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其它小说 > 穿越后周 > 二三二 开枪,为阵亡士兵送行全文阅读

二三二 开枪,为阵亡士兵送行

辰时(早7:00-9:00)刚过,众臣看到几乎所有的士兵列队出营感到奇怪,看到秦华等人也一脸严肃的站在一旁目送队伍远去,十几个人抬着一个…好像是棺材。

他们说是举行葬礼,那个在晋阳城死亡士兵的葬礼。

半山坡上一处还算平坦的地方,墓穴已经挖好。据说是秦化、林岩、船长亲自选择的墓地,说准备把整座山甚至附近几座山当陵园。

三十六人组成的乐队各自拿着奇异的小号、长号、唢呐等乐器,其中十二人挂的是腰鼓(欧式战鼓),在一个中尉军官的指挥下敲鼓前进。十二个抬着棺木的士兵一步一停踩着鼓点走到挖好的墓穴前放下。

葬礼由柳志军主持:"向阵亡的华军G连上士王小三遗体告别,默哀三分钟"

小号、唢呐版哀乐声响起,悲哀、凄凉的音乐使本来就严肃的气氛更加庄严肃穆

别小看这一时期的工匠,仅仅让他们看了长号、小号等乐器的照片及录像,他们就用制作唢呐的技术赶制出小号、长号等乐器。经过数次改进、音阶调整以及让艺人听了几遍录音,他们便能演奏出像样的哀乐。

棺木用绳索缓缓放入墓穴。

秦勇王皓轩跳进墓穴整理好棺木上覆盖的华军军旗。

秦勇说:"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我应该早点儿下令放弃抵抗的"

王皓轩安慰他道:"不管你的事,舍身救主是他们的天职。再说了,那么多周军从天而降,说不定你被擒前他已经阵亡了。"

二人上来后,柳志军宣布:"鸣枪!为王小三送行!"

在场所有人行军礼,二十四名仪仗队士兵举枪朝向天空扣动扳机。

陈抟老祖和徒孙周侗,以及原石门寺方丈道智、庆玄、庆园、同恩都参加了葬礼,竟然破天荒的跟几个和尚、道士出身的军官站在一起在填土的同时为亡灵诵经超度。

葬礼很隆重。

王小三的家人接过王皓轩递过来的军旗哭嚎道:"几十年来兵荒马乱死人无数,没有人能有你如此排场,儿啊,你值了。"

是啊,没人能比得上你,除了王公贵族。

一个普通的无名小兵,竟然能得到如此待遇,这不科学!

多大点儿事啊?怎么整这么大动静?是专门打我们脸的吗?王溥魏仁浦脸上有点挂不住。

王著、张煦接上说:"好像跟打脸无关吧?在肃州那边时曾听说他们的炼铁炉一次事故死了几个人,下葬时也整了挺大动静,抚恤金好像也是每人00两银子。能给他们打工、卖命也是百姓的福分。"

王潇解释说:"应该跟打脸无关,我听夏翰也说过,他们这些人把人命看的很重,说无论是民工还是士兵也都是爹妈父母养的,他们死伤父母家人也会难过...他们惜民爱民,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发扬到了极致。他们刚到这里时,那位张将军夫妇和小秦就把买肉、买菜的钱送给茶馆老板,让他买米救助那些濒死的饥民..."

"可抚恤金一下子给00两银子也太多了吧?搁咱们能给的起吗?哪一仗下来没有成千上万的死伤?朝廷把裤子赔上也给不起啊..."

"别说赔银子,恐怕连棺材都买不起吧?先帝刚登基那会儿,仅高平一战及围攻晋阳就死亡近万,还没算受伤的,"

"也只有人家能给的起,一趟北征下来就死了一个,还是咱们整的,"

"难怪他们的士兵会舍命救主,这阵仗想不让士兵卖命都难..."

"那位秦公子原本好像要把这人埋在晋阳矿区附近,说应该就地掩埋入土为安。是秦将军说现在天气还凉,要求必须带回来的。"

"你别说,那位秦小哥还挺有才,那天随口就吟出一句诗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年头哪次打仗不是这样?挖一大坑埋几十上百个,大多还都是己方和敌方阵亡士兵一起埋的,也不知道到了阴间他们会不会掐起来..."

"嗯,听说过,当时小王将军就说他'盗版';,难道是王公子写的?王公子倒是真有才..."

一直没有说话的韩城县令程均珲接上说:"抚恤金是我带人送去的,并告诉他们下葬时将派人过来接他们。特别是那位秦将军写给死者家人的信那叫一个感人,充满了人情味。信是我送去的,因为他们都不识字,我念给他们的:尊敬的王先生王太太,很遗憾我没能将你们的儿子活着带回来,我很抱歉。任何话语都无法安抚你们的悲伤、也无法挽回你们的损失。在此我向你们保证,华军将会忠实履行你们儿子的职责,负责你们日后的一切;愿上天保佑你们。华军上校秦化。"

县令是王潇派人去通知的,毕竟同县为官又是自己的上级,现在朝廷大员都来了,应该让他过来表现一下,顺便尽一下地主之谊。

程县令过来时征用了很多厨子,把县城几个大点儿的酒楼的厨子都带了过来。

厨子离开肯定会影响生意,但酒楼老板和厨子听说以后不仅没有怨言,反而很配合的带了很多秘制调料及配料。要是传出去本酒楼的厨子给皇上及朝中大臣做过菜,这是多大的面子啊!

而且几个酒楼都高价买过据说是只有那些法师才能种出来的蔬菜,趁这次帮厨也好拉一下关系。

到了石门镇营地食堂才发现,连过来的几个御厨都非常谦虚的在给食堂的大厨打杂帮厨。不过倒是见识了很多种从没见过、没听说的蔬菜及调料。一些被称作"长官夫人"的妇人却很谦虚的学习炒菜技术,特别是他们酒店的招牌菜。几个老板非常大度的交代厨子不需保密,跟这些人搭上关系以后则能有更多新潮、新鲜的蔬菜。

一直令李洪义等人感到不快的是国师他们好像并不完全信任他们:北征途中,无论是行军还是宿营,华军都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现在也并未让他们住在王著所说很奢华很舒适的那个招待所,而是把他们全部安排在军营内住宿。

晋阳那场是误会,咱们现在是盟军、是一家人好不好?虽说魏大人他们确实有过对付你们的想法,可那不也是为了朝廷吗?你们那么强悍朝廷能放心吗?也仅仅是活动活动心眼密谋一下、并未实施啊。就他们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能怎么着你们?我们这些领兵的、包括那几个大内高手都把你们当恩人来着、是真心把你们当自己人的。

葬礼结束,李洪义正要随着众人离开,见身边的魏仁浦给他递了个眼色,顺着魏大人的目光望去,看见不远处一个人有点面熟,却想不起那人在什么地方见过。

有着过目不忘本领的魏仁浦一眼就认出了符飙和陈傲,低声对李洪义说:"光头的那个是陈傲,原东厢骑军的一个都虞侯,高平之役因腿伤掉队躲过一劫,后脱离军籍;他旁边那个扎灰色发巾的是符飙,宣懿皇后的陪嫁亲兵都头,传说在河中之役中阵亡了..."

他们不动声色的离开众臣人群悄悄跟了过去,王溥见状也悄悄跟了过来。

陈傲发现跟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的魏仁浦等人,下了山坡以后便跟着符飚来到李村。

只顾着谈论葬礼场面隆重的李村众村民未察觉到庄主已远远落在后边,回到村里便各自散去。

回到庄主宅院,众家丁随从在符飚的示意下都退下了,二人在院内给魏仁浦他们行了个很久没用过的跪拜礼:"符飚、陈傲见过诸位大人。"

礼罢请他们来到上屋。

符飚、陈傲各自叙述了自己的遭遇和经历,也多多少少解开了魏仁浦他们的一点疑惑——国师他们还真不是做好事不求报答的**

符飚、陈傲他们说法师他们都是好人,尽管他们也很自私,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但他们从不做损害、伤害他人的事情,他们在为自己的同时毫不在意让他人跟着沾光。

他们在为自己的同时也给周边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石门镇以前什么样现在什么样?往年饥荒饿死多少人?但自他们出现后几乎再未出现饿死人的事发生...

现在的石门镇规模、人口,均比以前扩大了数十倍,而且几乎所有百姓都能吃饱。虽说暂时住的差了点,但法师们允诺一、两年内尽量让所有人有房住。

刚开始我们也不信,有流落过来的饥民,附近州县的百姓,都是捎书带信过来的。让大家都有房住那得多少砖瓦啊?但是看到法师们开始召集饥民、民夫们干活的时候俺们信了。

刚才下山时看到那几处冒烟的地方就是砖瓦窑和石灰窑,他们用石炭烧窑,六七天就能出几十万块砖瓦。

诸位大人也看到了,已经盖成的几十排、数百间砖瓦房住的都是当初收留的饥民、和后来迁徙过来的百姓,现在正在盖的那些房屋也是。

长官说暂时的条件有限,让饥民先挤一挤,一户只有一间、或两间房,暂时没分到房的人暂住在帐篷内,附近过来的百姓也纷纷搭起草棚、帐篷住下——他们不愿回家来回耽误功夫、影响挣钱,部分没有做饭条件的还是大锅吃饭。

听说长官们已经放出话了:现在来干活的人每人每天都有两斤半的细粮做工钱,如果愿意住新房,那么三-五年内没有工钱,但到期后房子归你。

相处这么久发现那位秦长官与世无争,没事喜欢钓鱼,这边大多数事务都是秦公子和张长官在打理,后来西域那些人过来后就由林长官主事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