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日将出 > 42寻剑全文阅读

高阳悬空,阳光洒下。已是冬末,青州济北府虽然地处北方,但也感到了温暖。今日天空澄净,太阳悬在空中。而地上的积雪,也在偷偷的融化。看似没有什么变化,但细细观察,才发现那积雪颗粒已是变粗,其覆盖雪面早不结实,只剩下那上面一层,底下都已化的镂空。

房顶的雪也是渐渐融化。城北李府正堂之中,夫人宁玉儿还是在正堂静坐,感受着阳光,吹着冬末初春的风,眼神凝炼,望着堂外庭院。突然耳边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抬头定睛细看,才发现原来是房顶的雪化成水,正在一滴一滴的向下奔跑。

“娘,你怎么也不盖件披风?天气虽然转暖了,但还是有点冷的。”李宁儿从后院走进正堂,手里拿着一件披风,语气似撒娇一般对宁玉儿说道。

“这日头虽是暖身,但还是有宝贝女儿惦记着娘。”宁玉儿心里开心,面带微笑说道。

听到宁玉儿夸赞自己,李宁儿露出了笑容,似是恢复到了以前一样的笑容,微笑着对宁玉儿说道:“当然了,我不想着娘,那还让谁想着。”说着,便将披风盖在宁玉儿的双腿上,并细细整理。

宁玉儿见此,便微笑着慢慢的抚摸着宁儿的头。片刻后宁儿整理好披风,用披风严严的包裹了宁玉儿的下半身,让宁玉儿不受半点寒风。

整理完毕后,李宁儿就站立起来,还是欢笑模样,蹦蹦跳跳的走出正堂,来到庭院。只见李宁儿轻闭双眼,敞开怀抱拥抱着、感受着阳光,缓缓舒展身体,轻轻抬起头,面朝高阳,感受着初春别样的温暖。

宁玉儿在正堂,看着宁儿在庭院中如此,十分欣慰。

片刻后,似是有一股寒风吹过,冻的李宁儿一阵发抖,便立即裹紧了衣服,再跑回正堂,靠在宁玉儿身旁。

“娘,大哥大嫂来信了吗?我有点想他们了?”李宁儿眼中似是浮现大哥结亲那日的场景,又想着离别那日的情景,有些悲伤的说着。

听到宁儿问起,宁玉儿微笑着说:“当然来了。他们还在信中也说想你了。喏,给你看看。”说罢,便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递给宁儿。

宁儿见此,便迅速的接了过来,双手迅速的拆开信,微笑着慢慢的读着信中内容。

“大哥也真是的,这个时候才让二哥去州军。还是娘厉害,早早安排了二哥进入军营。”宁儿一边看着一边说着,“嫂子说也想念母亲,说也想我,还说等初春后,要给我送回一些京中的绸缎,给我做几身好衣服。”

宁玉儿听着,心里开心。见他们兄妹之间感情深厚,关系和睦,想来自己百年后也可放心。

“娘,你看,大哥还说要给我介绍对象。说京中哪家的小子好,等三年之后便可结亲。真是讨厌。”宁儿读到这里,急匆匆的来到宁玉儿身边,都着嘴说道。

等看完信,宁儿似是微怒的冷哼道:“看我不给嫂子写信,好好治治大哥,叫他闲着没事。哼!”

“娘,你给他俩回信了吗?”宁儿问道。

“还没有啊。这不要你看完再回吗?”宁玉儿微笑着回答。

“这信什么时候来的啊?”宁儿又问道。

“早饭过后来的。谁知你吃了早饭就跑没影了,我也懒得找你,就在这等你啊。”宁玉儿说道。

“嘿嘿,”听到宁玉儿说自己,宁儿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然后继续说道:“那没什么关系。只差半日嘛,还算可以的。”

“那你这半日跑哪去了?”宁玉儿问道。

“额,额,”宁儿被母亲这样一问,倒是卡住了喉咙,说不出口。片刻后,镇定的说道:“啊,没啥,娘,我就出去熘达熘达,逛逛街罢了。嘿嘿。”

“你可不许给别人添乱。”宁玉儿严肃的说道,“如今你大哥二哥不在家,我们又不是官家,只是普通百姓了。你要与人和睦相处,不可随意戏弄旁人。”

“嗯嗯,娘放心就是了。”宁儿急急回道。

听到宁儿这般回答,宁玉儿面容和善的回道:“这才是我李家的乖女儿。”

“娘,那这回给大哥的信,我来写好不好?”李宁儿俏皮的问道。

“可以,只不过写完,要拿来给我看一看才行啊!”宁玉儿微笑的说道。

“嗯嗯,我记下了,嘿嘿。”说罢,宁儿就要向后院跑去,不料此刻宁玉儿叫她站住,听得宁玉儿说道:“还有,既然写了,就写两封。一封给你大哥大嫂回信。一封给你二哥,问问他在军营之中如何。”

“好的,娘,你放心吧,我写完后给你拿过来看看就是。”宁儿急急答道,回了话后便又继续向后院走去。

正堂只留宁玉儿一人,宁玉儿依旧是看着庭院,面带微笑的,不知在想些什么。片刻后,宁玉儿在正堂之中对堂下下人说道:“来人,叫李伯来见我。”

这时堂外服侍的下人立即应答,便匆匆离开去叫李伯。不多时,李伯一人来到正堂,恭敬行礼说道:“夫人,我来了。”

“嗯,你亲去桃山,找一把剑。”宁玉儿说着,便从袖中拿出一张纸,只见纸上描画着一把剑。

“是,夫人,我立即准备,然后便前往桃山。”李伯说着,便上前接过那张画着剑的纸,放入怀中。

“嗯,一路快马,早去早回。此剑要细细寻找,尤其是那桃山西北角,更要仔细。若是找不到,便也无妨。只是此事暂时不要外传。”宁玉儿吩咐说道。

“夫人放心。我先退下了。”李伯说着,便退出正堂。

宁玉儿一人在正堂之中坐着,喃喃自语道:“要想上战场,怎么能没有一把好剑呢?”

黄昏之时,日头渐落。似是急着迎接夜晚的明月,眼见着太阳急匆匆的落了下去。周齐早在日落之前进了宫中,来到这勤政殿内,与赵彦龙相见。

“陛下万安。”周齐跪地行礼,恭敬说道。

“嗯,起来吧,坐那说话。”赵彦龙手指着阶下的木椅,对周齐说道。

周齐一边应着,一边起身,待安坐后,还是十分的恭敬。然后看着赵彦龙说:“许久不来宫中给陛下请安,还望陛下见谅。”

“无妨。”赵彦龙放下手中政务,微笑着看着周齐。

“不知陛下身体可好,侄儿听说朝政繁忙,陛下十分劳累。”周齐问道。

赵彦龙见周齐如此问,便说道:“年纪大了,也睡的不多。闲时看看奏折,也没什么劳累。倒是齐儿你,身为一朝王爷,更是年轻有为,当要对朝事上心。”

见赵彦龙如此说,周齐内心暗笑,但表情却是严肃的回答说道:“能为陛下分忧,是侄儿之幸。侄儿自当尽全力,为大赵稳固江山。”

赵彦龙听了,面带微笑似是欣慰,但内心却是不同。于是缓缓说道:“嗯,你们年轻人,当有些保家卫国之举。就像文道,已经开始做官了。”

听到赵彦龙提起文道,周齐说道:“文道贤弟为官清正,自是大才。”

“年节前太后曾说,要朕将那李宁儿指婚给你。如今看来,却是不可。”赵彦龙不知为何忽然提及此事,且还当着周齐的面说。

周齐想不到赵彦龙竟然直接拒绝他与李宁儿婚配一事,但依旧是平静的说:“此事但凭陛下安排,侄儿听从。”

“嗯,如此便好。可你毕竟一直单身,你若是看中京城里谁家的女子,言语一声,朕便可为你做主。”赵彦龙依旧是面带笑容的慢慢说话。

听到赵彦龙这样说,周齐心里不解。又不让自己娶李宁儿,又要给自己指婚京中女子。心里实在是迷湖,但按下疑惑,露出了笑容,恭敬的说道:“多谢陛下。”

“客气什么,都是一家人。不过在这朝事上,朕要说你几句,要想看清这些官员,就要深深的了解,不要被表面所迷惑,就像苏守法一样,你定要吸取这个教训。”赵彦龙说道。

见赵彦龙提起苏守法,周齐面带歉意的说:“此事是侄儿疏忽,被那苏守法蒙蔽。侄儿定会吸取教训,不再如此。”

“成长哪有一番风顺的,有些挫折就当作历练。”赵彦龙安慰道。片刻后,赵彦龙又说:“太后自年节后便病了,养到现在才算好些,一会朕让元仁陪你,一起去看看太后。想来她老人家许久没见你,也是十分想念。”

周齐心中暗惊,没想到自己还没提这事,赵彦龙便主动说出,还让元仁陪着自己。虽是如此,想来此刻赵彦龙阻止自己见太后的事已经传了出去。既是如此目的已经达到,便不在生其他事。于是起身行礼说道:“多谢陛下。侄儿这就去太子处,与他一起去给太后请安。”

“嗯,朕让高文陪你们一起去。”赵彦龙说完,身边的高文便立即回道:“是,陛下。”高文说完,便走向周齐处,说道:“王爷,奴才陪你去找太子。”

周齐见赵彦龙和高文如此,便微笑的对赵彦龙说:“侄儿告退了。”又转身对高文说:“有劳公公。”

高文听此并没有回答,而是做出请的手势,见周齐动身,自己便走在周齐身后,陪他一同见太子,再去慈安宫。

夜色渐深,明月升起。周齐与太子二人,身后又跟着高文,趁着月色一同向慈安宫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