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明圣皇 > 40 道途偶遇全文阅读

40 道途偶遇

京师南门,永定门。

每天,这里都非常的拥挤,大量从外地来的行人在这里排队,等候入城,大部分人都是排队进入,但特权阶级哪里都有,像是官员进城就不需要排队,他们直接走到关卡处,将公文给守卫的将士看就行。

此时十一月渐渐过去,时间来到了腊月,京师的气温进一步降低,但进京师的人群却丝毫没有减少,城门一开,大量的人就蜂拥而入。

气候寒冷,把手此处的将官根本不出面,缩在门楼中喝着小酒,躲避风寒,只是派手下的兵丁却门口维持秩序。

几个呗排出的士兵骂骂咧咧的来到门洞外,吆喝着,让行人们不得拥挤,一个一个入城。到了明朝后期,法纪松弛,原本管理很严格的路引制度也查的少了,京师这里更是根本不查验。

相比于其他地方,京师城门的士兵还算规矩,尽管态度不好,但却没有为难纠缠百姓的行为,不是他们素质高,而是身为天子脚下,这里经常有达官贵人,文人士绅出入,谁知道自己干点坏事会不会遇上个好打不平的官儿?

这样的例子发生了很多,久而久之,士兵们就都习惯了,每日只是派几个人维持秩序,其他人大都缩起来,不是避寒就是避暑,总之风纪非常虚浮。

而这些兵,都是三大营的士兵。

从永定门入城的官员非常多,一大早,城门刚开不久,就有一队彪悍的人马,护着几辆马车,走了过来。

这气势非凡的样子,普通的平民车马纷纷让路,当然,也有不怕他们的,普通百姓的退让,让两拨人显现出来。

看他们打扮的样子,都是入京的官员,随从不多,但却气势不同。对于一般人,兵丁们并不检查,但类似这种扎眼的人物,却都会看看。

三拨人一路看下来,卫兵当即倒吸一口凉气,我的妈呀,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人都是持着圣旨如今,能接到圣旨的,无一不是大人物,大官。

当即,这些是比你们的态度就和蔼起来,甚至显得有些谄媚。如此前倨后恭,让旁边的人看了纷纷侧目,猜测这些人到底是哪里来的的大官?

“前方可是熊大人?”最后入城的那波人中,忽然传来一个苍老的呼喊声。

正欲进城的熊文灿愣了下,转身望去,一个老人正大步朝他走来,老人很瘦,但精神却很好,眼睛非常明亮有神,仿佛绕烧着一团火焰。他的身后跟着一个面貌有三分相似的中年人,对方时刻注意着老人,生怕他摔倒。

“你是沈总兵?”熊文灿先是疑惑,仔细辨认后,终于认出了对方。

“在下见过熊大人。”沈有容走过来,率先行礼。沈有容曾在登莱一代治水师,熊文灿则任山东布政使,两人是相识的。

到了明后期,武将见到文官都是要行跪拜礼的,不过现在二人都无官职在身,这点也就无须在意,而且沈有容名声很大,年龄也比熊文灿大了快二十岁,若真的跪下了,熊文灿怕是也受不起。

“哈哈,原来是士宏啊,没想到竟然在这里遇到你,前段时间听闻你病重,现在可曾痊愈?”能遇到曾经的故人,熊文灿也十分高兴。

“托陛下洪福,如今死不了,还能正常活动。”沈有容挥了挥胳膊示意道。

故人相见,免不了多聊几句,等相互一问,两人竟发现都是被当今上一封圣旨给招来的。

“哈哈,当真是有缘,今日竟能和士宏一同面圣。”熊文灿高兴道,他是对沈有容佩服得紧,老将军是真正有本事的人。

正高兴着,前方的马车上走来一中年文士,对方拱手见礼后道:“听闻有同道面圣,我家老师特遣学生邀二位一续?”

“不知阁下老师是何人?”熊文灿并没有因为对方比自己年轻而轻慢,回了个礼后问道。

“在下孙元化,我老师是姓徐讳光启,人称玄扈先生。”孙元化介绍道。

徐光启!

这个人的名字在士林中可是很响亮的,熊文灿听过对方的名字,立刻肃然起敬,“既然是玄扈先生相邀,在下自当前往拜见。”

熊文灿起身前去,孙元化看了下沈有容,又恭敬道,“家世速来敬仰沈将军事迹,听闻沈将军在此,特遣学生相邀。”

“承蒙玄扈先生看得起,末将也素来敬仰玄扈先生。”

二人一前一后,登上了徐光启的马车。

徐光启仕途不顺,但在士林中的名声还是很响亮的,尤其是时下流行的‘西学’方面,号称‘西学’第一人,常与西洋教师相交往,声名远播。

徐光启最后的官职是礼部右侍郎,正三品,而熊文灿则是山东布政使,从二品,品级要高半级,但一个京官,一个地方官,相较下,两者一致,甚至徐光启还要高些。

再加上对方年级比他大,士林中声望也比他大,面对着何为老大人,熊文灿一点都不敢托大,言语间非常的尊敬。

相互寒暄后,几人落座。

两轮的厢式马车并不大,但坐下三人还是勉强可以,只是不免有些局促。

论年纪,徐光启其实比沈有容还要小些,但两人的地位却正好相反。

“不知老大人缘何进京?”熊文灿问道。

“和你们一样,也是奉召进京。”徐光启笑呵呵道。

“老大人也是奉召进京。”熊文灿倒是惊讶异常,没想到事情还能这么巧合。

“不管是我,我这学生也接到了圣旨,让他即可进京面圣。”徐光启指了指外面的孙元化。

“沈将军也是吧?”他又看向沈有容。

“是的。”沈有容答道。

因为都是奉召进京,而且之前都是免官在家,几人便有了些共同的话题,一时间聊了开来,相互交流下时政、见闻,以弥补闲赋在家的弊端。

一时间‘魏忠贤’‘中宫案’‘复社’等,都在他们谈论的范围之中,各有简洁,倒也交流的畅快。

很快,随着马车的不断行进,他们进了正阳门,穿过棋盘街,来到大明门外。

给把手城门的太监检验了文书后,三人便被领着,朝宫内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