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人在大宋:从签到开始 > 第二百三十三章 水资源利用的意外收获全文阅读

第二百三十三章 水资源利用的意外收获

萧琦为大宋扫平四海,征战各国战无不胜,不但使得大宋百姓不再受外敌袭扰之苦,还让大宋百姓过上了当世第一强国,上等国民的好日子。

镇北王萧琦不光因此被百姓称之为战神,在百姓中威望极高,他还是当朝皇帝唯一女儿的驸马。

这战功和身份,使得萧琦不论在朝廷中,还是在百姓中的威望都无人可比,简直就是大宋朝最具权势的人物,没有之一。

皇帝赵眘因为知道萧琦这样的人,根本就无意皇位这样会拖累他的东西,所以对萧琦也是非常放心,根本就不担心萧琦会谋权篡位。

因为镇北王府世子的出生,可以说大宋朝举国欢庆了一波,特别是在都城临安,城中百姓简直犹如过年一般各个面带喜色。

镇北王府也因此一直热闹了一个多月,因为常胜营身在各地的将领太多了,从张秀怀孕这帮人就开始准备礼物。

现在知道生了个小王爷,这些常胜营的众将领都带着礼物前来祝贺,就连身在半岛和岛国的马守城和张建功都派人送来了很多当地的稀罕玩意。

一个月后,萧琦跟张秀永嘉三人才商量了很久之后,给孩子取了名字叫萧勤字平安。

寓意就是他们希望这个孩子不要因为出身好就变得懒惰,希望他勤勤恳恳一生平安。

虽然名字起得一般,但是他们三人可是没少费工夫,永嘉觉得这孩子是皇帝的外孙名字应当起得霸气,萧琦却不以为然,名字这东西是孩子最先理解的词汇之一。

太过霸气的名字加上身世好,会让这孩子打小就觉得自己凌驾于众人之上,容易养成跋扈的性格。

萧琦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会因为嚣张跋扈,给他自己带来祸事,所以他坚决反对给孩子取霸气的名字,并且定下规矩,以后他的子孙名字必须中正平和。

张秀也觉得萧琦说的有道理,同意萧琦定下的规矩,永嘉彻底没了办法,只好同意以后萧家子孙取名不得太过霸气和太过柔弱。

孩子满月张秀可以出门之后,她和永嘉就带着一众宫女拉着回礼,领着萧勤开始磕头虫一样,去皇宫拜谢孩子的众多曾外祖母外祖母。

皇宫中那些外祖母还好,看到小家伙高兴的赏下了不少小玩意。

那些曾外祖母就不一样了,特别是被赵构那个骚狐狸后来霍霍进皇宫的,那些二三十岁的所谓曾外祖母,看到萧勤眼睛都绿了,恨不得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

去的时候拉了几大车礼物,回来的时候,几辆大车竟然都又拉满了,那些年轻的曾外祖母还要求张秀以后要带着孩子多来看她们。

回去张秀把这事情跟萧琦一说,萧琦听了不住摇头,心说百姓都觉得进了皇宫做嫔妃日子就多好,看看被骚狐狸霍霍的那些女人,简直就特么是在受刑!

不过如今这个世道就是这样,萧琦也没有说什么废话,说了也没用。

就在小王爷萧勤快要两个月的时候,大宋铸造局突然有人跑到王府找萧琦报喜。

听报喜的人说了喜事是什么之后,萧琦也喜不自胜,心说还是人多力量大啊,自己想不到的地方就会有人想到。

原来萧琦在命人研究水磨坊结构,让他们把那些利用河水动力的木质结构换成钢铁结构,用以连接新型的钢铁织布机。

那些铁匠中有人研究这个动力系统的时候,觉得可以把这玩意用来锤炼铁胚,将那些大块铁胚进行提纯。

这个想法一经提出,顿时得到了很多铁匠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第一架用来锤炼铁锭的水动力作坊已经建好,并且试验成功。

话说现在大宋的钢铁提炼一经有了很大的进步,铁质从炼制出来就比以前好了许多,现在又多了这么一个可以锤炼大型铁锭的东西出来。

那以后大宋的大件铁器,就不会只能用浇筑的铸铁件了,这样的作坊可以将人力无法捶打的大块钢锭捶打出想要的形状来。

萧琦兴冲冲的来到新建在河边的铁器作坊,看了结构之后,萧琦给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

他告诉这些工匠,以后这样的水动力作坊,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就是平时的时候可以正常运转,有洪水的时候,要保证作坊不会被水淹。

还有就是水动力的传导结构,要可以断开,有洪水的时候,水流太急水车不能停下的时候,要可以把水车传导动力的地方断开,省的作坊里面出危险。

林林总总提了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萧琦对那几位工匠,特别是想出这个主意的工匠进行了大额奖赏,那名想出这个主意的工匠,也从正八品被提拔成了从七品的官职。

萧琦非常明白,这些底层工匠的小智慧是非常管用的,而且他们因为一直在实践中,所有的机械改进肯定是因为他们这些人的灵光一闪出现的。

因此,萧琦再次在大宋铸造局中的赏罚条例中,增添了对于那些小发明的奖励制度。

这下那些工匠的积极性更是被提高了起来,新老工匠都慢慢的开始把他们以前在工作中积攒的小窍门,和一些节省人力物力的技巧报了上来。

大宋铸造局短时间之内,就再次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但原料被节省了不少,产量还提高了很多。

大宋铸造局,在蒸汽机还没有造出来的时候,就进入到了一个小跑前进的阶段。

这个结果让萧琦非常高兴,此时棉花虽早已传入华夏很久,但是并没有大规模的种植,仅是在边疆地区有种植的。

萧琦下令自己的封地和陇右都护府这些地方,让他们在雨水不多的所谓干旱地区,大力开垦荒地种植棉花。

他可不想自己的动力和织布机都弄好了,可是棉花这种原料却没有,那就太扯淡了。

至于南方,这边多雨,并不适合棉花的大量种植,而且这里的百姓一直对种粮有很高的热情,突然让他们种植不能吃的东西行不通。

不论什么时候,想让人们的思想有所转变,必须先让大家看到好处才行,不然就只能强迫百姓去做,这个可不是萧琦愿意看到的。

说起棉花种植,最适合棉花生长的地方是前世的新疆地区,那里的气候适合棉花生长,产出的棉花是最好的。

可惜现在萧琦没有去把那里拿下的打算,路途太过远远,即便是拿下那里开始大面积种植,这时代的运输就是个大问题。

这个只能将来自己的蒸汽机技术成熟了,炼钢技术也有了大幅的提升,到时候铺设大宋第一条铁路,解决了运输问题再说。

想到运输问题,萧琦想起如今大宋的马车还是两轮的,因为四轮马车无法解决转向问题,所以华夏的马车一直到清末还都是两轮的。

想到这个,萧琦马上把自己关进书房写写画画,弄出了四轮马车的结构图。

虽然他对四轮马车前轮的转向并不了解,可是他可以做实验啊!

拿着自己画出的四轮马车的结构图,来到大宋铸造局,找了几位顶尖的木匠,让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几种图纸做出样品。

打造出来之后,萧琦让他们进行各种实验,例如转弯半径,转弯速度。

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控制在马车行驶的时候,让两个前轮不会左右乱晃,马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俩前轮左右乱晃太容易翻车了。

经过众多工匠多次实验,不知道到翻了多少次车,还伤了两个驾车的军兵,才算把前轮不会乱摆的问题解决。

接下来萧琦就想着,着手改进大宋马车运输的情况,改成四轮马车以后,马车能有更大的装载量拉的更多,那车轴和车轮就必须要进行改进,不然半路太容易出问题了。

萧琦再次钻进书房开始设计钢制车轴和车轮,钢制车轴好说,大不了多用些钢材使得车轴粗一些省的断裂。

车轮就麻烦了,用料太多加上车轴会太重,用料少了又容易断裂,最后萧琦只好决定把原来的木质车轮做的更粗壮一些,车轮关键的地方全都钢铁。

有些事情一旦有了开头,难题就一个接一个的到来,这些都设计好了之后,萧琦又开始对车轴和车轮连接处发了愁。

载重多了那车轴和车轮连接处,就成了摩擦力最大的地方,像以前那样车轴和车轮硬磨肯定是不行的,而前世的轴承生产可以说是很精密的,制造非常难。

就连萧琦穿越前的前世,华夏还在攻坚少数几种世界顶级精密轴承生产。

不过考虑到这种马车轴承必须生产出来,这玩意只算普通轴承,用热胀冷缩的办法把那些轴承的珠子硬装进去还是没问题的。

而且这个轴承以后是必须用到的东西,现在是马车,就连那些已经建成的水动力传动轴将来也必须用上这玩意。

再加上以后的蒸汽机研制出来,还有自己日思夜想的火车,那更是需要天量的轴承。

萧琦认真的想了许久,觉得生产那些装圆珠的轴承不现实,现在的技术根本就不可能量产正圆的圆珠来。

弄成不规则的圆珠,那些轴承别说让车轴转得顺滑,轴承自己就造反了。

萧琦决定用那种两个大小铁环中间插装梯形圆柱状滚珠的轴承。

将轴承图纸画好之后,萧琦给这些轴承定下了十几个大小的标准,以后无论是车轴和水动力传动轴,和将来要用的火车车轴,都要以这几种大小不一的轴承内径做标准。

拿着从小到大十几个尺寸标准的图纸,萧琦来到大宋铸造局,把那些高级铁匠门全都召集起来,用了两天的时间,跟他们讲诉了这些轴承的制作方法和用途。

然后让这些工匠用他们的经验,去想办法怎么把这些轴承生产出来。

既然已经想起了马车的事情,做事就做全套,减震弹簧也是要生产的,火车要用的钢板弹簧先不着急,马车用的弹簧可以先弄一些出来。

当然拉货用的马车不用装这些弹簧,现在的科技还达不到货车也装弹簧提高舒适度的程度,这些减震弹簧只能用作官宦和富豪乘坐的马车了。

再次来到大宋铸造局,将生产弹簧钢的想法告诉了那些专门负责熔炼钢材的铁匠。

因为弹簧钢萧琦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弄,只能告诉要求凭借这些铁匠们凭借经验闷头研究,所以萧琦定下高额奖励目标。

这些人一起研究,如果取得突破,生产出了可用马车的弹簧钢,整个参与研制的这些铁匠奖励一千两银子,提出突破性建议的那名铁匠,再嘉奖五百两银子。

把这些都忙完并且安排下去之后,萧琦累坏了,虽然这东西不是体力活,但是真的劳神费心,他在家中连着两天都睡到大中午才能自然醒。

这把张秀给心疼坏了,说什么也不许萧琦再往书房钻了,告诉他以后弄那些东西,每次只能弄一个。

有了新的想法,先写下来休息一段时间,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次的研究。

萧琦也知道自己能想到的东西,这辈子天天忙活也做不完,在加上张秀红着眼睛强烈阻拦,他只得顺着张秀的意思答应下来。

以后想起什么,他就拿笔记下,然后挑选出这个时代努努力就能有突破的,交给大宋铸造局去进行悬赏研究。

这样一来,萧琦反倒是一下轻松了,大宋铸造局虽然被他送去了很多需要研究的东西,但是现在的大宋铸造局已经集中了整个大宋的能工巧匠。

那些研究项目隔三差五的就会有一些突破,逐渐的大宋铸造局中形成了自己接着往下接着研究的氛围。

这是萧琦没有想到的,心说难道自己这无意之间竟然弄出了中科院的雏形么?

高兴之余,萧琦跑进皇宫找赵眘和赵构再次请旨,请二皇在大宋铸造局中,再成立一个大宋皇家工匠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