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链腐蚀问题解决后,方望舒全身心投入风速系统运算。在一个半月后,方望舒根据西查山和崖山的基本风速设计紫金大桥各个方位剖面的抗风斜面角。在综合地形效应后,方望舒发觉到紫金大桥的剖面图中段偏右的三分之一处,有一个薄弱点。
因为两侧山体并不对称,所以那片区域往往受到最大风的冲击。久而久之,成为大桥的不稳定因素。
在方望舒找到这处关键点后,他召集了铁路工程部的总工程师夏丰宇,工程队队长钟子明以及造桥工程部工程队长姚源和风洞实验研究员关嘉祥一起研究怎样应对紫金大桥建成后不同剖面的风速冲击。
夏丰宇和钟子明只精通于铺设铁路,关于造桥方面的事情,他们也并不打算涉猎。在听过方望舒用电脑中的系统演示强烈的风速冲击大桥中断偏右的那片区域时,大桥由轻微摇晃到最终倒塌。两个人惊讶之余,把解决方案留给了造桥工程部的人。
他们继续回去埋嵌岩桩了。
方望舒、姚源和关嘉祥在风洞实验室,除了上厕所外,吃饭睡觉都在里面,一连待了一个礼拜后,关嘉祥拍桌而起,“我觉得不妨用流线型,广角度多平面!”
姚源在纸面上把流线型的通用风速作用点画了出来。改变流线型中细微的一个幅度,风速作用点就会随之改变。姚源一共画了三张不同的流线型图案给方望舒看。“望舒,你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
关嘉祥用笔在紫金大桥的微缩图中,标注出薄弱的那片区域,“这里可以改变幅度加强强度,只要这里不再成为薄弱点,大桥就可以长久地横亘在这里。”
“听上去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具体的内容,我需要你们给我一个准确的流线型。我把数据输入系统。在系统显示有用后,我们在做情境模拟。”方望舒手上的系统仅仅起到高效找出问题点的作用,精确度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方望舒完善系统的这些天,紫金大桥的实物模型已经被送进三号室。这里将会再次展开风速实验。只要这次的实验成功,大桥的加劲梁和索缆就可以开始安装。
现在,造桥工程部和铁路工程部只是在山顶建设基础桩,往外搭建的长度为20米,而大桥有总长有八百多米,施工进度严重落后。
方望舒发现的薄弱点让造桥工程部可以继续向前建设桥梁。只需要在薄弱点前停工。其余部分,他们之前的设计并没有出错。
螺旋纹的吊杆和索缆也已经准备好,放在辅料仓,随时可以派上用场。
有了流线型这个设想后,姚源和关嘉祥开始了紧锣密鼓地计算。方望舒从旁协助。在两个人给出具体的流线型数值后,方望舒把数据输入系统。
看着屏幕里的绿色风速箭头,姚源和关嘉祥紧张地站在方望舒身后等待结果。
经过多番的测验,屏幕里的箭头并未冲塌屏幕里的大桥。方望舒在第20次成功后,他宣布流线型的设计有效。
“太好了!”姚源欢呼。关嘉祥的脸上也久违地露出真挚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