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隐龙惊唐 > 第八百九十九章 粮食生产是基本国策全文阅读

第八百九十九章 粮食生产是基本国策

李沐想了想道:“要个三、五年吧,至少等这六卫新军练成。等那些……老臣们退隐,等科举第一批生员入仕……那样,朕就可以把朱邪克勒那不要脸的捉来长安了。”

常绿云似懂非懂地问道:“那陛下的意思,是不是狼牙卫就不必再捉拿通敌细作了?”

“不。”李沐坚决地答道,“有证据就要追责,该抓还得抓,该杀也得杀。否则,岂不成了朕堂堂一国天子怂恿臣子通敌了吗?而且,朕若故意放纵,岂不引起朱邪克勒的怀疑?那厮可是个比猴子还精的狐狸。”

常绿云皱眉问道:“可陛下有没有想过,如今大唐大量的军械和物资运往突厥,将来有一日,唐军将会面对这些?”

李沐笑了:“你以为,如果朕封锁河西,突厥就得不到了?从大唐购买之前,突厥人的弯刀、弓弩一样存在。就算突厥得不到大唐的军械和物资,难道朱邪克勒就不能想别的办法得到?譬如从西域各国,譬如自己聚集工匠生产,偌大的疆土,活人不会被尿憋死。”

“与其让突厥由此壮大他们的生产能力,不如将这主动权掌握在大唐手中,这样,他们的军械永远是唐军淘汰的,而朕随时可以断了他们的军械来源。况且,卖军械,可以让大唐赚到更多的钱。”

常绿云怔怔地看着李沐,半晌憋出一句,“陛下,你真的好……阴险。”

李沐勃然大怒,一把拽过常绿云,按坐在自己的腿上,“好大的胆子,敢诽谤朕?朕今日得好好罚你……。”

李沐其实并没有与常绿云说透。

组建十二万新军,最根本的原因是李沐的迫不得已。

正如长孙无忌在临死前提到的,不管怎么样的改革,在这个时代,粮食生产是避不过去的一项基本国策。

李沐为了土地所有权的重新分配,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战,完胜。

但带来的后遗症,也开始显现。

失去流动性的世家豪族,虽然得益于李沐提倡的大唐商团。

但国内大量的工坊,因缺少流动性而停滞了扩张。

更因为产能大增,货物堆积,开始发生兼并和倒闭。

经过几年的迅猛发展,大唐的手工业和工业的产能太大了,大到国内和周边列国都无法消化的地步,而连续三场国战,直接让靺鞨、室韦、倭国沦为了大唐的新三道。

虽然可以直接向它们倾销,但人口的剧减,却使得购买力急剧萎缩。

大唐手工业和工业开始停止野蛮生长,被迫提早进入了回稳、夯实的阶段。

由此带来的人员失业,一直困扰着李沐。

唐人太贵,就长安来说,一个普通雇工的工钱,一天已经高达三十五文以上。

三十五文,就以长安现在已经上涨的米价而言,可以买十二斤米。

这样的工钱,使得工坊主的利润急剧减少。

可以说,工坊的大量兼并和倒闭,引起的失业潮已经影响到各州各县。

工坊主更容易远上千里之外,去辽东甚至倭国,购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也不愿意就近雇佣唐人为雇工。

先前没有彻底暴露出来,是因为大唐正在进行三场国战,加上西南州县被党项、吐蕃联军毁坏和屠杀,所以,内阁还未能察觉出什么异状。

但李沐不同,做为一个后世的穿越者,李沐从各州汇总的情况里,已经看出蛛丝马迹。

如今,所有国战已经停息,大唐各州县都进入了休养生息阶段,这个隐患,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暴露出来。

可李沐明白,大唐毕竟不同于后世,可以用社保加失业险来化解这一困局。

所以,李沐只能组建大量新军,以朝廷巨大的财政投入来延缓这个矛盾的激化,从而为自己找到化解困局的时间。

十二万新军,十二万精壮,可以很好地解决失业问题。

同时,十二万新军的耗费,能覆盖大唐至少两到三道的工坊生产力。

不管是日用和军需,十二万大军所需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就象后世花巨资投入铁公基建设一样,是拉动GDP的有效办法。

而对于突厥,李沐更认为目前不是灭亡它的时候。

纵然灭亡突厥能为大唐带来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但发动一场战争,得到的是贫瘠的土地和未开化的人口,大唐还需要派驻大量军力去应对随时的暴乱和反抗。

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虽然现在大唐商人经过丝绸之路,需要支付突厥,货物总值的一成做为商税,但与投入一场战争的耗费相比,还是值得的。

最主要的是,经过扩张的突厥,眼下有近八百万人口,是眼下大唐最大的货物倾销地。

灭亡突厥和向突厥倾销,这在李沐看来,就是杀鸡取卵和养鸡生蛋。

如何取舍,不言自明。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唐军必定是要饮马伊克塞湖的。

但正象李沐对常绿云说的,这需要时间。

只有在李沐想出解决以上国内经济矛盾的时候,突厥方才能寿终正寝。

李沐认为,象房玄龄等人心里都明白这点,或许这也是他们一反常态,没有阻止、劝谏自己组建新军的真正原因所在。

李沐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已经抓住了这些问题最根本的矛盾所在,那就是粮食。

这个时代粮食依旧是最大、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可以说,只要有足够的粮食,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人员失业牵扯的无非是没有收入,而收入在这个时代,所解决的还是养家糊口的问题。

只要让人吃得饱,就不会有人愿意去造反,这是人性,人的隋性。

至于工坊的雇工问题,更是可以用粮食解决。

粮食做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粮价下跌,伴随的一定是物价下跌。

而物价下跌,引发的一定是工钱的下跌。

朝廷在之前规定过每人每天工钱不得少于十文,但一天三十五文的标准,是雇主与雇工之间相互协商达成的,与朝廷无关。

物价的下跌,会让雇工薪资渐渐趋于理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