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其它小说 > 天生韩信 > 二百六十七章 见龙卸甲(二)全文阅读

二百六十七章 见龙卸甲(二)

项羽并没有猜错,韩信并不打算出奇兵攻取彭城。一方面是因为连月大战,秦国国内粮草和战略物资消耗极其严重,已经濒临告竭的地步;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韩信不想再兵行险招,而是改用更为稳妥的策略。

兵行险招,大多是处于劣势兵力时所用。当自己势力不如对方,那就只有依靠将领的谋略来缩小彼此之间的差距,增加己方的胜算。

但凡计谋,皆是以几率为赌注,赌的是对方统帅猜测不到你的心思,从最不可能出现的地方出现,从最不可能发起攻击的对方发起攻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成就一个名将的辉煌战绩一般取决于两个要素,要么是自己太过高明,要么是对手太过愚蠢,仰或许两者兼顾。

真正的名将对决,反而会慎之又慎,步步小心,封死任何给对方钻空缺的机会,奇谋计略倒是少之又少。像秦赵长平之战,就旷日持久的持续了半年之久,廉颇和白起互有攻防,都未曾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及至范睢用反间计诱使赵孝成王用赵括替换了廉颇,白起才倾力一战,出奇兵将赵军拦腰截断,从而一举歼之。

若论如今这天下最耀眼的两个名将,那无疑是韩信和项羽两人,其他人比起他们都差上许多。二人都善用奇兵,易掌军心。区别在于项羽更多是靠攻势猛烈而成名,在对手猝然不妨下突然发起决死攻势。钜鹿之战的章邯,以及彭城之战的刘邦,都是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项羽一举大破。韩信则更多的依赖的是奇谋,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对手判断错他的意图时才真正的发起攻击。

两人风格各异,却同为名将。如今韩信已经席卷河北和齐地,天下七分已得其五,尽占秦、赵、齐、燕和韩魏地,在大势上已经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反观项羽,中原战事虽占了上风,却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如今腹背受敌,其势已大不如前。

越是占据优势,韩信也变得愈发谨慎起来。和他一样,项羽同样也是个善于创造奇迹的人,稍有不慎就会被他把握住战机,所有轻视他的人都已经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如今秦国既然已经处于优势,也不急于一蹴而就,稳妥些以势压人倒是上上之策。

正是基于韩信如此心思,项羽的主力大军得以从容从中原抽身,二十六万精锐楚军逐次退至颍水以东,放弃了已经陷入两面夹击的河内郡和颖川郡,主力退入南阳、陈郡、砀郡,背靠彭城以自保。王泾则率军出城紧随其后,逐步接掌二郡。

捷报接连传来,咸阳这数月已经被秦人的欢呼声所充斥,每日东城门外都会有无数秦人翘首以待,等待着快马前来报捷的传令兵。

每当大捷传来,赢可便会下令取消宵禁,城门不闭,让秦人尽情狂欢。在收取河北中原的二十二郡后,秦国重新统一天下的趋势也愈发明显。为了表彰韩信的功勋,秦王赢义特意下诏,重复周制,加封韩信为国公,以三川郡一郡为其封地,出入仪仗皆同天子。

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公之爵位在侯之上,已和诸侯并无区别,要知道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如齐桓公、晋文公也不过是国公的爵位,战国最早期的韩魏赵三国君主只是侯爵之位。秦国为了犒赏韩信,不惜打破商鞅一手创立沿用了一百六多年的二十四等军功爵位制度,仿效古制加封他为国公。

此时天下明眼人都已经看出,这不过是为了韩信登基前造势而已。

果不出其然。初平二年三年三月,彗星三见,咸阳西北起苍白气三道,长二十丈,趋东散。第二日早朝,有博士郑纶上表曰天生异象,乃是除旧换新之兆,嬴氏立国七百余年,至胡亥屠戮宗室,手足相残,如今气数已尽,所立之君不过是旁支血脉。不如仿效尧舜,上应天命,禅位于上将军韩信,以安天下。

此语一出,朝堂顿时哗然,众臣纷纷揣测这是不是韩信授意所为。只有赢可心知肚明,这老头是擅自借机发挥用以邀功,便退回了他的奏表,并且令坐下羽林将他捉拿下狱。

但赢可的此番作为却被群臣误读成了她是在韩信故意做退让的姿态。于是第二日二百余名五百石以上官员齐名上书,请天子仿效尧舜,禅让王位与韩信。

参与上书的官员虽然不到一半,却是占据了秦国各处核心要害部门的主事之职,以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白庞为首的孟西白等老世族却保持了沉默,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等同于默许了韩信对君权的僭越。

更何况秦国以军立国,如果几乎所有的主力大军,八成以上的将军都在边地,仅听从韩信一人号令,咸阳的朝廷若想调动这些边军,都需要经过上将军行辕的同意后才能发出命令。秦国老世族们虽然对韩信取代赢氏略有不满,却也知道这是大势所趋,并非他们能所能阻挡,所幸不发一言。

赢可见群情激涌,恐再推辞会伤了拥戴韩信大臣们的心,便下诏召回韩信,回到咸阳后再作商议。

身在临淄的韩信在收到诏书后,恐咸阳有变,便令蒙石为帅,假节暂代上将军之职统领齐地兵马,以张耳、萧何二人辅之。他自己则带着三千轻骑一路向西疾行,借道中原返回关中。

驻守在荥阳的王泾听闻消息后,立刻会同赵无忌等军中大小四十多名将尉,上书咸阳附议禅让之事,他自己更是将大军托付给赵无忌和张良,亲率数百轻骑与韩信会和,共同返回咸阳以安局势。

同时河北、北地包括齐地和巴蜀的百余名将军都尉纷纷上书,以示支持。秦军的态度一致并没有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这支效忠赢氏七百多年的军队,最终选择了放弃他们曾经的主人。

王泾之所以坚持要陪同韩信返回咸阳,是因为他除了军中职务外,还是关中大族王家的家主。王家不同于昙花一现的蒙家,在秦昭襄王时期就入秦为官,至今在关中扎根已逾百年,早已经融入老秦人的血脉之中。王家更是先后出了了四位上将军和大将军,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和军中,如今各族族长元老大多都曾受过王翦和王贲的提拔之恩,有王泾出面,对世家的安抚就显得轻松了许多。

初平二年三月十八,出征近半年的上将军韩信终于返回了咸阳。得到消息后,监国公主赢可协同年幼的秦王赢义,领着丞相公孙弘为首的大大小小近千名官员出城五十里,在灞上迎接韩信。咸阳秦人自发跟随前往,竟聚众三十余万,公孙弘迫不得已下只好奏请赢可,让她下令派出咸阳城卫军用以维持秩序,防止有人冲撞了秦王车架。

当羽林的旗号出现在地平线时,数十万军民皆齐齐拜倒,高呼万岁,呼声贯彻云霄。在马车中正昏昏欲睡的赢义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吓得惊醒过来,竟当场哭了起来。

韩信见场面混乱不堪,恐生事端,便也只是匆匆的向拥戴自己的秦人微笑挥手致意,再拜见过秦王赢义后便和赢可等人匆匆回城。

接下来三日,韩信召集了群臣相商,又分别登门拜访各老秦人世家。朝中拥戴之声仍是此起彼伏,边关将领的附议文书更是不绝如缕,不断的被送上朝堂,堆积如山。

军方的强硬支持态度和朝臣的一致拥戴,再加上同时民间的巨大拥护的呼声,韩信考虑再三,最终同意了接受禅让。

三月二十五,秦王赢义下禅让诏书,书曰:寡人以弱冲之年,即秦王之位,在位二载。前因叛军起事,天下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韩氏。上将军韩信,睿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共武功俱远。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手运玑衡,躬命将士,芟夷奸宄,刷荡氛昆,化通冠带,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发之合位三五,岂可足论。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无穷。寡人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韩公。

因秦国此时已统一天下大半,疆域远非秦国一国可比,韩信便听取群臣意见,不在称王,改而登基称帝,仍以“秦”为国号,改元大兴。赢义则被保留王号,改迁雍王,以雍城为都,供奉赢氏宗庙。

封赢可为皇后,世子韩彻为皇太子,以安社稷。文武百官皆加爵一等,王泾拜为上将军,李左车迁为国尉,赵无忌、蒙石、王歧皆获封大将军。

至此,韩氏取代了赢氏,正式登上了秦国的至尊之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