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 第一百一十九章:朕教导他?指不定谁教导谁!全文阅读

第一百一十九章:朕教导他?指不定谁教导谁!

朱棣倒也理解他们,说道:“不行吗?那行,既然你们不肯来,那朕来,朕要在忽兰忽失温一带,建两个城,朕将来走亲戚,总得有个落脚的地方吧?这年龄大了,也住不惯这个帐篷,是吧?你得体谅体谅朕,朕再派点兵,运点粮食。”

“以后谁打你,就是打我!”

然而,面对老爷子朱棣的话,那脱脱不花大汗却突然站了起来,对着朱棣说道:“这里是我们的土地,你们怎么能在这里建城呢!”

“既然这样,咱们就战场上见吧!”

对于建城之事,所有人都清楚。朱棣清楚,如果能够在这里建城,那这一片土地就注定是他们的。

如果那脱脱不花大汗真的答应,这一场仗,他朱棣不打都行。

而那脱脱不花大汗自然也是清楚的。

这种事情,他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这种要在他脖子上放刀的事情,他们绝对不可能答应!

面对对方的威胁,朱棣顿时一笑:“好!”

“朕警告你,打的时间越长,我的要价越高!”

“老二老三,去,陪陪脱脱不花大汗喝喝酒,买卖不成仁义在,这以后成了亲戚,见了面别不好意思。”

一瞬间,场中大笑声起。

被奚落一番的脱脱不花大汗立马便从那帐篷中离去。

至于朱棣,对于那脱脱不花大汗的离开,却丝毫没有在意。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是一直以来的规矩。

另外,就算杀了这脱脱不花大汗,鞑靼部也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所以就这么看着他离去。

而随着这些人的离开,朱棣也清楚,这一场大战,就要开始了......

经过了这么些年,这些塞北的部族也学会了先礼后兵的招数。

只是可惜啊。

如果真的能在这里修建一座城池,这仗,就好打多了.....

这里毕竟是那些塞北部族的家乡,而他们明军,就是再厉害,终究也是无根之木。

无法在这里长时间的站住脚啊.....

不过感叹了一声后,朱棣便立马收敛心神,再次进入了作战的状态。

对着场中的老二老三、以及众多将军说道:“这脱脱不花此番没有在我们这里讨到便宜,想必回去之后就要下定决心与我们明军开战了。”

“各部各营的主将,回去之后命令士兵时刻准备好打仗,明日天一亮,便向北进发。”

“老二老三,你们率领左右翼,暂时镇守两翼安全。中军先动,迎战正面的鞑靼部,待战休止,安营扎寨后,你们再行从两翼跟上来。”

听着朱棣下达的命令,在场众人纷纷躬身行礼,道:“谨遵皇上之令!”

“行了,下去准备吧。”

“是!”

第二天一早。

老爷子朱棣专门将那于谦叫到了身边。

不管是自己对这于谦的看重,还是自己那大孙子对其的看重,如今既然人交到了自己的手中,自然是不能将其真的扔在马厩当中不管的。

既然其心性已经有了些历练和沉淀。

如今还是带到自己的身边,让他参与到这军中大事之中,方能有更多的历练。

那于谦倒也不含湖。

虽然自己身上无官无职,就随便披了件铠甲,便敢骑上骏马跟在皇上朱棣的身后。

以朱棣为首,汉王赵王在两侧,其后跟着一个于谦。

他们就这么骑着马,来到了那千军万马之前。

瞧着那杀气腾腾的军队,朱棣胯下用力,马匹顿时朝着前方而去。

身后的众人也紧紧跟了上去。

在那两军中间,以朱棣为首,骑马穿行在其中。

老爷子朱棣一脸正色。

对着四周大喝道:“明军威武!”

四周齐喝:“将军威武!”

在来到那千军万马的中央时,后面不管是汉王赵王还是于谦,都停了下来。

因为那里是老爷子朱棣的舞台。

置身于千军万马之间,朱棣环视周遭。

再次大喝:“明军威武!”

场中的声音再次提高了许多:“将军威武!”

“明军威武!”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声音落下,朱棣一手牵着马缰,对着四周的将士们喊道:“征战二十年,奔袭万里,今日之后,我们就要会战敌军的主力了。”

“我要你们与我一起,马踏联营!”

“我要你们和我一起,杀战沙场!”

“让我们的子孙,永不再受战乱之苦!”

说着,朱棣从腰间抽出刀来。

朝天一举。

“不破敌军,誓不回转!”

“杀!”

“不破敌军,誓不回转!”

“杀!”

“不破敌军,誓不回转!”

“杀!杀!杀!”

此时身处千军万马中央的于谦,哪里真的身在其中感受到过这震慑人心的时刻。

一时之间,不知为何,嘴中已经是狠狠的咬起牙来。

感觉自己身体中的热血都在沸腾。

虽然他是一个文人,可在此刻,他彷佛真的融入了这四周的千军万马之中。

与他们血脉相连。

生死同株!

那千万人挥舞刀剑的场景,千万人喊杀的声音,犹如山呼海啸一般,在这草原之上弥漫。

“开拔!”

随着朱棣的一声令下。

千军万马在这一刻倾巢而出。

浩浩荡荡的大军,每行一步,那大地都彷佛在震动。

带着这一股视死如归的士气。

所有人向北而动,迎战正面的鞑靼部!

伴随着明朝中军的开拔,很快那草原部族也都收到了消息。

一阵阵的号角声,在草原之上响起。

无数草原部族的骑兵们,也都拿起了自己的弯刀,等待着明军的到来。

之前从明朝军队大营当中离开的鞑靼部脱脱不花大汗,在看到求和无果后,如今也是铁了心的要与那些草原的部族走在一起了。

那鞑靼部的主营当中。

瓦剌部、鞑靼部、兀良哈等草原部族的首领,全部聚集在一起。

在收到明军已经开动的消息后,那鞑靼部的首领脱脱不花大汗第一个开口说道:“如今明军开动,正面就是我鞑靼部的战士们,正面迎战他们,我们没有丝毫的胜算,你真的有把握吗?”

听到鞑靼部首领脱脱不花大汗的问话,那瓦剌部的首领马哈木,此刻坐在那主位之上,对着在场的所有人说道:“只要此次你们能够听从我的调配,我可以保证将明朝军队击败!”

“此次明军再次前来草原,针对的并不是我们其中之一,而是所有人,如果我们再不团结,等待我们的就是被明军逐一击破。昨日那明朝皇帝也与你说了,要么你交给他十几万的部众,要么就允许他在此地修建城池。”

“如果你愿意,我们即刻便回。我瓦剌在西边,就算那明军将你们都打败了,也要七八年才能打到我们那里。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对于这些草原部族,最难的不是面对明军。

而是如何将这些草原部族们都团结统一起来。

他们不管任何一个部族,都无法与明军对抗,只有团结起来,才有一线生机。

听着那瓦剌部首领马哈木的话,鞑靼部的首领脱脱不花大汗一时之间也无言以对。

事情是因为他们袭扰明朝边疆搞出来的。

如今明朝进攻的地方土地也都是他们鞑靼部的。

要么他接受明朝皇帝的建议,要么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他别无他选。

要知道,再往北走,那里可就是柏海儿湖了!

哪怕是失去了所有南部的土地,对于鞑靼部而言都无关紧要。

因为那里是荒凉的土地。

而这里,却是土地最为丰沃的地方。

所以此刻与其说是他们需要自己鞑靼部的支持,不如说是他们鞑靼部需要他们的支持。

因为没有了他们,仅靠自身,他们是不可能战胜明军的。

“好!这次的战斗,指挥的权力就交给你了!”

鞑靼部的脱不花大汗只能是被迫接受了这个事实。

经过半日的行军。

明军的中军也终于在那草原之上与鞑靼部的骑兵们碰了面。

虽然双方的大战一触即发。

可是伴随着明军一如既往,用出‘要你命三板斧’。

首先,发现敌人后,神机营会立即阵前靠拢,二话不说先放他几枪几炮,先远程灭一波人并且杀一杀敌人的锐气,而这第一斧头就已经可以把这些草原骑兵们吓个半死。

毕竟他们早已习惯了刀刀见血的战斗感觉。

如今刚一看到人,自己军队中便有无数人被炸死,这种感觉,这种对生命没有掌控感的感觉,就是再勇勐的战士都无法坦然处之。

神机营表演结束后立刻退到两翼,因为三千营和五军营的骑兵已经等太久了,他们立即补上空位突击已经受创的蒙古骑兵,这第二把斧头同样干净利落。

第三把斧头自然就是五军营的步兵拿着专门针对骑兵的武器来补刀。

比如长矛....

一系列的战法打下来,前来迎战的那些鞑靼部骑兵们,便立马如往常一般,仓皇逃离。

没有丝毫的犹豫。

这一场大战结束的非常之快,仅仅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两军的战斗已经彻底结束。

除了那些去追击的骑兵还没有返回之外,其余的将士们甚至都已经开始收拾战场了。

这样轻轻松松便战胜敌军的感觉,一如往昔。

明朝军队的士气军心也瞬间爆棚。

彷佛真的成为了这天上地下无敌的存在。

没有任何人可以抵挡他们大军的锋芒。

整个草原也成为了他们明军的个人舞台。

甚至连有本事跟他们一起唱戏的人都没有。

来自于前线的捷报很快便传回到了中军大营之内,之前便时刻收到前线战报,在那沙盘之上演示的朱棣,此时在收到捷报后,却没有丝毫的喜悦。

因为这样的结果已经在他的脑海当中演练了千万遍。

从之前收到的前线战报中,他早已清楚,这场仗已经赢了。

倒是朱棣身边的众多将军,以及于谦等人,异常的高兴。

第一战,胜了!

尤其是那于谦,他从未想过,这一场战斗的胜利,来的这么轻松。

一时之间,难免为明军的威武而感到自豪。

而与此同时那龙椅之上坐着的朱棣在仔细的思考了片刻后,还是对着那面前的传令官说道:“命令大军粗略打扫战场后,继续前行!朕要大军在天黑之前行进百里!”

听到朱棣的话,在场之人皆是心中一惊。

要知道古代军队正常行进的速度,一日不过三四十里。

一日百里的速度未免太快了吧。

不由得,一旁的一位将军便立马对着朱棣说道:“皇上,百里....会不会太快了?万一那些鞑靼部的骑兵去而复返,我们行军速度太快的话,士兵疲惫不说,阵型也不稳啊。”

可这些朱棣又如何会不知道。

当即便说道:“此战刚胜,这是草原各部对朕的试探,既然是试探,便不可能派遣多少的兵力。朕料定他们今日不会再来,命令三千营的骑兵从左右两侧分别前进,遇敌则回,五军营快速行进!”

见朱棣态度如此的坚定,一旁的将军们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是按照皇上朱棣的要求,将命令传达到了前线。

而与此同时,坐镇中军大营的朱棣,却并不着急。

大军行进,可不是说走就走,说停就停的。

几十万人的行动,一定是分别行进的。

缓缓来到面前的沙盘前,看着此刻中军四周的态势,眼眸中的目光彷佛能够看破世间一切一般。

“想拖延朕?不付出点代价,可不行......”

听着朱棣的话,一旁也正在分析着战局,揣测着敌军心思的于谦,顿时心中一怔。

虽然这一场仗明军靠着火器的威力,很快便将那鞑靼部的骑兵击退。

这一场仗打的太容易,也太快了。尽管双方的战斗力有差距,也不可能这么快这么轻松的完胜了。

在经过最初时的喜悦后,于谦已经开始沉下心去思考起了这背后的意义。

而就当他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这草原部族这么做,背后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时。

皇上朱棣的一句话,却瞬间解开了他心中所有的疑惑。

拖延明军的行进速度!

为什么?

因为明军每日的驻扎,都需要后方的供给。

在这里多停留,多耽搁一日,明军后勤补给的压力就越重。

要知道,如今的明朝大军刚刚抵达塞北斡难河畔,他们此行光大军本身带的粮食都还没有消耗完。

更何况是后方运输的粮食。

只要多耽搁一日,那明朝大军内部的粮食便会消耗无数。

当明朝大军后勤补给的压力最重的时候,不正是正式出击的时刻吗?、

跟他们纠缠一日,明军内部的粮食压力就会增重一分。

对于明朝大军而言,尽早与他们决战才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这个时候的明朝大军,不管是气势补给,还是体力耐力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最足的时候。

这个时候与明军动手,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反之,对于那些草原部族而言,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乡。

他们在这里的每一日,只要不战斗,那就是在休息。

如此下来,以逸待劳。

在将明军在草原之上拖个十天半个月,甚至两三个月,半年后。

这些远道而来的明军,还能有多少的斗志?

还能有多少体力耐力?

毕竟,帐篷对于草原人而言,那就是家。

是最舒服的地方。

可对于这些明军将士而言呢?

每一日都是在煎熬。、

还有明军所依靠的火器,那弹药可是有限的。

在想到这些后,于谦终于是恍然大悟。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怎么想都想不出个结果的事情,这皇上朱棣却一眼便将其看破了。

这一刻,他于谦也终于是明白了自己这个所谓的熟读兵法,与真正在战场上指挥过千军万马的人,到底有多大的区别了。

于谦那敬佩的目光,很快便被朱棣所捕捉到。

看着这小子的神色,朱棣顿时一笑,倒也不怕麻烦,问道:“怎么样?状元郎,看出些什么?”

听到皇上朱棣的问话,那于谦倒也没有隐瞒,直接说道:“属下只觉得此次鞑靼部的迎战有些问题,却怎么也想不明白。适才听到皇上的话,属下才恍然大悟。”

闻言,朱棣也来了兴趣,问道:“恍然大悟?说说,悟出什么了?”

听到这话的于谦也没有犹豫,直接便将自己刚刚所想到的事情说了出来。

在听到于谦的这些话后,朱棣点了点头,缓缓来到那龙椅之上坐下后,随口说道:“你能看明白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是第一次上战场,战场之上,有时候战斗力有多强,兵力有多少,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辎重、补给、药品、天气、装备、军心、士气、地点.....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因素。”

“你能看到他们拖延我们行军速度,迫使我军补给消耗和弹药,很不错。但是,你可曾想过,他们为何非要派出送死的人来阻挠我们的行军速度?为何不直接躲开,与之前几次与明军交战一样,躲的远远的?让我们在草原之上瞎熘达,他们不一样可以消耗我们的军心士气和补给吗?”

听到皇上朱棣的问话,站在沙盘一旁的于谦顿时被问的哑口无言。

一时之间,还真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难道,仅仅是为了消耗一些弹药?

拿人命消耗弹药?

那还不如直接上来决战,反正都是消耗弹药。

就当于谦困惑不解时,朱棣却说道:“从之前草原各部族的动向和安排来看,这草原之上已经与往日不同了。这里出现了一个霸主,一个可以统筹全局的霸主,他可以号令所有草原上部族的兵力。”

“这是朝廷兵部那边也看出来的事情。”

“而此次鞑靼部的骑兵被派遣来送死,显然,那在背后掌控所有草原部族的人,绝不可能是鞑靼部的。如果不出朕的所料,那人应该就是瓦剌部的马哈木!兀良哈实力有限,他们不足以成为这个角色。”

“之所以派遣鞑靼部的骑兵来送死,来阻挠我朝大军的行进速度,除了你刚刚所说的那些目的以外,可以看出,那背后统筹全局之人,八成是已经想好了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与我们的大军动手。”

“如今已经七月了,草原上的雨季马上到来,而如果我们按照对方的计划,一路被阻挠,行进速度被耽搁,那么......从这一点上可以估计出,他们想要将我们拉入的决战地点是,这里!”

说话间,朱棣已经缓缓起身,手中拿着一根指挥棒,指着那沙盘上的一处地点。

在这一处地点中,整个沙盘都没有标注任何的山脉地势。

这是一处明朝毫不了解的地区。

听到皇上朱棣的话,于谦一边顺着皇上的话去思考,一边看向了皇上所指的地点。

对于皇上朱棣话中的意思,于谦已经明白了,在惊讶这背后还透露出这么多信息的同时。

让于谦更加疑惑的是,那皇上朱棣所指向的沙盘,上面空无一物。

不由的,便开口主动请教道:“皇上,这一处地区在沙盘上为何没有丝毫的标注和地势?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

听着于谦的话,朱棣反倒是笑了笑,说道:“这一片,距离我朝太远,历朝历代,都没有任何测绘官可以走到这里,也没有对这里的地形地势进行测绘,自然也就没有任何的信息留下。”

闻言,于谦这才明白过来。

随后问道:“那皇上命令大军急行军的目的,就是给那些草原部族压力,不让他们的计划得逞?”

朱棣笑了笑,说道:“看来你还不算太笨。既然他们已经设好了圈套让我们钻,但想让我们钻进去,总得付出一些代价吧?他们不是想靠着袭扰,靠着送死来拖延我朝大军的脚步吗?那好,那就来,看看他们到底愿意付出多少的代价。”

“他们现在不是达成了一致,受那马哈木的统筹吗?朕倒要看看,他鞑靼部的脱脱不花,能不能就这么瞧着自己的部众来送死,又能看多久。再看看那马哈木,愿不愿意拿他们瓦剌的那点本钱来送死!”

随着朱棣的话说完。

一旁那虚心聆听的于谦,立马便明白了一切。

本以为他所看到的那些影响战场的因素已经是所有的一切了。

却不曾想,在这背后,竟然还隐藏着如此多的暗中较量。

不由的,于谦心中也是一阵的惶恐。

若是将自己放在这种人物的对立面,自己又能看得清多少。

只怕他手底下的那些军队,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儿呢,就已经全部被消灭了吧。

此时的于谦,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以及和这种人物之间巨大的差距。

以往他脑袋里那点让他狂傲的东西,如今却显得微不足道。

那一丝傲气,也在这一刻彻底被自己面前这位皇帝给消磨的一干二净。

就这,还狂个屁。

自己带人上了战场,连对方的心思都看不清楚,这仗还打个什么劲?

真当他能看清楚一切的时候,这场战争也就到了收尾的时刻了。

瞧着自己面前那一脸震惊的于谦。

朱棣顿时一笑。

这于谦,悟性还算不错,也有些才能。

是个可造之才。

可是,当他将自己面前这个于谦与自己那大孙子朱瞻基去比较时,却又长长叹了口气。

这些话,他本来是应该教育自己那大孙子朱瞻基的。

不过仔细想想,也就坦然了。

这于谦本来就是他们的爷孙两个都看中的人,细心教导一番,倒也无所谓。

至于自家那个大孙子,虽然这小子的离开让他失去了在战场之上亲自教导他的机会。

可仔细想想,加上往日与自己那大孙子之间的事情,那小子要是没走,此刻指不定谁教育谁呢。

此时的朱棣显然回想起了,当初在朝廷时那小子所提出的缩小军队建制来对付草原各部族的办法。

这样的办法,可是在战场上打了几十年仗的他,都没有想到的。

并且根据这几十年打仗的经验,他可以确保那小子对付草原各部族的战法,绝对有效!

这么多年北征塞北,之所以收获不多,不是因为打不赢。

而是因为他所习惯的大兵团作战,就必然会出现这样的弊端。

若是这个战法能够被他朱棣早十年所知晓。

哪还有如今这些事儿?

这草原上各部族的土地,只怕早被他一点点的蚕食完了。

自家那小子,可不仅仅只是一个悟性不错就能概括的。

在政务上的天赋,能让处置朝廷几十年的太子也不得不佩服。

在这军事上,一句话便解决了他大明朝军队几十年无法解决的弊端。

真要将这两个小子放在一起,这天赋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的,根本没有可比性。

伴随着明朝中军的不断推进。

事实也正如朱棣所预料的,一点不差。

直到天黑,明军的推进速度虽然没有达到百里,但也达到了七八十里的程度。

朱棣对此自然也没有什么话说的,毕竟他之前所说的百里,也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要求。

毕竟一日百里,这已经不是什么努力不努力可以达到的了。

这是在挑战极限了。

而在这一路之上,他们都没有受到任何敌军的骚扰。

大军两侧的骑兵也都一路顺风顺水。

最多也就遇到了一些草原部族派出来查探情报的斥候。

而当这个消息被传回到鞑靼部的主营时。

那统筹全局的马哈木顿时皱起了眉头。

一日行进了七八十里!

这可是他们预计的两日行程。

就这,还是他们无法接受,必须要派兵袭扰和阻挠的程度。

如今明军的推进速度加快,他们就必然需要更多的人去阻挠。

尽管这些被派出去送死的人都是鞑靼部的部众,可如今他们是联盟。若非如此,鞑靼部死多少人,他一点都不在乎。

可如今,一味的叫他们的人去送死,那么对于他们这个本就脆弱的联盟,无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可不这样做,那明军就无法按照他的计划,在他愿意决战的地点战斗。

只有这么重重的阻挠下,他们才有可能落入到他布置下的地点进行决战。

不仅如此。

如今那明军突然之间在战后便加快了推进的速度,显然,那明朝的皇帝已经是看出了他的目的。

否则又为何不顾被偷袭的风险,在一日之内便推进了这么远。

要知道,这个距离可是十分危险的。

如果他真在这个时候大军偷袭,那么明朝中军的前后,必然会被截断。

首尾无法相连。

前面的急行军,必然成为一股孤军。

明朝的军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是正面作战!

最怕的是什么,是缠斗,是混战!

一旦陷入到混战之中,他们威力最大的火器,将没有用武之地。

因为那些火器可分不出哪些是自己人,哪些又是敌人。

想着这些,马哈木的心中也渐渐有了主意。

伴随着明军临时的安营扎寨,休整了一夜,第二日继续动身之时。

行进在最前列的军队,却没有丝毫要停止的意思。

依旧在朱棣的命令下进行的急行军。

五军营的步兵居中。

三千营和五军营的骑兵在左右两侧。

彷佛丝毫都不担心被那草原各部族所突袭。

而伴随着前后大军的距离越来越大,就是军中的那些将军们,都开始忍不住的跑回来劝说起来。

“皇上,前后大军的距离太远了,一旦那草原部族派兵来攻,我们后军一时半会根本赶不上去啊!先行军,可就成了孤军了!”

尽管他们一个个都清楚朱棣的想法,可如今距离实在太大了。

就是那于谦,也是有些担忧起来。

扰乱对方的计策固然重要。

可也不能什么都不管不顾吧!

然而听着这些将军的劝说,朱棣却没有丝毫的理会,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军令。

急行军!

在场中所有人都不解的目光中,朱棣却态度坚定。

见此,那些将军们也只能是担忧的各自离去。

既然皇上如此坚定,他们能说什么?

只能是祈求着那些草原兵不要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可就当前线的消息、明军的动向再次被传回到那鞑靼部的中军主营时。

那马哈木的态度却与明军的那些将军们完全不同。

此时的他在收到那前线的情报后,脸上顿时浮现出怒色,甚至有些气急败坏。

“朱棣,朱棣!你欺人太甚!”

显然,在这两军最高指挥者之间,双方的意图已经无比的清晰了。

等同于在打明牌了。

而这马哈木之所以如此的气急败坏,是他料定那朱棣统帅几十万的大军,机动力很差,速度很慢。

所以他不敢继续急行军!

昨日之所以在那战后敢于急行军,可以说是看出了他们的意图,所以抽空占的便宜。

可今日再次急行军,这不就等于当着你的面说:劳资料定你不敢在这个地方打!

这如何能让那马哈木不气!

看出他意图就算了,还准确的拿捏你暂时不敢决战这个点,反复的欺辱你。

“朱棣!有胆子,今日你便再急行军!”

马哈木的眼中,满是怒火。

至于朱棣那边,却丝毫不担心那马哈木会突然之间率大军突袭。

他的先行军虽然只是中军的一部分,但人数也在十万左右了。

加上两翼三千营和五军营的骑兵,人数可达十五万!

那可不是几千人或者一两万人,你大军突袭说吃就吃。

这15万人摆在这里让你吃,撑也撑死你。

虽然在战争发生的第一时间会出现大批的死伤,但他们的骑兵一旦冲进先行军的阵内,那骑兵就跟步兵没什么差别了。

甚至会因为胯下的马,在作战之时无法灵活的行动。

长矛队一上,你砍都砍不住。

可他们如果不停下来,就无法更进一步的去收获战果。

至于他们想一次次的冲击明军先行军阵型,更加不可能。

那左右两翼的五万骑兵,可不是放着玩儿的。

他大明的骑兵,可是能跟这些塞北部族骑兵一对一硬杠的狠角色。

相比起来,同等人数下,指不定是那些草原部族的骑兵更害怕。

明军骑兵,可是从太祖时便打出威风的!

而那些草原部族的骑兵,有些骑兵的马镫甚至是木头做的。

骑射根本无法用力。

至于明军的,全部都是铁铸,装备武器精良。

这正是大明国力的体现。

虽然中军在再次分兵了十万后,除了那些骑兵外,便只有十五万的兵力。

很可能后军遭到突袭。

但是,先行军的那五万骑兵,可是骑兵!

战斗一打响,神机营大炮火铳一轮齐射。

前军回头,两翼骑兵回撤,瞬间便是合围之势!

所以,不管对方是突袭前军,还是突袭后军,他朱棣都不怕!

就怕他们不敢来!

他朱棣有随时随地决战的本钱,而那些草原部族没有!

哪怕是十万换十万,他们没了这十万,将对明军再也没有任何的威胁。

可明军没有了这十万,还有整整四十万的兵力!

更何况,老二老三分出去的二十万兵力,此刻正严防死守着那瓦剌部和兀良哈的兵力。

也就是说,如今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那鞑靼部的兵力。

让他鞑靼部损伤十万,他鞑靼部的首领会愿意吗?

不过,朱棣的所作所为虽然看似精妙,但其实都建立在兵力的巨大优势上。

哪怕是分兵,也不是对方敢随意吃下的。

而那马哈木之所以气急败坏,也正是因为这些。

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偏偏拿你没有半点的办法。

第三日。

朱棣并没有让那马哈木失望。

依旧是堂而皇之的在那马哈木的面前快速推进。

彷佛丝毫没有将他们放在眼中。

不过,那马哈木到底也不是蠢货。

在眼见仅凭鞑靼部的兵力无法对明朝中军产生太大威胁的情况下,便直接利用他们草原部众机动力的优势,直接杀了一个回马枪。

朝着明朝大军之前分出去的左右两翼兵力杀去。

隐隐有先对汉王朱高煦所率领的左翼十万人动手的意思。

在收到后方传来的紧急军报后,朱棣却只是笑了笑,随后命人传出了消息,示意大军原地驻扎。

同时,左右两翼的骑兵开始回笼。

缩小中军与汉王赵王左右两翼之间的距离。

给那调遣回去的鞑靼部骑兵造成威慑。

如果他们真敢动手,骑兵顷刻而至。

中军大军虽然慢一些,可一旦回撤抵达,那他们去了多少人,就得留下多少人!

毕竟根据他们所获知的情报,那瓦剌部,可不过区区两三万人,就算全部都是骑兵,而汉王所率领的左翼只有十万步兵,无法对他们进行追击,有可能被不断的消耗,但人数的差距毕竟存在。

只要三千营的骑兵回撤到,战场的局势便能顷刻扭转。

不需斩杀多少,只要拖住。

待中军抵达,就是围杀之局。

不过,朱棣也明白,那马哈木不会这么傻的真对左翼动手。

之所以这么做,不过就是为了让他们急行军的脚步停下来。

逼迫他们停止推进。

如果他们真的将双方的差距拉大到不可弥补的距离,或许他们会真的动手。

但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朱棣对此也不在意,这占便宜可以,总不能占便宜没够吧?

此时的中军大营内,于谦这几日跟随着皇上朱棣,从他的排兵布阵之中,也是学习到了不少。

这几日之所以如此的顺利,在他于谦看来,就是一句话。

料敌先机!

皇上朱棣似乎始终都能精确的算准对方的意图。

不过他也清楚,想要做到这一点,不是光学就能学到的,这其中需要的是无数的经验。

只有当这些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将所有的事情都看的明明白白,然后再稳步的应对。

这一次,依旧没有出乎朱棣的预料。

伴随着朱棣中军的停止推进,那绕到后方的骑兵,也停止了合围的迹象。

就好像朱棣和那马哈木互相之间商量好了一般,从始至终都是小打小闹,都保持着一个各自克制的态势。

此时发生在大军之中的情况,也在军队传令兵的传递下,不断的朝着大明朝内部传达而去。

为了时刻详细的了解到老爷子朱棣所率领大军的情报,朱瞻基自然也是通过奴儿干都司,与朝廷建立了联系。

获得了取得大军情报的途径。

当然,获取的情报肯定是有延时性的,但也好过没有。

虽然他们也能自己派人去探知,但此时明军周围的一切肯定是所有人的关注点,一旦真的派人去了。

能不能探知到消息不知道,但将他们所在地暴露的风险,却太大了!

在城池没有建造完成前,他们只能是小心翼翼的躲在犄角旮旯里,偷偷的做事情。

否则一旦被发现,那就是覆灭之灾。

所幸的是,如今不管是那鞑靼部还是瓦剌部,亦或者那兀良哈,他们的全部兵力都集中在明军的周围。

这鞑靼部的腹地,反倒是没有多少人关注,也没有多少的兵力留存。

给了他们玩一个灯下黑的绝佳机会!

否则,这城池能不能建成,还真两说。

最关键的是,一旦被发现,他们这些人,没一个能跑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