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重返奔腾年代 > 第三百四十三章 蓬勃发展全文阅读

第三百四十三章 蓬勃发展

说到公司的待遇,一旁的孟琳说道:“林………林总,我们现在的收入就很好了,我才来不到半年的时间收入就比我爸高很多,家里的条件改善了不少,逢年过节还发福利,反正我一辈子都想在金龙公司工作。”

“对,干一辈子才好呢!”大家齐声叫好。

“孟琳,你现在这嘴也变甜了,姐,你的部下得好好管教呀。”

孟琳变得开朗很多,林云也非常欣喜。

林芳怡笑道:“你这个老板就不正经,手下自然也跟着学,我可管不了。”

“我不正经?我哪里不正经?我正经的很呀!”

还真是这样,金龙公司的员工都很崇拜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董事长,但跟林云打过交道的员工反馈,这位年轻的董事长没有任何架子,性格随和,有时说话还云里雾里,一般人听不明白,不过细细一想又觉得很深奥,总之林云是一位聪明绝顶,风趣幽默的老板。

很快,桌子上摆满了酒菜,林云操起筷子,“来吧,大家来吃,来,谁喝酒自己倒,咱们都是一家人,不要客气。”

说罢,林云给自己倒了一杯啤酒。

“各位,为了我们金龙公司美好的明天,干杯!”

“来,干杯!”

大家端起酒杯一口喝光。

众人吃吃喝喝随意的聊着,宋春涛顺便把公司的人这段时间的情况汇报了一下,一句话,公司发展迅猛,态势良好。

沈城总公司如今已经有了三套生产线,产能提升到了一亿三千万袋,员工也增加到三百五十多人。

这个规模在沈城不算大,毕竟沈城遍地是国有企业,动辄几千人的大厂都有好几家,可私营企业中,拥有超过百人的企业就金龙公司一家,几十人的企业都不多,所以,拥有三百多员工的金龙公司已经成了沈城,乃至北方三省最大的私营企业,没有之一。

别说沈城了,就算是整个国家,金龙公司那也是私营企业中前几名的存在,能与之相比的恐怕只有哇哈哈,以及几家保健品公司。

当然,金龙公司不仅员工多,产值还高,按照年产一亿三千万袋方便面来计算,年产值高达两亿六千万元,比很多几千人的大型国有企业都高,上缴利税八百多万,当之无愧的缴税大户。

以上还只是沈城一家的产值,如果算上临州市的分公司,相应的数据还得提升两成。

金龙公司成了沈城改革开放标杆企业,各种荣誉也来了,林云的父亲林学东是沈城协商组织的委员,宋春涛更是代表,徐慧则是青年联合会的委员………林云之所以没有这些头衔不是因为他低调,实在是年纪不到十八岁,达不到要求。

好吧,即使林云到十八岁了也不想弄这些头衔,主要是太累,每年定期要开会,还要制定方案等等,太麻烦,可没有用,只要他到十八岁,这些荣誉都得一股脑的落在头上,不想要都不好使。

总公司不用操心,一切步入正轨,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就能运转,临州市那边也差不多,员工多是双峰厂的人,生产技术方面根本就不用操心,唯一担心的就是熟人容易拉帮结派,对管理不利,那就要看周华强的本事了。

周华强这位总经理上任后就大刀阔斧改革,按照总公司实行制度改革,建立绩效机制,赏罚分明。

其实一家企业管理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实现员工们的公平,做的多赚的多,做的少赚的少,公平制度一旦建立就能解决内部的种种问题,之前双峰厂管理混乱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奖惩机制,其实国有企业普遍如此,结果造成员工们人浮于事的现象,生产效率低下。

当然,奖惩机制能否能够实行的关键还是效益,效益不好,企业没钱,奖励落实不了,工人们自然不会卖命干。

现在临州市分公司不缺钱,总公司注入了三百万的资金,然后又进口了一套岛国生产线,企业立刻运转起来,再加上大碗面的畅销,重回当年双峰厂最辉煌时代已经不远。

有了资金就有了底气,周华强坚持“铁腕”管理,一个月内就肃清了员工们懒惰的习惯,甚至不惜得罪人,惩罚了两个老资格的工人,杀鸡儆猴,所有人都规规矩矩。

也是,这些员工如今已经不是原来的国有职工,是私企员工,虽然林云不愿意开除自己员工,但真的开除也没什么,私人企业就是这样,在遵守劳动法的前提上开除员工属于正当权利。

我给你更高的工资不是让你来养老的,是来创造更多剩余价值的………。

好吧,这是资本家的言论,说出来难听,但这就是事实。

如今的周华强已经站在了林云一方,他的责任是带领企业更快发展,是让企业为更多的员工开更多的工资,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去劳心费力和一帮老油子们扯淡。

林云赋予了周华强权利,让他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抱负,甚至让第一批大碗面给了他,周华强也不负众望,看样子完全能够胜任起这份重担,甚至都用不着林云这些人操心。

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不让领导操心,这样的下属当然最受欢迎,特别是受林云欢迎,反正不让他操心那就是最好。

“林云,最近小森河田说要来看看咱们。”林芳怡说到了那位一直为金龙公司提供生产线的岛国友人。

“小森呀,我都快一年没见到他了,行,这次他也应该来见见咱们了。”

说起来小森河田的小森会社也是幸运,岛国经济危机让大量制造业破产,特别是那些小公司,市场萎缩,缺乏资金,不死才怪。

好在小森河田遇到了林云,也遇到了飞速发展的金龙公司,短短一年就从他那里购置了四套年产三千万袋的生产线,这四套生产线相当于小森会社以前十年的销售总量,不仅让小森会社活了下来,还活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