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科幻小说 > 梦幻工业大亨 > 第四十三章 家庭会议全文阅读

第四十三章 家庭会议

苏秦回到焦化厂销假。

几个月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工厂规定的请假范围。

但当苏秦手持一份印有‘华夏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印章的协助调令找上焦化厂人事科的时候,迎接他的非但不是严批评,而是办事员亲切的关怀以及热情的接待。

苏秦不是那种占名额领空饷,薅社会主义羊毛的厚脸皮,焦化厂发下的工资,他毫无保留的全部捐给了京城孤儿院。

对他来说,干这份工作的目的不是养家糊口,它只是漫漫长路上的歇脚石。

再次回归家与图书馆两点一线的生活。

从《未知敌人》中获得的技术需要一定时间沉淀,工业类别的知识学习如同建造摩天大楼,地基不稳,盖多高的楼都是白搭。

那块高效锂电池,依旧放在物品栏里吃灰。

没有足够的仪器设备,现在那东西和砖头没什么区别。

对于高效锂电池的用法,苏秦现在还没有定论。

电池本身的科技含量不算高,但它代表的意义却绝对非凡。

在新能源领域,高能电池、太阳能、氢能源,各自有其发展方向。

每个国家选择的项目偏重也各不相同,比如前世的小R本就死磕氢能源。

磕呢二三十年,磕到华夏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都超过100万量了,氢能源汽车的影子都没见到一个。

如果苏秦这块电池出现在小R本企业手中,世界线会不会有改变呢?

他们还会孤注一掷的发展氢能源汽车吗?

所以说,从系统中带出来的这块高效锂电池在某种意义上来看,绝对是比核武器威力都要巨大的东西。

它能够改变一个国家的科研线路,能改变一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能够改变民生,改变人们的生活。

夸张一点,它能够改变这个世界。

看着物品栏里毫不起眼的电池图标,苏秦突然觉得过去陷入了某些误区。

虽然只是白色级别的普通物品,但这块电池代表的含义却绝不普通。

并不是越稀有的道具越珍贵,像这种在未来世界中毫无价值的东西,换到现实世界中,有可能反而比那些稀有的东西更宝贵。

-------

沉浸在学习之中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

徐婉终于完成人生中第一次毕业旅行,整个人瘦了一圈,白瓷般的皮肤颜色也变得有些深,不过看起来更健康了些。

这个时代的旅游热门地开发程度没有后世那么完善,不管是吃还是住,条件都有些艰苦。

不过风景也更加原生态。

或许要累得多,但能够领略的风情也更加美好。

不出苏秦所料,徐婉一到家,背包都还没放下就开启了埋怨模式。

年纪轻轻的美少女搞得像一个深闺怨妇,让苏秦忍俊不禁。

对徐婉来说,和同伴毕业旅行远没有和哥哥一同出国有意义。

但苏秦出去又不是旅游,自然不可能带上自己的妹妹。

徐婉也知道苏秦北上事出有因,只是心中怨气无处撒放。

在苏秦签下诸多不平等条约之后,徐婉心满意足的放过了他。

6月中旬,王淑芬结束了让师生双方都心力交瘁的高考季,接下来一年她又会接手新的一届高一学生,又能过上两年相对轻松的日子。

还好能有两年缓冲,要是每年都代毕业班的话,高中教师将会成为死亡率最高的几个工作岗位之一。

徐父暂时没有归家,这并不全部是那几台二手坦克发动机的缘故。

而是苏秦等人这次北上,为国家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他这趟买卖证明了,民间势力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发挥重大的作用。

其实在原来的轨迹中,苏秦这样的事情没少发生,要不然我们国家的航母是怎么来的?

所以徐父应该会忙碌一段时间,苏秦也乐在其中,反正新计划正在重新制定,技术资料也需要时间消化。

当下徐家的头等大事和徐父苏秦两人无关,而在徐婉身上。

已近从大学毕业的徐婉目前的身份是无业游民,对于未来她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现在天天宅在家里,以和母亲拌嘴为每日的终极目标。

王淑芬的意思是让徐婉快点找工作,那么大的丫头天天腻在家里,也不嫌丢人。

徐婉对此有些犹豫,她不是不愿意离家,只是上了十几年的学,突然要结束学生身份了,心里有些迷惘。

在这家事情上,苏秦难得没有站在母亲那一边,而是提出了另外一个建议。

“我个人建议婉儿应该继续深造。”苏秦在家庭会议上,十分郑重的表达个人意见。

“深造?”

苏秦点点头,“本科学历还是差了点,我觉的婉儿至少得读个硕士,最好能获得博士学历。”

“博士?”两母女异口同声的惊讶道。

“现在我都二十多岁了,等读完博士,差不多得快三十岁了,到时候我都成老姑娘了。”徐婉反应道。

“当年我记得,你可不是这么想的。一毕业抛下我们,钻进山里几年都见不上一面。”王淑芬在这件事上可是怨气十足,儿子大学刚毕业就跑没影了,哪个当妈的心里愿意。

苏秦讪讪的摸了摸鼻子,“我和婉儿学科不一样,不能放在一起比较。”

他小心翼翼的像母亲解释道:“理论上我可以在学校里混到博士毕业,但工科和婉儿学的金融有些不同,有些知识要进到厂里,下到一线才能融会贯通。必须要把书本和实际相结合,这样学习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

“这就是你抛家离母的理由。”王淑芬插着双手,完全没有将苏秦的话听进去。

苏秦见母亲火力全开对准自己,连忙改变策略,企图蒙混过关:“但婉儿的情况和我不一样,我个人觉得,在没有生活压力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在学校里多呆上几年,等思想彻底成熟以后在步入社会。”

“尤其是女孩子,过早参加工作,独自去处理社会上的那些复杂的人情世故,其实并不是特别合适。”

学校是一座象牙塔,多少学生渴望早点从里面走出来,又有多少成年人后悔从里面走出来。

在苏秦看来,能在校园里面多呆几年,是人生幸事。

比起七八十年的漫长人生,高中三年,大学不过四年,犹如白马过隙,无比珍惜。

但这也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另一个苏秦希望徐婉继续学习的原因,他现在不方便告诉母女二人。

因为按照原世界的发展轨迹来看,九十年代初期的就业环境并不太好。

特别是徐婉就读的金融专业,热度最大的高光时期应该是在华夏加入WTO组织,也就是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世纪交汇的那几年。

现在就业,一没有巨头企业,二没有合适的市场环境。

一个金融专业本科生,哪怕是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最好的就业方向只有去国企央企当个会计或者文员,然后在一潭死水中苦熬资历。

有点背景的,过三五年提个干,三十多岁当个小办公室领导,四十岁负责一个大的部门,到五十岁就退休养老。

对于普通国人来说,这肯定是一条令大多数人羡慕的职业规划。

顺风顺水,衣食无忧,最后儿孙满堂,一辈子幸福美满。

但苏秦不愿意徐婉走上这种道路。

与其现在毕业,凭借徐父徐母的关系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安安稳稳的坐进办公室,平平淡淡的过上一辈子。

苏秦希望徐婉能走的更远,去到山巅,见识更美丽的风景。

多出一世经验,苏秦不仅自己有更伟大的计划,同时他保证自己也有能力让身边的亲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经过一晚上推心置腹的发言以及苦口婆心的劝诫,王淑芬暂时接受了苏秦让徐婉继续深造的想法。

不过最终的答案,要等徐如松归家之后,大家一起进行民主讨论之后才能揭晓。

王淑芬作为本次徐家家庭会议主持人,宣布本次家庭会议最终成果:徐婉就业与深造的矛盾暂时搁置,待徐父到场之后,进行最后的表决。

苏秦与徐婉大力鼓掌,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