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饶安心里早就有数,他就怕豪格不跳出来。但是没想到的是,豪格这么快就按捺不住自己了。而且完全都没有和自己的老爹皇太极商量。
显见的是豪格还是太年轻了,他敏锐的意识到,兔死狗烹的时候就要到了,如果自己现在这个时候不先发制人的话,很可能就会在回去以后被明军找个任意的借口吃掉。
也许他是正确的,但是那至少也是在回去以后,而不是在这里,因为饶安在这里,完全还没有考虑到对他下手的问题。而且,饶安的想法,其实仅仅是要对豪格的势力进行分化瓦解。把他的兵调动到各地散开,让豪格有自卫能力,没造反的能力,在这个前提下,终生保留荣华富贵也就是了。
这其实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的主意,比起来宋徽宗对待宋江那个情况,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当然了,就算是你把这个话和豪格父子明说,他们肯定也是会造反的。
因为他们是曾经在云端上待过的人,你让他们跌落下来,那个滋味是肯定不好受的。所以,无论是杯酒释兵权,还是别的,只要不是让他们割据称王,那肯定早早晚晚还是要造反的,这几乎已经是不可逆的事情了。
这件事豪格没有和皇太极商量,因为皇太极没有跟着豪格来。从这一点上来看的话,应该说豪格是一个很坑爹的人。他直接就把自己的老爹给卖掉了。
带领部队入川的豪格也没有忘记自己最后的地盘,他在自己的后方留了大概四千多人。这四千多人,由他的老爹皇太极在暗中统带。开始的时候,皇太极是准备跟着豪格入川的。但是他想了想,后方也是个问题,万一前方不利。好歹后面还有一块根据地可说。
皇太极是个好爹,豪格不是个好儿子。他对于饶安发动的突然袭击,确实让饶安在没有太严密防备的前提下,一下子损失了近千的兵力,进入了成都城内,收缩防御。
这一仗,也是一个开端,一向都趾高气昂飞扬跋扈的饶安,在他出道以来,第一次遭受到了这样的挫折。被一个他一向不怎么能够建见得上的豪格给打了一闷棍。
应该说,这样的教训也是不错的,至少让饶安长点记性,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觉得所有的人都像李自成张献忠一样能够随便折腾。这酸爽,也是不用多说了。
而且,对于爱兵如命的饶安来说,损失了一千号士兵,比在他的身上割肉更让他难受。好在豪格没有占据城池的意识,饶安进入了成都,开始了防御战。
对于打防御战来说,饶安应该算的上是个中老手了,一直都是相当的得心应手。这是因为饶安是从一个基层的百户出道的,他没有太多的指挥大规模战役的经验。
更重要的还不是这个,饶安擅长打防御战的最主要理由是山海关的兵员实在是太少了。少到你几乎不可以想象。面对十余万大军的后金割据政权,山海关的战斗人员总兵力,从始至终也没有超过一万人。算上预备役和后勤工作人员,也只是勉勉强强达到一万二左右。
这样的兵员人数,你要是想和战斗力几乎能够和关宁铁骑对等的后金八旗军硬碰硬的去拼刺刀,就和自杀的几率差不多大。兵不够就自然有兵不够的打法,这种分化瓦解的办法相当好使。反正彻底的把大清给弄残了,也弄没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没有说饶安不会打冲锋,而是说,相对起来,他更加擅长打防御和特战。这也是本故事的主题,所谓特种兵王,既然是特种,就不一定是正面战场的大规模冲杀。
这一次胜仗以后,豪格还沉浸在了胜利的喜悦当中,心说这位兵部尚书,牛皮是震天响。原来也不过如此嘛。一仗下来就让他损兵过千,再打几仗他岂不是会全军覆没了。
胜利之余,他没有想到占据地盘,所以饶安才能顺利的进入了成都城内。进城以后才发现,这里的情况确实也并不值得乐观。城内的老百姓都是战后余生,完全需要安抚。城内的藩库内确实有粮食。但是这些粮食按照饶安的意思,是都要拿出来赈灾的。
饿死当兵的,也不能饿死老百姓。这是铁律。苍白大致估算了一下之后告诉饶安,如果不算赈灾的粮食的话,剩下的这些库存,仅仅够半个月的量。而且,不仅如此,城内的军备也并不怎么乐观。
这里是成都,和洛阳并不相同。洛阳是福王的藩属,一直以来各种好处都是头一份,军备也充足,钱粮也充足,之前也并没有受到过什么骚扰,什么都是很不错的那种。
但是这里就不同了,这里基本上是之前的沦陷区,完全被张献忠给蹂躏的已经不成形了。别说军备了,弓箭库存连五千支都没有了。而且饶安这支部队一来是洛阳撤下来的部队,暂时还没有得到休整,谈不到很强的战斗力。二来是被豪格猝不及防的打了一下,损失比较大。
所以说,情况很不容乐观。包括多铎在内的明军高层们开看一次紧急的军事会议。恩,有必要说明白的是,多铎现在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已经可以称之为明军了。他现在的身份是兵部侍郎。
饶安是兵部尚书,而多铎是兵部侍郎。大明朝的国防力量就压在这两个人的身上,多铎岂能不当回事呢。在会议之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仅靠目前手里的兵力,是不能够抵挡豪格的。
这是一个悲催的结论,但同时也是一个明智的结论。在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之后,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好。
肯定要调兵支援,虽然现在手里还没有拿到兵部正式的关防大印。但是朝廷的旨意已经传达给了各省的督抚。饶安暂时可以用自己之前的关防来调兵。
现在陕西附近的备操军和备倭军已经不堪再用了,只能从附近的省份来征调。他们商议之后,决定调动重庆的驻军来救援成都。打豪格一个腹背受敌。
调令写完了以后,多铎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具体是什么,他还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就是觉得哪里有点不太对劲。也就不再多说什么,坐在那里想。
饶安让逍遥安排人突围去送信,逍遥自行去了。苍白想问问多铎在干什么,饶安摆了摆手,意思是他肯定是在想什么有用的事情,这个时候,不要去打扰他。
应该说,饶安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刚才多铎的脑子短路了一下,但是瞬间也就恢复了正常的状态。他忽然想到了一点,那就是所有人都忽略了豪格的后方问题。
所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豪格不是李自成,他不可能永远和李自成一样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这样的流贼习气,豪格自己也是看不上的。
因此在豪格带兵入川的时候,在辽东后方还是有驻军的,而且这个驻军人数还并不少。大致有个四五千人,这充分说明了,他是想经营好自己后方的根据地的。
多铎的建议是,以千里加急的速度,把这个消息传达给山海关的明军和多尔衮。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把豪格在后方的军事力量给完全的消灭掉。
等到消灭掉他们之后,消息自然会传达到豪格这里。豪格会因此方寸大乱,回兵去救。这样,就可以形成运动歼敌,把豪格一口口的吃掉。在这个过程中,成都城内的明军要做的事情就是坚守城池,等待后方胜利的消息。
这个建议很有可行性。饶安开始也觉得很强大,但是他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也是当年困扰了王守仁的一个问题。如果他不回军救援怎么办?
当然,饶安没有说到这个问题,既然这是个良策,无论如何,也应该去执行。就看豪格的智商和情商如何了。
这里的情报很快送到了山海关,山海关内的袁应文本来应该交卸掉经略的职务了,没想到却接到了这样的一个文书,当时彻底的震惊了。然后瞬间把多尔衮叫来商量。
多尔衮说这还商量什么,打吧。先把这里的剩余残兵给消灭掉,我自提一旅之师去救援成都。对此,袁应文也没有什么别的要说的。多尔衮的激动他是能理解的,毕竟自己的弟弟还在被包围的状态,谁也急。
随即,山海关边军几乎是倾巢而出的攻势,对辽东地区的两黄旗驻防部队发起了不要命一般的进攻。虽然说两黄旗的部队确实很猛,虽然说他们也有所准备,虽然说他们也是占据了有利地形。
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啥用,在付出了两千八百人的代价之后,明军全歼豪格留下的守军,这一仗最大的收入就是。皇太极这次真的死了,脑袋被袁应文给砍下。
袁应文告诉多尔衮,你就带着这颗人头,千里驰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