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出发的rì子,这天大兴城城门处,发出一阵阵惊天动地的号角声,两边站立着一排排威武的士兵。皇家车队、骑马的禁卫、以及文武百官浩浩荡荡走出大兴城城门,而在城门两侧涌满了众多的欢送人群,他们都在仰望着皇帝金碧辉煌的车驾,车驾上端坐着的正是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杨广。
杨广此行是要前往东都洛阳,因为征讨高丽的第一批大军集结地就是在洛阳,等到了那以后举行一个御驾亲征的仪式,大军再正式从洛阳出发向着高丽前进。当然,在去往高丽的路上,还将有来自各地的其它各路军队不断的与之汇合。至于在都城朝廷这边,杨广命刑部尚书卫玄等辅佐代王杨侑留守大兴城。
李渊也在随行的文武百官当中,率领着他不久前刚掌握在手里的五千兵马,在后军做殿后。跟随着队伍,李秋寒第一次见到了隋炀帝杨广。虽然只是远远的观看,但穿越之后视觉就异常敏锐的他,把杨广的样貌看的是清清楚楚。今年四十四岁正值中年的杨广,并没有想像中的那样暴躁粗陋、飞扬跋扈的样子,而是显得雍容高贵、从容有度,还有着皇帝所特有的一股睥睨天下的气概。
实际上杨广并不是一个没有才能的皇帝,并不是每天只知道寻欢作乐。一般来说,有才有德的是明君,无才无德的是昏君,有德无才的是庸君,有才无德的是暴君。杨广是个典型的有才无德的皇帝,所以后世人才都称他为暴君。
和任何有才能的皇帝一样,杨广也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想证明自己是一个比他父亲隋文帝更有能力的皇帝,梦想着成为光照千古、流芳百世的圣皇。可是他太急躁了,太喜欢搞大跃进了,总想一夜之间成就千古圣王之伟业。他最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根本不把人民大众放在眼里,只顾着自己所谓的大功业,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为所yù为。其结果,肯定是事与愿违。
就拿大运河来说,运河与秦始皇的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最宏大最有影响力的两项大工程,它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甚至祖国的统一,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可是这么大的工程,是杨广采用急功近利的办法,用牺牲民力的代价来换取的。这种急暴的方法和不顾民众死活的政策,不但耗费了国家的大量财富,而且直接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
在去往东都洛阳的一路上,除了看到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的自然风光之外,沿途更多的是一片片荒芜的土地、丛立的坟墓、败落的村庄、饥饿的荒民,让李秋寒这个自穿越以来几乎就一直待在大兴城的后世人,初步见识了隋末民间是怎样的景象。
“真是一片荒凉啊!”看着远处那些衣衫褴褛、饥饿潦倒的流民们,李秋寒不由得感叹起来,来自后世发达文明社会的他,何曾看过如此的景象。
“这里靠近两都,还算不错了,其它地方的状况更加的恶劣,尤其是赋税最为严重的山东。”骑着马和李秋寒一同而行的李世民接话道。
跟在他们旁边的李秀宁黛眉轻蹙,俏巧的小琼鼻微微皱起,也随之说道:“要我看呐,当今皇上要再这样不管不问下去,隋朝的基业迟早要败亡。”
“小声一点!胡说什么?”李世民一听李秀宁这话,便立即jǐng告,然后向四周看了看,由于他们这是后军,前后随军行走的人都没靠的很近,因而没有旁人听到刚才的话,这才放下心来,继续说道,“三妹啊,那样的话在家里说说便罢了,在外面说那么大声,也不怕招惹来麻烦?”
“知道了。”李秀宁也知道自己有点冒失了,但还是一嘟嘴扬扬眉,“不过二哥,我说的并没错吧?”
“没错是没错,正因为朝廷的**,百姓的苦难,才造成了很多地方匪患丛生,动乱不堪的局面。自隋大业七年王薄、窦建德、翟让等人起义以来,各地的盗匪和百姓起义就络绎不绝。这种状况确实不能继续恶化下去,不然不但朝廷难保,百姓们也会陷入更大的苦难。”李世民小声的说道,他并不否认李秀宁的看法。
“你们说,那批起义的人能够成事么?”李秀宁见自己的话受到赞成,高兴起来后又问。
却是李秋寒首先摇摇头:“除了王薄、窦建德、翟让三人有些水准,未来的潜力不小之外,其他人都没有看头。不过现在的他们,也只能小打小闹一番,只能称得上盗匪而已。因为朝廷的根基并没有受到很大动摇,实力还是很强大的,如果真的下定决心动员大批的力量来围剿他们,那是易如反掌。可惜,当今皇上似乎还不相信天下盗匪丛生的事实,或者说他老人家还不把这样的事放在眼里。”
“是这样啊……”李秀宁听了这话,没有再说什么。
倒是李世民听了李秋寒的观点双眼一亮,饶有兴趣的继续问道:“那秋寒兄,你认为如果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以后会发生怎样的情况,或者说什么时候朝廷才会受到真正的严重威胁呢?”
“要是这次的东征高丽能够大胜,那么或许当今皇上还能一定乾坤坐稳江山,但要失败了的话,可就不妙了。如果按照目前的状况继续下去,十年以后情况就会恶化,不过如果天下再发生什么对朝廷来说不好的大事,甚至不出五年就会分崩离析的。”依照自己所知道的,李秋寒大概的分析了一下。事实上,历史中隋朝就是在四年之后瓦解的,不过瓦解的这么快,也是因为隋炀帝在这四年里,又新造成了许多严重的错误所至。
“是么?十年之后,似乎太长了啊,五年之内倒还不错……”李秋寒的分析,让李世民陷入了沉思,嘴里自言自语的嘀咕着什么。
尽管李世民只是极小声的嘀咕着,但听觉也变得敏锐的李秋寒还是听到了,微微一怔后心中发笑,暗想李世民果真就是天生的造反派啊,这才多大就开始想着天下大乱,好乘机来谋划江山啊。看来对李世民来说,烽火弥天、大乱动荡的局面,不但不是什么不可抗拒的灾难,反而正是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时机。正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真正的英雄更能驾驭时势。
但李秋寒又一想:不过自己呢?为了能够有个美好的前途,自己不也是期待着那样的时势到来,并且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弄cháo儿么?看来从这一点上,自己也和李世民一样,是个不甘平凡、不愿安分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