍,更何况陶得二这些乱民在山里遭了不少罪,哪还愿意打什么仗?

因此刚刚交战了两次,陶得二、叶希八等人就开始在内部闹分裂了。

陶得二是一力主张投降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再这样拖下去的话,全都得跟着完蛋!

可叶希八却不同意,因为他的老爹叶宗留就是死在官府手里,“不成,决不能向那些狗官投降!你忘了陈叔是怎么死的了?”

叶希八口中的“陈叔”,指的是曾经的起义首领之一陈鉴湖,想当初叶宗留战死,陈鉴湖率众投降,结果他本人却被押解京师,凌迟处死,因此叶希八已经对官府没有信任了。

叶希八这么一说,陶得二果真犹豫了,不过思考片刻,还是皱着眉头说道,“可咱们再这样下去也是个死!我听说朝廷派下来个钦差,查了不少贪官,还给百姓减了税,现在都没人帮咱们了,你说怎么办?”

叶希八知道目前的处境危急,但他仍旧不愿松口,陶得二见状,便在一旁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听叔一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现在投降,回头不成了再反他娘的!叔啥时候害过你?”

叶希八没有说话,只是自始至终保持着沉默,然后静静看着陶得二组织着手下的人,准备下山投降……

其实董兴是不主张招降这些乱民的,一来少了立功的机会,二来他从不相信这些乱民能够真的“改邪归正”。

可纪凌既想保存实力,又不愿意让手底下这帮新招来的人心里犯难,毕竟曾经都是普通的老百姓,所以他极力主张招降陶得二、叶希八等人。

此时看着陶得二等乱民高举双手齐刷刷地走下山来,纪凌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总算把事情全都解决了!

附注:解释一下哈,可能有的读者觉得这案子查得太简单了,古代是人治社会,皇帝要是有心思,就是那么简单。只不过真实历史中,皇帝都靠着这些矿监替自己捞钱(皇帝有内库,跟户部分开),所以对这种事儿一直睁只眼闭只眼,最著名的比如万历皇帝,具体的自己去查,反正没有一些读者朋友想的那么斗智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