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狄仁杰去地方核查税银一个月后回来,他拿出了全案三千多官员设计贪墨和挪用税银的事实。
其实官员是靠拿朝廷的俸料,来维持自己的官道畅通。
很多官员一不留神,一个月下来就是财务负支出。
毕竟各种朝局应酬太多,不是这个官员升迁,就是那个老臣离任告老还乡。
今天这个结婚,后天那个老人飞升......家里添了小孩,儿子高中......这些人情世故,都要送礼需要银两才是。
你要朝中官员不贪污可以,但是他们事实能拿出来的钱,又能是多少?
唐代官员的俸料制,是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出榜制定的。
所谓俸料,包括月俸、食料、等杂用项目。
职事官又有防合或庶仆(一品至五品有防合。一品防合96人;六品至九品有庶仆,六品有庶仆15人)的规制。
这都是朝廷安排好的一个制度。
不规矩则不成方圆。
这套内容看起来纷乱,其实有点小复杂的俸料制,直到唐玄宗时才合为一项。
就拿后来的《新唐书食货志五》说的:“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6年),令百官防合、庶仆俸食杂用以月给之,总称月俸”。
俸料已经不再具体的规定内涵成为月俸。
这也是我们工作后的月薪的由来,亦有得一说。
自然,当代历史的薪酬更是种类很多,岗位的不同,事务的分类,职务的高地...还有各种人才岗位的奖励基金给。
唐代官员的俸料法,定额数与实际收入,往往差别很大。这在地方官尤其为甚。
其俸钱的来源有几个方面,或以公廨钱充,或以户税充,或以青苗钱充等等。
朝廷不发给你,只是按照你应该上缴的自己去领取相应的数额就行。
遇到地方财政支不敷入的情况,这样的地方官几乎就是很倒霉了。
隋唐五代的官员,按规定到了七十岁是要退休的,称之为“致仕”。
官员请求退休的叫做“乞骸骨”?
如果不满七十但疾病缠身者,也可提前要求退休。
反之,若精力充沛,体魄健壮者,虽年过七十也可继续留任。
五品以上官员退休,本人应直接上奏皇帝批准,六品以下退休者,则只要尚书省按规定统一办理即可。
致仕之后,若有特殊需要,也可再度出仕。
此前的旧制,官员致仕时,可享受一定的待遇。
据《唐会要致仕官》说,有的可以加官一级,有的只是换了一个官名而品秩并未改变(致仕后,例晋一级,这到宋代才成为制度)。
在经济待遇方面,五品以上者致仕,终生可以享受半俸,特例可给全俸。
六品以下者,旧制前四年给半俸,天宝时下令给至终身。
此外,三品以上致仕者还享受朔望听朝参,其班列在该品现任官之上,以表尊崇。
这些封建时代的官吏薪俸制度和规定,对于鼓励官员退休是有一定作用的。
旧时的货币、金帛可以为币:
货币单位:1贯:1000文
1两黄金=650文
一斤黄金值十万钱。由于一斤等于十六两。
所以金铜的比价,当是一两黄金值六千二百五十文。
由于缺少很多的相关文献,目前尚不知道金银的具体比价。
金帛使用在唐代,实行钱、帛并行的制度,即铜钱、金银和帛同样充当货币的功能。
而在流通过程中主要是铜钱与布帛起着货币的职能。
银子较少流通!银子一般用作军费、器饰、赏赐、大宗交易等!而黄金、白银由于价值高、便于携带,是富商出行的最佳携带品。
旧时的物价,也是因战争、灾害等历史自然因素,而上下不定。
在开元时期,有史料可以查实的,500钱可以买绢四匹(一匹四丈长),或者购米五十斗(一斗米合十二斤半重)。
五十斗米,足够让一户四口之家吃饱半年。
也就是说,大唐时代的500钱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是一大笔钱。
而地方查出的贪污案,都是事实上的物资而非银钱。
毕竟银钱在家里堆得多了,很打眼,这些官僚都暗中接受地方商户和地主的贿赂,家里藏了太多的米粮和绢帛,自然银钱也有,不过也不敢太多。
因为大唐官员都是按照唐代官员的俸料法,定额数拿工资的,为官这样多的钱那来的?
难道属下的办事人员都不发工资,省下来的?
很多官员不是家里人,事实还开着商铺,自己家里几乎排场一点的生活,都是很拮据的。
所以旧时的官僚有贪污的,只是看什么事情,什么背景,贪墨金额的大小了。
自然满清时代的和珅是绝对不会出现在大唐的。
来俊臣早就把这种官给灭了。
此前我提出的,官员的所谓俸料,包括月俸、食料、等杂用项目减半。
不是把本身官员的月薪减半,而是食料(补贴)办公费用的消耗减半。
这是通过精简官衙的办事人员,合理的安排岗位责任,减少不必要的办公费用,来做到不养着重复累赘的人,给朝廷能一个月少养数千的官差。
这是一种节省,不是故意克扣官员。
所以合理的调整费用也是一种说法。
但是朝中官员的生活其实还是很紧巴巴的。
这是和后来的宋朝来比很是不同。
因为从太宗竖立了大唐的律法此后,武则天开通了丝绸之路,事实还迎来了藏传佛教。
这时候的大唐在汉帝国此后,新建了很多的宫殿群。
大明宫就是一个例子,但是大明宫其实是此前魏晋三国时代长安那个时期没有的。
武则天要在一个新的地方,重新的修建宫殿,难道此前的前朝宫殿修缮一下不可用么?
还有就是修造乾陵。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
弘道元年(68年),武则天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乾陵的工程。
因为皇帝病重,修造乾陵的计划此前就开始筹备,此刻是正式的纳入了正题。
其实帝陵都是缩小版的皇宫布局,其造价一点不比大明宫费用少多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