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仙侠小说 > 我来此界开神道 > 第二百八十三章 淮南形胜,蓬莱云镜全文阅读

第二百八十三章 淮南形胜,蓬莱云镜

楚国定鼎南方之势不可阻挡,齐小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他统一青州开始就在思考如何遏制楚国的北伐。

青州是齐国基本盘,不能将战火燃至根基,并且青州的地形地貌,显然不足作为天险对抗统一南方的强楚。

这时将对抗阵线南移就成了必须要做的事,青州之南即为徐淮,淮河地区即为势在必得。

所以当齐小白得知楚军居然战胜妖国,并且还有余力渡江北伐后,他非常不甘。

他作为立志统一天下的雄主,当然知道守江必守淮的说法,淮河一线无论对于南方政权还是北方政权,都无比重要。

对于南朝来说,起码要占据长江以北的淮河两岸,只有江淮一体,才能够形成纵深防御,单是一条线的长江防线是远远不够的。

如今楚国就是南朝,对于楚国来说,长江作为天险够格,但作为防线还需要江北的支点。

这第一个支点便是江北重镇广陵,此城所在沟通长江淮河,如果要守住长江,就必须要依靠广陵作为战略支点。

但广陵周边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容易遭到北军的重兵围攻。

因此要保住广陵这个战略支点,就必须占据淮南一带。

淮河、泗水水系发达,南朝军队防守时,复杂的水系避免了直面北方骑兵的冲击,同时可以从后方不断向支点城池输送支援。

南朝占据广陵及淮南可以坐稳江山,那北朝失去淮南亦将攻守易势。

特别是如今楚国占据荆州南阳郡,已经拥有直攻中原的重大优势,再被楚国占据江北的淮南,那日后楚国北伐即可兵出三路。

汉中、南阳、淮南,无论谁统一北方,也不想见到南朝拥有如此巨大的战略优势。

前两路,蜀地被汉中锁龙,反攻汉中地势上处于极大劣势;南阳前出,则会遇上北朝的重兵集团,特别是骑兵,如今楚国在南阳边境是采取守势。

可淮南这一路,却是楚国占据巨大优势。

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南方水系众多,气候温暖,冬季河流不封冻。船只运货拉人,快捷便利。

北方产马,骑兵机动性强,冲击力大,由此带来的巨大消耗,需要车载马驮长途运输。

在效率上,北方明显弱于南方,这一点犹以淮河流域最为明显。

元衍界人道王朝历史上,少有以南伐北成功的桉例,但只要有,无不是自徐淮北伐成功。

南朝在淮河上频繁调动军队和物资,以远超北朝的效率,积累战争优势。

……

由于齐小白判断楚军主力将和妖族大军相持日久,所以只是出动了八万军队攻占彭城国,另外的主力还在兖州和魏晋大军征伐不休。

赵国被瓜分,齐军占了最大的好处,也得到了魏晋甚至燕国的重点关照。

不过现在淮南即将被楚国攻占,为了未来南北争锋的大局考虑,齐小白一边放弃兖州的部分利益抽掉主力南下,一边派使者向魏晋说明情况,告诉他们认清大敌。

齐小白本下不了决心,可其核心幕僚还有背后的天灵道,都出言相劝。

“国家欲取江东,先须积谷彭城。徐州良田十万余顷,水陆肥沃,清汴通流,足以既灌,兴置屯田,资粮易积,非直戍卒丰饱,亦有吞敌之势也。”

在天灵道眼中,真正的大敌只有神庭扶持的南楚和正一道扶持的秦国。

其它诸如魏晋燕,最终的结果也就是赵国的下场。

对于争取徐州人心来说,明面上楚军肯定是更容易被人接纳,因为楚军师出有名。

首先大一统理论深入人心,李隆以神武皇帝的身份御驾亲征,这符合统一大义。

再有就是楚军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名义,有“贤王”之称的广陵侯,为了挽救深陷内战的百姓于水火,亲往楚国求援,神武皇帝这是应邀而来。

楚军不仅不是侵略者的身份,而且是光明伟正的拯救者,大义人心俱全。

齐王齐小白当初为了打彭城国一个措手不及,突出一个“快”字,根本就没时间去弄什么遮掩入侵的手段,或者说他没太在意人心这个东西。

在彭城国黎民百姓眼中,齐国就是赤裸裸的入侵强盗,在洞悉世事的世家贵族眼中,齐国是不讲究的蛮国。

一点争取人心的手段都不愿意用,那等投靠了过去,他们难道会有什么优待?

还不如楚帝那般分明,大兵未至,望风而投,待遇一等;兵临城下,延误而投,待遇二等;正式攻城,被迫而投,待遇三等。

就是说,他们这种掌握地方实权的豪强,提前投降过去,混个爵位都很有可能。

安乐侯、顺义侯、钱塘公,如今在楚国可是活得好好的,该有的体面和富贵都到位了。

乱世之中,特别是诸侯割据一方的时代,地域观念十分突出,这也就是李隆为什么要先称帝的重要原因。

这种时候楚帝国的楚,就不再只限于荆楚一地,而是化成整个天下的楚。

“楚”不是地域上的,而是凝聚天下人心的一个符号。

彭城国的地盘,基本上就是整个徐州,共有下邳郡,彭城郡,琅琊郡,东海郡,广陵郡等五郡六十二县。

杨敬本是大虞九卿级别的重臣,后观大虞形式不对,于是求取州牧之职。

适时杨家有女在后宫为贵妃,可以吹枕边风,皇帝问杨敬想牧守哪一州,杨敬毫不犹豫地回答徐州。

在内九州中,徐州不算大,可其联结南北,交通内外,地理军事位置极其险要。

彭城要兼水陆。其地南届大淮,左右清汴,表里京甸,捍接边境,城皇峻整,禁卫周固,又自淮以西,襄阳以东,经涂三千,达于济、岱。

西线以彭城为枢纽,东线以下邳为枢纽,二者既控制陆上交通线,又控制水上交通线。

州冈峦环合,汴泗交流,北走齐、鲁,西通梁、宋,自昔要害地也。

对于中原来说,徐州是“许、洛襟要”,没有徐州在握则中原不稳。

杨敬选徐州为牧守之地,初时肯定野心很大,想着以这种南北扼要之地为基,进取天下。

可等到天下形势纷乱变化,诸多豪强世家旋起旋灭,杨敬的心态也跟着改变,他不再想着天下,而是首先想着据守自保。

最先称王,建立鼎立一州王国的“雄主”,结果到死,彭城国的地盘也没有外扩一分。

曾经的雄心壮志,早变成了只知道一昧保全基业,对国内的矛盾都是和稀泥、压制。

甚至因为年老昏庸,更加怜爱自己的儿女,十几个儿子都让他们掌权或者领兵,没有确立继承者的绝对权威。

直到他病死床榻,魂成祖灵,方才知道自己有多昏庸。

徐州五郡,四分五裂,王长子是名义上的彭城王,却只占据下邳郡,当然他也就控制这一郡了。

二王子、四王子、五王子、六王子、九王子等等都是实权派,在各地领兵,要么攻城掠地,要么就互相攻伐。

其余王子就是类似杨隅这种非实权派,遇上不讲亲情的兄弟,那就是一个死字。

当然,现在齐国势大,这些王子再被权势迷心,也知道轻重,没有选择再向下邳攻去。

特别是控制水师的九王子在黄海不敌齐军水师,如今已经向南退守。

琅琊郡也是在无水师为策应的情况下,被齐军攻占,六王子死于乱军。

这种情况下,楚军又突然大举北上,关键是一向没有存在感的杨隅居然走上了前台。

众兄弟懵了,他们万万没想到,最大的王位竞争者不在下邳,而是在广陵。

广陵郡位居彭城国最南边,其地处淮河流域,与扬州仅有一江之隔,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但对于彭城国的政治权利中心来说,广陵郡又太远,所以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放在一边。

最多就是派亲信去拉拢广陵郡的地方官和豪强,偶尔有王子提前安插几个暗子,那都是非常有先见之明了。

毕竟创业一代杨敬的眼光也就那样,锦衣玉食中长大的二代又哪有什么远见,他们的眼中只有王位。

因为襄外必先安内,他们已经丢了面积最大的琅琊郡。

李隆长期以来坚持的争取人心,以及很多人批判的面上功夫,在这次北伐徐州的过程中展现了奇效。

李虎打着联军旗号,率领前军狂飙突进,所过之处守军望风而降。

楚军的强横只是一方面,而是广陵的官民都明白抵抗下去没有意义,既然广陵侯杨隅贤明,那他们保谁不是保呢?

总比被齐国攻占,或者那些只知道争权的王子来统领他们好。

杨隅的实占之地虽然只有广陵城附近,但大半个广陵郡的人心都向着他,因为他善待士人,时常为广陵百姓求取惠民国策。

海陵、舆国、堂邑诸县,基本上都是以迎王师的姿态,喜迎楚军入驻。

当然,官面上说的是奉广陵侯杨隅为主,杨隅主动露了几次面,梳理人心。

并且他还亲笔写了一封《讨内贼诏》,伴随着楚军的兵锋传遍淮南。

这是以他自己,先王之子广陵侯的名义昭告国民,文中说,先王遗命是大王子矫诏,故其不奉伪王之命。

诸子争夺王位,分裂国家,不怜惜百姓,他杨隅愿庇佑万民。

以后彭城国将由强楚庇佑,再无兵灾动荡之忧,大国天兵过境母有阻扰。

旦有敌对者,祖庙捣灭,阖家俱丧,勿谓言之不预也。

海陵、舆国、堂邑诸县和楚国只有一江之隔,这些沿江地带的豪强宗族势力,对于楚国的强大有目共睹。

一年不到攻灭吴越,这是何等的兵势,换做打他们彭城国估计也就是半年吧。

当初楚国要求彭城国提供物资,以赎给吴越之兵借道的罪责,豪强们还出人出力,协助过转运物资。

所以这次李隆真的率大军打过来,沿江豪强是第一批投诚的,在他们和杨隅的带路下,整个广陵郡最南端都纳入了楚军的控制下。

如今李虎已经兵临高邮城下,而高邮只有不到三千兵,守将的抵抗意志也并不坚决。

高邮城位居高邮湖畔,在淮南的战略位置十分险要,占之即可北上攻略淮南各地。

当然,齐国的动作也不慢,在齐小白的亲自压阵下,齐军攻入东海郡,兵锋直指郡治郯县。

郯县有彭城国五王子杨武的主力三万人,因为是当作老巢经营,城高墙深,其守城器械完备,存粮充足。

齐军兵力虽众,却不过是几万杂兵,主力未至前,想必很难攻破郯县。

不出意外,在齐军大举南下前,楚军一定能控制淮南地区,甚至进军淮北,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楚国北伐的形势,北方诸国当然也看在眼里,仙道门派更是能从国运起伏上观察。

青州东北部,濒海之处有一县名蓬来。

蓬来县无论是在大虞朝,还是如今的齐国时期,都非常独特,因为当地不被官府管辖。

没有官府就意味着没有秩序,按照常理应该是非常混乱,可整个蓬来县却是非常和谐。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都只是常态,根本没有盗匪敢在蓬来作桉,就连野鬼妖魅也不敢踏进蓬来一步。

这一切都只因蓬来县内有一仙门圣地,天灵道。

自此圣地在蓬来立派以来,历代人道官府都默认蓬来县归属于其传道之地,天灵道的世俗外门子弟也多在蓬来县扎根。

灵气低潮时,人道何其霸道,龙气镇压天下超凡势力,可天灵道硬生生维持了自己的特权,足可见其实力强大。

天灵道居于蓬来县的何处,没有外人知道,但世人皆知,丹崖山极顶有一蓬来阁,是仙人居所。

断崖峭壁上的蓬来阁,宛若倒挂在碧波之上,云雾绕缭之际,远望之如临高空。

这天,数道遁光东来,俨然是仙阁外客。

“天灵道诸位道兄,一向可好?”

“我等为争此界气运做过多少场,就别寒暄了,谈正事,如今天下局势可有赐教?”

弹指间,一柄拂尘甩出,卷来漫天云雾,方圆百里的云气汇集于此形成无边云海。

云海翻滚不定,掀起滔天浪潮,似有数条蛟龙在里面腾跃追逐。

“此云镜,可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