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三国:开局斩刘备灭吕布 > 第六十八章:诸侯不欢散全文阅读

第六十八章:诸侯不欢散

昨日,洛阳城发生了一起大事。

袁绍称孙坚于救火中得了传国玉玺,要求孙坚交出玉玺给予他保管,待得讨伐董卓,自会归还朝廷。

孙坚不肯,当众指天发誓,若私藏玉玺,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

若非其余诸侯相劝,孙坚与袁绍恐当场起战!

两人就此决裂,孙坚带领麾下将士尽出洛阳,挥军返回江东。

十八路诸侯本就心思各异,昨日又发生了袁绍以盟主之位逼迫孙坚之事,虽相劝彼此,可诸侯之间早已心存他想。

洛阳城内,焦土一片,兵士们救助伤民重建洛阳,整个城内弥漫着一股压抑至极的氛围,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寂静,让人难以喘息。

次日申时,袁绍正召诸侯欲要商议将来之事。

诸侯们虽应诺,可大多姗姗来迟,待得众人齐至,申时已然过半。

袁绍面露不悦,冷哼道:“袁某召诸位申时前来,为何诸公此刻方至?”

“袁兄,并非我等推迟,实是洛阳百废待兴,忙不过来啊!”

公孙瓒拱手道,其余诸侯纷纷附和,各有说辞。

袁绍虽不悦,却也不好再发怒,话锋一转直入主题:“此次伐董,袁某深得诸位信赖担任盟主一职,如今董贼挟天子西逃长安,不知诸位对于将来之事有何打算?”

“今洛阳焦土一片,难民无数,我认为当务之急应是重建洛阳救助难民,追击董贼之事,急迫不得。”

张邈开口提议,鲍信附和道:“张兄说得不无道理,且此次讨伐董卓由曹兄号召,他如今尚且缺席,我等何不先行救治难民,等曹兄归来,再行定夺将来伐董之事如何?”

袁绍皱眉,沉声道:“曹老弟如今挥兵追击董贼,不知何时方能归来,若等他归来再商谈将来之事,未免延误军机,我觉得此举不妥。”

说话间,他看向袁遗、袁术二人,以眼神示意。

“本初说得在理,救治难民重建洛阳之事不可耽搁,但伐董之事同样延误不得。依我之见,二者理应同时进行,以免延误军机。”

袁遗会意,赞同道:“至于曹孟德,他既然不听从盟主之令擅自追击,理应不再理会,等日后归来,我等再将决策告知便可。”

这话一出,张邈与鲍信等亲于曹操的诸侯,皆是眉头一皱。

再说袁术,他在诸侯中势力不弱于袁绍,影响力同样不低。

可在袁遗开口,袁绍数次眼神示意之下,他却是眼神闪躲,恍若未见。

片刻后,他似有了决断,开口道:“袁遗此话不妥,我等大军连番大战已是疲累,又要进行救治重建工作,岂能再有余力讨伐董卓?此事理应押后再议,不可同时进行。”

袁绍面色铁青,他没想到袁术竟会在这关键时刻,发表了与他截然相反的意见!

“袁术,你此言可曾想清楚了?”袁绍沉声道。

袁术拱手,郑重道:“此为我深思熟虑之回答,定是想清楚了。再者曹操为号召者,更是先我等前去追杀董贼,此乃豪杰所为,我等若不等他归来便贸然商议伐董之事,岂非寒了众将士之心?”

此话说得漂亮,立即引得张邈与鲍信的认同。

其余诸侯心思各异,却也纷纷赞同了袁术所说之语,不欲轻谈将来伐董之事。

袁绍见状怒不可遏,然而诸侯既已否决,即便他身为盟主也无可奈何,只得狠狠瞪向袁术,心中暗暗记恨。

袁绍、袁术两人之不和,此时已埋下种子。

恰在这时,忽有斥候从外冲入,跪地汇报:“回禀主帅,有急报!”

说完,他便将昨日曹操追击董贼,遇到李傕等人埋伏,之后反击大胜之事一一汇报。

听得他说完,众人为之哗然!

谁也不曾想到,在如此绝境之下,曹军竟还能反败为胜!

“此战能胜,曹休占了重大作用,若无他提前判断出徐荣与董贼蛇鼠一窝提前除了后患,恐怕曹操腹背受敌之下,定会一败涂地,甚至丢了性命也未可知!”

诸侯们虽不言语,可在这一刻,心中都有了同样的想法。

自虎牢关一役至今,曹休屡创佳绩,不禁让诸侯兴叹,能得曹文烈,实乃曹操之大福也!

汇报结束,斥候又道:“诸位将军,曹操将军已带领军队离开荥阳,按大军行进速度,今日戌时应可回到洛阳。”

“此事我知道了,你退下吧。”袁绍挥退斥候。

斥候才退,袁术已再次开口:“本初兄,既然曹操已带大军归来,伐董之事等他 归来再议如何?救民之事迫在眉睫,我等理应先行。”

“此言在理,我赞同袁术所言。”

“救民之事迫在眉睫,我等应先行救人。”

“将来伐董之事,不妨等曹操归来再做定论也不迟。”

“麾下尚有要事,先行告退了。”

众诸侯纷纷应诺,公孙瓒自视甚高,更不愿再与袁绍虚与委蛇,拱手先行离开主帅帐篷。

伴随着他的离开,其余诸侯也随即告辞离去。

此次袁绍召众人议事,不欢而散。

此次议事,也为诸侯将来分踞各地,群雄逐鹿之局面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