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十国千娇 > 第八百八十八章 澶渊之盟全文阅读

第八百八十八章 澶渊之盟

浑浊的黄河岸边,一群衣衫褴褛披头散发的人正在缓慢地抬着木板步行,他们两人一组,走得十分慢,因为脚上还戴着镣铐,这些人是附近州县送来的囚犯。

一个囚犯抬起头来,风吹开他额前的乱发,他眯着眼睛看去,河面上一道长长的浮桥正向对岸延伸。

快走路边戴着高筒帽穿皂靴的官差监工催促道,扬起手里的木棍作势要打。囚犯们忙低下头,脚下又艰难地加快了几步。

不多时,那监工也不盯着囚犯们了,转过头正看着南边。囚犯们也十分好奇,瞅准时机偏头去看。

澶州城楼在视线深处耸立,并没有什么稀奇,它一直都在黄河南岸。但澶州北城的驿道上,如云的旗帜和车马引起了大伙儿的观望,城门外似乎也有很多人。

一架大马车上的纱绳编织车帘被挑起一角,符金盏也在远远眺望了一下黄河河面上的浮桥,她只看一眼便放开了帘子。符金盏肩背挺拔,仪态端庄,脸上带着很浅的笑容。

还有两个女子坐在她的对面,面朝马车行驶的相反方向,她们是杜氏和张氏。而马车外面有一些文官,还有护驾的武将杜成贵,便是杜氏的弟弟,内殿直都指挥使。

很快马车外面喧闹起来,有人大声道:大皇后幸澶州,澶州官民无不荣幸,臣等恭迎皇后大驾光临

接着有文官的对答,出面的人似乎是枢密使王朴。符金盏坐在车里丝毫没有理会的意思。

杜氏小心开口道:中原与辽国打了那么多年仗,这回真要议和了

符金盏朱唇轻启,马上纠正道:辽国是求和,不是议和。

是,是。杜氏忙道。

张氏也附和道:大许军大军压境,攻破锦州。这种时候辽国要谈,不是求和是什么张氏顿了顿又道,官家是不是快到澶州啦

刚说话,便见杜氏脸上露出揶揄的笑意,张氏顿时莫名有点尴尬。符金盏目光明亮,将俩人微妙的表情看在眼里,心里稍稍有点不痛快,但很快便释然了。

现在的一切或许并非那么完美,但符金盏接受了郭绍的存在就能让国家气象强盛内外稳固,就算符金盏有时候会尝到醋意,但她也得到了更多的愉快。

郭绍身体好转后,没有人敢要挟威胁金盏,包括强大的外寇辽国符金盏一想到他,就有分外的安全感。

张氏有些惧意地偷偷看了一眼对面的金盏,左顾而言它,说道:官家接受辽国求和,为何要选黄河南岸澶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么

杜氏接过话道:我也不知。

符金盏一言不发,她也不清楚澶州有甚特别之处。

几天之后,郭绍率一股骑兵至黄河,浮桥已经修好了。他骑马渡过黄河,已见南岸一大群人正在停在那里迎接。

这时便见符金盏从一辆马车上走下来了,远远地看过来。

郭绍轻轻踢了一脚黑马的马镫,马儿便轻快地向前面跑了过去。吁郭绍提前勒住战马,让它慢慢停下来。

符金盏喜悦地看着他,但她依旧保持着礼仪,当下便将玉手抱在腹前,屈膝向下款款一蹲,说道:妾身恭迎官家,恭祝官家御驾亲征得胜归来。

这时周围的文武纷纷抱拳拜道:臣等恭迎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郭绍大步上前,但见符金盏穿着宽大的礼服,不过里衬却是坦领,锁骨上的肌肤雪白光洁,一张圆润的脸唇红齿白十分艳丽,姿态端庄优雅,喜色的表情中带着微微的羞涩。郭绍顿觉热血流淌,浑身充满能夜御十女的精力,就好像一个饿了一整天的人坐上饭桌,总觉得自己能吃下一整桌的菜肴。

他伸出脏兮兮的大手,一把实实在在地抓住金盏的柔薏扶起,又对所有人道:平身罢。

郭绍弃马,与金盏同车。大群仪仗和人马前呼后拥向澶州城行进。澶州是黄河南岸无数城池中的一座,此时分外热闹。城楼上鼓声齐鸣,百姓夹道观望,有人在城楼上大声宣读着此次皇帝亲征的功绩。

闹哄哄一片中,郭绍并未露面,他坐在马车里,只对金盏有兴趣,眼睛上下仔细瞧着她的每一处线条。

反正早已熟知,看到我的衣服,就能想到衣服下面是什么样子了,是不是少了许多期待金盏笑吟吟地看着他。

郭绍出征多日,顺着她的话联想,更有些把持不住,便将手放在了裙子上的膝盖位置。不料符金盏按住他的手,红着脸笑道:外面起码上万人,一会儿下车也都是人,切勿失仪。

朕听金盏的,再忍忍。郭绍只好说道。

金盏不禁问道:陛下与辽国议和,为何不就近选在河北,偏要到澶州来

郭绍笑道:若在河北,那咱们就没那么快见面哩。

金盏瞪了他一眼,道:我说正经的,有点好奇。

郭绍沉吟片刻道:此次和议非同小可,必是历史性的标志事件便是一定会名垂青史为了让此事有个朗朗上口的名字,稍微麻烦一点完全值得。

澶州之盟金盏用舒缓而好听的声音念了一声,倒是有点朗朗上口的味道了。

但郭绍还是觉得不够顺口,微微摇头道:澶州城东边有一个古代湖泊,名澶渊。所以这次议和,可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金盏念了一遍,笑道,陛下总有奇思妙想,有时候倒像个少年一般执拗。

郭绍笑道:朕的身体也像少年一般,金盏试试便知。

他赶紧胡说转移金盏的注意,不然解释下去说不清楚,为啥名字一定要用一个不太出名的古湖叫澶渊之盟容易上口的名字多了。

符金盏听罢脸上飞起两朵红云,呼吸也似乎比刚才重了几分。

河北平原上,另一队向澶州进发的人也在赶路。

驿道两边,大片的庄稼地葱葱郁郁,河北平原没有游骑袭扰之后,仿佛每一寸土地都种上了粮食。原野中飘着寥寥的烟火,那是用石炭煤或烧柴在煮熟粪的烟。

戴着草帽的农夫时不时从地里站起来,手里握着镰刀警觉地观望着驿道上披甲执锐的兵马。河北初定,这边的百姓见到甲兵仍旧很紧张;并不像中原那边的民户,遇到这种情况只会看热闹。

人马前面,董遵诲骑着马大摇大摆,身边的旗手举的是虎贲军军旗。身后一群披甲执锐的骑兵,护着一辆马车和一队骑马的契丹人。那些身在骑兵大队中的人便是大辽使团。

正使一人,副使三人,都坐在那马车上。

副使中有杨衮,杨衮十分沉默,但表现得倒很镇定。车上气氛沉闷,正副使并没有急着商议对策;因为正使萧思温从离开王帐起就几乎没吭声。

萧思温端坐在车上,闭着眼睛,身体顺着马车的颠簸摇晃,仿佛睡着了一般。但他的眼袋比平素更重,显然好些天没睡好了。

大辽内部,虽有很多契丹人不愿意与南人和谈,但没有用,耶律斜轸等一党的国策主张才据有决定性。耶律斜轸还说服了大多数贵族,因为比起许国来,生女真谋反后侮辱大辽公主虐杀契丹人更让人们的怒火无法忍耐;高丽国趁火打劫也叫大辽贵族恼羞成怒这种心思,就好像被一个高大强壮的人殴打后还能接受,而被一个自己完全看不起的人扇了一耳光会暴跳如雷

萧思温已无法左右国策,于是此行送上仇敌之门也无从选择。他若不来,难道耶律斜轸亲自来

许国人会要求大辽称臣一个副使终于开口了。

另一个副使立刻说道:那还谈个啥大辽自太祖立国,只有别族称臣,何时对他人称臣如果他们这般无理要求,让大辽蒙受屈辱,咱们立刻拒绝

萧思温睁开眼睛道:敌国大军威逼之下议和,简直就是城下之盟,这种时候议和本身就是屈辱。

刚才说话的两个副使改变口气陆续道,北院枢密使的意思,此番前来,应尽力达成和议。

萧思温道:那还得看看究竟是些什么条件。

说到这里,萧思温不动声色观察杨衮,杨衮也是副使之一,但并未表态。

杨副使萧思温看着他。

杨衮马上做出恭敬的姿态,说道:萧公乃正使,此事还是萧公作主。不过北院枢密使认为与许国角逐非长治之道,此时大辽内外交困,更得果断抉择。

萧思温听罢恍然:良禽择木而栖。杨副使本身也颇有才干,能得枢密使赏识,对大辽也颇有益处。

杨衮随口说道:枢密使与萧公同朝为官,并不是外人。

萧思温无话可说,从马车缝隙里看出去,一望无际的平原,惨白中带着屎黄的驿道蜿蜒延伸,就好像一条无法预知前途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