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其它小说 > 穿越之超品公爵 > 第二十七章 游西湖《下》全文阅读

第二十七章 游西湖《下》

“其实我不是清朝人。”李尘费劲的艰难的说出这话,心里开始略微的有点忐忑。

“不是清朝人?可是你的父亲不是钱塘县人吗?”

“是也不是,”李尘道;

“哦,此话怎讲?”阿桂道;

“大人对于玄学怎么看?”

““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言道幽深微妙。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其中玄妙之处却不是我可以探索的,只能说信疑参半吧?”阿桂叹息道;阿桂年轻时期年轻气盛对于这类东西是一点不信的,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书籍阅读的增多,阅历的增广开始不断的发现原来这世间的东西真的不是用客观事实来解释,那些天地间的自然现象真的令人难以解释,这才使得阿桂对玄学开始产生兴趣,只是几十年下来,阿桂对于书中所讲玄学还是有所怀疑。

“那大人可曾知道后世是怎样的?”

“这个吗?我也不曾一次的思考过但是每一次思考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你问这个为何?难道你与后世有关?”阿桂好奇的问道。

李尘看着阿桂略微点点头。

“哦,这可真是越来越奇了,只是这件事情还是有点奇怪。但是若是这件若是别人给我这样说的话,我可能直接把他拉出去处斩了,但是你吗?如此年纪到有如此见识真的令人难以解释啊?”

“大人不信?”李尘道;

“如何使我相信?”阿桂看着李尘好奇道;

“近的不说,大人可知乾隆爷享年多久?”李尘问道;

“这个,当今圣上自然千古不朽,万古不灭。”阿桂对于李尘这刁蛮的问题丝毫不嫌窘迫。

“呵呵,这个… …乾隆爷也当然是千古不朽,万古不灭,但这仅仅是对于后人的影响来说的,可是万岁爷的何时西去,大人可想知道?”

“哦,你且说来我听?”阿桂的兴趣也彻底被李尘吸引起来了,而且世间说不定真的就有如此奇怪之事,对于那个科技发展相对于落后西方的大清朝来说,这种事情谁又能解释的清楚呢?也许世间真有奇人可以通晓天地之事,阿桂在一生戎马生涯之中也遇到了不少这种人自称神仙下凡,可知过去未来的,但是对于李尘可真让他起不起丝毫的怀疑,李尘如此小的年纪便有如此见识对他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疑虑。这也许掩盖了阿桂对李尘身份的掩盖,言而总之阿桂已经不再相信李尘是个江湖术士了 ,或者说阿桂压根就没有相信过李尘会是个江湖术士。

“当今圣上能过八八之数。”李尘略一思考伸出两手翘起拇指和无名指道;

“哦,哈哈,你一个江湖术士随便拉个数字出来我会相信你吗?”阿桂缓步走到李尘面前低头道;“此事我且记得,但是不要声张,江南的地头小心隔墙有耳。”

“谢大人提醒,我会以后会小心的。”

“好了,此事暂且不聊,这杭州西湖的景色我们还没有游览完毕,我们这就继续向前看看这西湖夜景到底美在何处,你看可好?”阿桂看着李尘饶有趣味的道;

“既然如此那就全听大人的吧?”李尘着实好奇难道在这西湖的湖面之上还有皇上的探子不成?但此时却不好点破。

坐船西游前方不久就是西湖的另一游览胜地“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景位于西湖之中的一座小岛,岛上烛光璀璨,耀眼夺目,不少的游人登岸观赏。平湖秋月景址,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当时将这里原有的龙王堂为御书楼,楼前铺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围以栏杆,旁构水轩,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后人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虽然平湖秋月景区的实际面积在西湖十景是最小的,但它的展示面积确是最大的。跌宕起伏的山峦缭绕着轻薄的迷雾是她的轮廓,灯火斑斓的楼台掩映在桃柳的枝桠间是她的眉宇,一湖暗蓝的外西湖湖水荡漾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是她的眸光。人们在此寻访和体味到历史的悠长,文化的幽深。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时,随着孤山皇家道观--四圣延祥观的建造,这里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这两“望”为日后平湖秋月定址于此埋下伏笔。明万历年间,司礼太监孙隆斥巨资复建西湖旧景时,曾对望湖亭大加修缮,文学家张岱在《西湖寻梦》中记载道:“修葺华丽,增筑露台,可风可月,兼可肆设席,笙歌剧戏,无日无之。今变建龙王堂。”今天距离中秋佳节还有一段时日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今晚明亮的月光,在此地赏月当真是一件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李尘和阿桂来到‘望月亭’望着那无边的月光。李尘道;“这如此月光,可是不分何时何地何人,但是却有不一样的感悟啊?苏轼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可当真是此情所感啊?”

“哦,为何会有如此感悟?”阿桂好奇道;

“大人,你是不知在我们家乡那里能欣赏道如此清明的月色,在哪里天空一片灰暗,西方工业革命影响了几个世纪,原料的大量燃烧,烟雾的大量弥漫,环境早就没有如此绚丽了。哎!”李尘早有所觉这清朝的环境比起现代可是不知好上多上倍啊。

“这是为何?阿桂好奇的道;”

“大人有所不知,现在的西方正在发明一台‘蒸汽机’蒸汽机先前以煤炭为燃料提供动力来代替纺韧机来进行棉纺织工业,大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始出现以燃烧煤炭提供动力的内燃机,自此以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时的环境恶化,便引发了此生态危机,天空成了灰色,大地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月光也被挡在大气层外,哪里还能欣赏到如此景色啊!”说起环境作为一个现代人李尘当真是感慨不已。

“以蒸汽动力带动人力?这怎么代替?你说的这些我一句听不明白,但是貌似很厉害的样子。老了哦。”阿桂摇了摇头道。

“大人何处此言?大人年寿尚有,为何发次感慨?”

“世间苍凉谁又说得清楚呢?那个‘蒸汽机’是怎么回事?竟然可以代替人力?”阿桂好奇的问道;对于这未知的世界阿桂也显得兴趣十足。

“那个东西具体的我也不太了解,等我出声的时候那个东西早已经被淘汰了。”李尘四下观察一下确定四周就他和阿桂两人缓缓的道;

“哦,那可可惜了,要不你把拿东西弄出来,不是造福百姓吗?”阿桂遗憾的道;

“我弄不出来,但是大人可以排精炼子弟前往西方学习啊?”

“西方人,能传授吗?”

“大人,西方国家不想我国一样,他们热衷于技术的交流,以彼此促进技术的进步,只要你有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必定不会拒绝的,大人不用为此担心。”李尘丝毫不会好奇阿桂由此一问,就像张玲一脉的做菜手艺一样,在古时的人们把自己的手艺当做谋生的资本,从来不愿意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外姓人士,这样直接导致了中国古代众多的民间艺术的传承断代。

“哦,这个东西难吗?我们的人能学会吗?”阿桂道;

“大人,你认为西方人可以学到的东西,我们清朝人学不会吗?西方是蛮夷族人,他们对于掠夺没有丝毫的心慈手软,对于没有实力的异族人不会有丝毫的手软。”想起那个令每一个中国人都咬牙切齿的年代,李尘愤愤的道;

“难道,西方人也要来侵略我们?”看着李尘的样子,阿桂也能看出一些什么。

“哼哼,不是侵略是屠杀。”李尘冷静下来后还是给了这样一句答案。

“哼,他们敢来我大清撒野,我阿桂必定让他们又来无回。”

“有大人在,他们定然不敢乱来,可是大人百年之后呢?”李尘这马屁拍的真可谓是不露痕迹啊。

阿桂听李尘一席话,当即犹如被泼了一盆冷水,是啊。等自己百年之后,这大清帝国谁来守卫呢?就凭那一帮拦到骨子里的八旗勇士可以吗?阿桂陷入到了深深的思索之中,自己百年之后谁来守卫大清的国土呢?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的过去了,西湖的景色他们也浏览了不少, 柳浪闻莺、断桥残雪、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和南屏晚钟,花港观鱼、曲院荷风,他们也都一一浏览了,阿桂心中的疑问却始终没有答案。

西湖的夜色是美的,不仅她有优美的月色,也不仅他有一望无际的湖水和那烛光映衬,美的是西湖那种独有气质,她就像一个清秀俊美的女子,携带着闭月羞花的容颜和曼妙多姿的身材吸引着每一个来此游览的游人,令人印象深刻。

苏堤晓月是李尘和阿桂游览西湖的最后一站,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它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的。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苏堤望山桥南面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苏堤长达二千余米,两旁遍植桃柳,四季景色各异,每逢阳春三月,柳树成烟,掩映湖面,风趣横生。有诗为证:树烟花雾绕堤沙,楼阁朦胧一半遮。苏堤由南而北有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杭州人将这六座桥俗称为“六吊桥”,民间有“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的歌谣。解放后六桥重新加固并拓宽,桥栏杆全部采用青田雕刻民族形式图案,保持古桥原有风貌。

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它们是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 。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又相邻,垂杨带跨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只可惜这时秋季,众多优美的景色难以浏览,但是秋季的苏堤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对于游览了几个时辰没有进食的游人来说更是一个绝佳的去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