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天才混混 > 第二十三章 鞭炮传说全文阅读

第二十三章 鞭炮传说

北六环的辅路上一个买鞭炮的摊位上面不少人围着,身边还有不少的小孩子手里拿着烟花爆竹之类的,晃着高兴的蹦来蹦去,有的直接嚷嚷的要爸爸用打火机点着。

实际上现在点着烟花筒的话,完全是看不到天空中绽放的焰火,因为这会儿天sè还早,放放鞭炮还是可以的,感受一下鞭炮的响声和气息。

刘三藏四人开着奥迪A8来到了铺路边上,停了下来,都走了下来,穴.穴是跑的最快的一个,挤进了小人群里,等刘三藏三人也进到里面的时候,穴.穴手里已经挑了不少的烟花爆竹,各种样子的,还有不少长管子的烟花筒。

烟花是中国过年必须要放的一种鞭炮,刘三藏看到各种的鞭炮,有的样子连见都没有见过,不过最为熟悉的就是那种普通的鞭炮,因为在老家过年还有结婚死人生孩子都会放鞭炮,就这个鞭炮刘三藏自己可没少放。

这个时候摊位上面的销售员不停的介绍着各种不同的鞭炮和烟花爆竹,在老家那种地方过年放鞭炮是最重要的,什么烟花之类的一般都买不起,觉得奢侈,两三下就没有了,还不如花那点钱买点肉回来吃呢。

可没想到在这城市里人都是抢着买烟花爆竹,鞭炮反倒是成了不多买的东西,小孩子都喜欢烟花,而且城里人都有钱,舍得给孩子买这种烟花。

价格可下的人够呛,běi jīng的鞭炮已经是自己乡里的还几倍,更别提那个烟花爆竹了,有的价格高的能买贾家村的一头老母猪。

贾奋斗倒是挤进来拿了一卦小鞭炮,指着刘三藏和穴.穴说了一声“他们付钱。”然后就挤出了人群,跑到辅路边上,拆开了点着一根烟,把鞭炮一个一个的弄下来,点着一个扔出去,啪的一声。

把边上刚刚还闹着要点鞭炮的小孩子都吸引了过去,小孩子都喜欢鞭炮的响声。

周亚夫还是一声不吭的抽着烟时不时的望着后面的道路,后面那两辆车子倒是挺会掩护,直接也停到边上的烟花爆竹摊位边上,因为六环路边上有不少买烟花爆竹的网点,也都离得不太远,有的还是私人弄得,因为这个比较赚钱,都是暴利的东西。

小孩子们开着贾奋斗一个一个的啪啪的扔着鞭炮,有个小孩子突然问为什么要放鞭炮,这倒是难不倒贾奋斗,因为在贾家村的时候贾奋斗他爷爷没事就给小孩子讲故事,什么十万个为什么都是从这个贾老爷子嘴里说出来的。

小孩子都好奇,记得贾老爷子说过鞭炮是中国传统的东西,不能丢掉,记得有一年城市里规定不让放鞭炮的时候,社会上的舆论还是很大的。

每到节,华灯璀璨,锣鼓齐鸣。

放鞭炮贺新,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

说起爆竹的起源,有个有趣的传说。《神异经》上说:“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xìng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

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的年俗。

节放鞭炮,作为人民欢度节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rì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一些烈xìng爆竹每年都会造成一些人员伤亡。

随着社会和人们的文明进步,对节放鞭炮这种习俗的弊端,已引起各界的重视。以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放烟花爆竹的规定,现未解除。

贾老爷子说过中国的鞭炮有几种传说,不过谁也不知道到底哪种才是真的,不过其中的一种是最为认可的,也是最为流传已广的神话。

贾奋斗也给小孩子们讲了起来,连边上的大人们都转过身来听着贾奋斗的胡扯,穴.穴也跟小孩子一样来到贾奋斗边上听着贾奋斗说鞭炮的传说。

第一种传说是孙隐崖和炼丹台:我国隋末唐初,出了个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家孙思邈。孙思邈才学超群,不但医术高明,而且炼丹技艺清湛,多次拒绝朝廷的赐封。

据传,孙思邈为了专心专意炼丹和行医,先隐居在太行山的深山老林中,后又迢迢数千里南下避隐到湘东山区,最后在浏阳定居下来。

在浏阳县城的东门外,沿河而上,有一条小河与浏阳河相汇,在山岭的树林丛中,有一个岩洞,传说,孙思邈就隐居在这里。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医药家和炼丹家,就把这个岩洞叫孙隐崖。孙思邈在这个崖洞中隐栖下来后,经常到浏阳县城动边30公里外盛产硫磺矿的七宝山采挖硫磺,把采挖回的硫磺,加上硝石和木炭等物料,装入丹炉,rì夜炼制。

rì复一rì,年复一年,孙思邈终于炼制出了火药,成为烟花、鞭炮的奠定人。

人们为了铭记孙思邈对烟花、鞭炮的伟大贡献,将他炼丹的地方尊称为炼丹台,洗药的井和泉分别尊称为洗药井和洗药泉。

时至今rì,历史的巨轮已飞转了一千多个年头,但孙隐崖、炼丹台、洗药井、洗药泉仍保存完好,仿佛在悠悠地叙述着这古老的传说,真令人古思飞扬。

第二种传说:据说鞭炮起源于爆竹。自古以来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很久以前,每年农历除夕的晚上会出现一种叫“年”的猛兽,为了吓退这种猛兽,于是,人们在家门口燃烧竹节(或者用红sè的物品贴在房外),由于竹腔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得竹腔爆裂,从而发出巨响,借此驱赶年兽。随着火药的发明,火药爆竹取代了过去的竹节爆竹。

第三个传说就是最为广传的故事,大部分的老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一般小孩子哭了,就会用这个故事里的大怪兽来吓唬哭闹的孩子。

这个故事是: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jīng神矍铄,气宇不凡。

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sè、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sè,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穿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最隆重的传统节rì。

第四种传说:是独脚山鬼,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一足,xìng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以竹著火中,火扑哗有声,而上悔惮远去”。这是关于鞭炮的前身——爆竹的神话故事。所以,鞭炮有的地方又叫爆竹。

讲完鞭炮传说的故事贾奋斗觉得还不过瘾,又再次开始了自己的故事,要不是因为这会儿要多等会,看看后面到底多少人的话,刘三藏早过去一脚踹到贾奋斗屁股上,赶紧撤了,一到扯皮的时候贾奋斗就很来劲,满嘴跑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