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明征服者 > 第一百五十八章 图穷匕见全文阅读

第一百五十八章 图穷匕见

“德王,任兴方才所言可是句句属实?”

“这……这……”朱见潾慌了,倒是想否认,可这事根本就不是抵赖就能赖得过去的,如果他真不肯认,可朱厚炜又拿出所谓的确凿证据,会不会小题大做,削他的藩?

“藩王封镇,意在保境安民,可德王您却庇护治下恶贼,以至于数千百姓之家骨肉分离,上千无辜女子落入火坑!”

朱厚炜越发怒道:“大明分镇藩王数百,诸王可知道在诸王封地内的百姓是如何评价藩王的?

说藩王如同厉鬼,说但凡有藩王分封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百姓就是倒了血霉,我大明的藩王如今已不是保护百姓,护翼一方水土,而是地方之害!

你们酷虐百姓,侵夺民财,抢掠女子如吃饭喝水一般随意,占百姓之地手段无数,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朕倒是想问问,太祖皇帝定下的制度,是让你们去护民还是害民!”

诸王哑口无言,朱见潾一声不吭的退了回去,现在他是一个字都不敢再说,免得再遭无妄之灾。

朱厚炜见诸王无言,冷哼道:“诸位王爷对朕说的这些话或许不以为然,但是你们当中谁敢站出来说自己在封地上没有豪夺过民财,谁敢说自己没有迫害过百姓。

只要你敢站出来,朕还没有证据证明你做过,那么你可以立即出宫返回封地!可若是你们干了还想要狡辩,那么可就不要怪朕手段狠辣!”

煞气满宫!

杨廷和干脆闭上了双眼,他一直都在猜测朱厚炜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召集天下藩王入京,原来是要玩上一出图穷匕见!

藩王若是大部分没来京城,那么朱厚炜一定不会轻易动手,可不明就里的藩王们来了,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可是杨廷和不知道朱厚炜的底气到底有多足。

天底下的亲王和郡王以及三代内的直系男丁固然都来到了京城,可不要忘了,各王的王妃还有数量庞大的旁系子弟都还在封地,朱厚炜想要将天下藩王一网打尽,必然会引起各藩王藩地内的势力群起而攻之!

届时天下大乱,只在旦夕!

但是杨廷和虽然担忧,可依旧一言不发,他要坐视!

他希望朱厚炜能够完美解决掉藩王之患,如此一来大明的财政立即就能充裕不少,而且还能将尾大难制的宗室彻底遏制住,一劳永逸,解决后患。

新君的手段简单而粗暴,可未必没有效果,若真的出现了变数,那他再出来收拾烂摊子也为时不晚。

“看来诸位是无力为自己辩解。”

朱厚炜冷笑道:“太祖让诸王镇封是为保境安民,给你们军队是为了让诸王肃清藩地宵小,甚至是抵御外敌,可你们反其道而行之,既如此,诸王也不用回封地去了……”

杨廷和的眼睛豁然睁开,不由自主的闪现出一缕难以置信的骇然之色。

至于诸王终于炸锅了,他们一直都在忍气吞声,因为他们不想当出头鸟被朱厚炜杀鸡儆猴,一切只要等他们回了封地,那是接着作威作福还是起兵,届时自有公断,可朱厚炜竟然不给他们回封地!

这算什么?

圈禁!

宁王有谋反意图被削爵圈禁那是罪有应得,是活该,可他们凭什么被圈禁!

就凭你朱厚炜现在坐的那张皇位?

没有了天下藩王护翼大明,你屁股底下那张皇位当真能做的安稳!

简直岂有此理,简直叔叔能忍,婶婶也不能忍!

众藩之首,秦王朱惟焯当即跳出来怒道:“陛下这是要将天下藩王尽数除爵,圈禁在这京城之内!”

“尽数除爵?”朱厚炜故作惊讶道:“宁藩谋反,枉顾太后懿旨,朕才要除了他的爵,而诸王虽然对治下百姓不仁,却无谋反之心,朕为何要除了你们的爵?

至于圈禁更是无稽之谈,按祖制诸王就藩以后,无诏不得离开封地,一旦私自离开,便势同谋反,朕倒想问问诸王,你们所在的封地或许才是真正圈禁你们的牢笼吧。

朕只是让你们生活在京城,你们的俸禄一律不少,三年之后你们想去哪里便去哪里,就算要回原先的封地祭奠历代先王,本王也绝不阻拦。”

“原先的封地?”朱惟焯冷笑道:“如此说来,陛下不是要削藩,而是要除国?”

“国已不国,留之何用!”

朱惟焯哈哈大笑道:“朱厚炜!你这是数典忘祖,你这是置太祖恩德于枉顾,此等大违祖制之事,本王倒是想知道天下藩王谁能信服!”

“大胆!”任兴怒斥道:“天子名讳,汝也敢直呼!”

“有何不敢!”朱惟焯显然是彻底豁出去了,厉声道:“朱厚炜,你也是太祖子孙,却如此对待宗室,难道就不怕天下朱氏子孙寒彻心扉,难道就不怕这大明各地烽烟四起!”

“朕何惧之有!”朱厚炜怒喝道:“宗室寒心?朕不怕天下朱家子孙恨朕、骂朕甚至诅咒朕,朕只怕大明的江山会毁在朱家自己人的手里,你们为祸乡里,恶虐桑梓,岂不知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如果朕当这不孝子孙能让大明千秋万世,朕就算背上万世骂名,又有何惜!

朕一不夺爵,二不圈禁,三不侵占诸王祖上被赐的家业,只是让你们闲居京城,你们便不愿意,难道你们就那么喜欢在自己的封地内为非作歹,称王称霸!

至于遍地烽烟?朕倒想看看这天下如何遍地烽烟,任何藩地内有兵马异动,朕了若指掌,任何藩地内只要举兵竖起反旗,那所在藩地之王,诸王三代尽诛!”

杨廷和浑身一颤,狠,实在是太狠了,当今天子对宗室诸王竟然能这般狠辣,也不知道对于大明而言是福还是祸。

可以说,大明自土木堡之变以后,勋贵折损大半之后,武臣实力便已一落千丈,此后历代帝王皆被文臣死死限制了皇权,帝王没有办法扶持武将来平衡文臣,便重用宦官,来达到制衡的目的。

可今上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