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80年代的60后
红白歌会毕竟是歌会,主持人的戏份不可能也不应该喧宾夺主。很快,在报幕之后,黎华和加三直亮便从舞台中央退开了。
然而,没看几首歌,毕文谦就有些磨皮擦痒了——如果说80年代中国的舞台在毕文谦眼里是战五渣的话,那么,80年代RB的舞台在毕文谦眼里,顶多也就战五十……仍然是渣。
毕竟,毕文谦是一个骨子里习惯了10年代中国的穿越者,见过的战斗力,至少在舞美这一块儿,早就爆表了!
终于,在安安静静把节目看到过半,他忍不住微微开启了吐槽模式。
“陆衍啊……我终于对黎华为什么会在RB受欢迎有了更深的理解了!”
“啊?为什么啊?”陆衍见毕文谦说话了,连忙捧着哏。
“这些个歌手,唱得比黎华好的,本就不多,而且都没黎华漂亮;长得比黎华好看的,那就更少了,而且都没黎华唱得好!”
陆衍听了,捂着小嘴轻笑:“是吗?经理,你是这么觉得的啊?但黎姐姐的说法,好像有些不同啊!”
“她?她有说什么?”毕文谦倒好奇起来。
“黎姐姐肯定不会无缘无故地拿自己和RB的歌手比较。不过,她和我提过,去年的红白歌会,收视率已经三连滑坡了,从84年的将近80%,到86年的不足60%,NHK电视台,这次好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想把红白歌会的收视率打个翻身仗!”陆衍举起右手小小的手指,仿佛指点江山,“所以啊,今年NHK电视台对红白歌会做了不少大改革,RB之外的歌手,除了极力邀请黎姐姐去主持,就只邀请了一个南朝鲜歌手,连湾湾那边的邓丽军都被淘汰了……”
“淘汰?”毕文谦略有些疑问。
“啊,我们汇集的材料里相关的新闻报道是用的这个词。”陆衍点着头,似乎她对这些事情颇有些清楚,“好像,在RB今年红白歌会的出场歌手名单,在公布前后就引起了不少议论,NHK电视台大幅度地减少了以前占比挺高的演歌歌手,邀请了许多他们称为新音乐派的歌手,连河合奈宝子都没有独唱的机会,倒是更年轻的工藤镜香入选了。”
也许是因为日语歌陆衍听不懂,给毕文谦解释起来,她的视线就从电视机彻底转移向了身边的毕文谦,但他,却依旧看着电视机,略有些出神。
“工藤那丫头……”
嘴上喃喃地念叨着,毕文谦想的,却是别事情。
陆衍是秘书,既是自己的秘书,也是黎华的秘书。也许……黎华不在国内的时候,她就不仅仅是干秘书的活儿了。自己没有管过这些日常的事情,但这种公司的架构,粗鄙简陋的架构,却运行得不声不响。
如一部越发膨胀的机器,不声不响地运行,才是低调的奢华。
究竟是这寥寥的几个人干得漂亮,还是文华公司外围有着不少自己根本没见过面的……临时工?或者说,黎华他们把许多和文华公司有业务关系的企业和个人,纳入了发展的体系之中,却并没有把它们划归到文华公司的编制之内?
联想到和申城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合作,参股的方式……是自己提出的,但具体的谈判,是黎华去做的。
“陆衍,你的工资是多少?”终于,毕文谦偏过头,忽然地问道。
“啊?经理,你怎么想起问这个了?”这个问题,明显出乎陆衍的意料之外,但她那神情,与其说是惊讶,不如说是好奇,“现在是一个月一百,黎姐姐说取个整就得了。反正,我吃住都已经在公司了。另外,作为今年的奖金,黎姐姐让我春节之前自己在三里屯公司已经买下的房子里挑一间,但李主任和李副经理来了之后,事情又多了不少,最近我还没时间去考虑挑房子的事情。”
“这……就这些了?”
毕文谦可是记得,陆衍领着自己去动画片工作室那个三进四合院那天,无意间流露的霸气——“可能是在公司里时常对着几百万上千万的数字吧?一百万就欢天喜地,我有什么理由对他们露怯?”
“我才20岁出头,就在京城落户了,还有了自己的房子,跟着公司吃穿用度,不花钱还管饱,也不需要操心每个月的粮票,还拿了寻常人两三倍的工资……”
陆衍一条条越说越絮叨,毕文谦看着她瘦小而清秀的脸,忽然之间,想起了方志敏的《清贫》。
哪怕,陆衍此刻的生活,相比全国绝大多数人来说,和清贫压根儿沾不上边儿。
“陆衍……你家里人呢?”
“爸爸妈妈在老家工作,弟弟在部队里。”
“……就这样?”
陆衍低了低头:“其他近的长辈,大地震的时候,没了。”
“原来……你是唐山人。”毕文谦倒不知怎么接口了。
陆衍一愣,瞪圆了眼睛:“经理,你才知道啊?”
“那个……”作为一个经理,毕文谦觉得自己似乎有些赧然,“我平时对你的关心不够。”
陆衍抿了抿嘴,忽然轻声笑了笑:“也是,除了关心夏林、张静林、艾静她们,你基本就只有看书和工作了。”
明明重点是黎华好不好……好吧,现在不适合纠正这一点。
“对了,黎华什么时候回来?”没等陆衍回答,毕文谦又自顾着改口了,“不,计划没有变化快……陆衍,你告诉黎华,她回国之后,先回一趟公司,有些事情,我觉得应该和她谈一下。”
“什么事情?”
陆衍的脸上又起了好奇,毕文谦看着她,沉默了几秒,慢慢重新看向电视机。
屏幕里,工藤镜香正穿着黑礼服,卖力地唱着。
“星空渐渐融于晨光,你的光辉依旧分明。不知道为何道再见,梦见的是一人的身影。那一刻,你的眼中,映照的是什么?二人那一刻的羁绊,谁也无法抹灭……”
忽然,毕文谦出声道:“陆衍,你有没有觉得,你兢兢业业辛苦工作着,拿着一个月一百块的工资,再加个房子,也比不上公司里的歌手们,更比不上我和黎华?”
“我当然知道啊!她们的工资,平常都是我在发啊!”陆衍理所当然地答道,“我又不是歌手,但也不必交个人所得税。账面上的收入差得远,但我们都在一起同吃同住,钱除了够用的那些,再多,有什么意义?真要说,倒是经理你,你连零花钱都没有,老被夏林骂成铁公鸡呢!”
“……现在已经升级了,成笨蛋铁公鸡了……”毕文谦自己也忍不住补了一句。
“哈哈,所以说了!我是你的秘书,你账面上以千万计的钱,都用在哪里,怎么用的,我都清楚,你又天天宅在公司里,平时你怎么过的,我也清楚。我们有什么区别?黎姐姐说得对,钱太多,对于个人来说,就只是数字了……”
喂喂,这话好像是我告诉黎华的吧?
不过,毕文谦没有打断陆衍的话,只静静听着她的声音,压过了电视机里工藤镜香的歌声。
“……既然只是数字,又有什么比得上,比不上的呢?”陆衍的口吻颇有些笃定,“几千万的资金,真要是我的,我也不知道怎么用。”
陆衍话语背后的情绪,让毕文谦既觉得陌生,又觉得可爱。
这,就是80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的想法……吗?
从新中国建国以来,一年年经历过来,像陆衍这样的60后,生来就在整个国家的大集体里。而在80年代中后期,她从小耳濡目染的观念,根深蒂固着。
或者说,正是她从校园里出来,就进了文华公司,所见所闻的人,是自己,是黎华,是万鹏,是王京云,是刘三剑……自小以来的观念,不但没有动摇过,反而更加地理所当然了。
然而,这只是陆衍。文华公司,也仅此一家。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量变到质变的时代。
上辈子为了写论文,毕文谦从流行音乐整个行业的角度,思考过,研究过。他知道,和10年代的许多中国60后的三观,是什么样子;穿越之后,也渐渐知道了,80年代的许多中国60后的三观,又是什么样子。
这其中的变化,巨大,而深刻着时代的剧变。
如果把目光放得细一些,这些剧变,就不见得都是正确的,不见得都是应该的了。
毕文谦不知道,也不愿意去设想,如果没有自己的穿越,陆衍渐渐活到10年代时,会和此时的她,在精神上有多大的差别。
但至少,他更喜欢此刻的陆衍,而不是上辈子见过的许多60后。
“陆衍,你会对此刻的生活满足,是因为有我和黎华的生活,近在咫尺地参照。但整个中国,很大,大多数人,只能通过道听途说知道我们,那些和他们近在咫尺的人,不见得像我和黎华这么想,这么做,这么活。但文华公司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大了。哪怕我没有具体过问过,也能从蛛丝马迹里感觉到不少。如果,有一天,文华公司会成为改革开放的风向标之一,那我们现在,就应该为一些事情,未雨绸缪。所以,我要和黎华谈谈。”
当电视机里的工藤镜香唱完退场时,毕文谦又忽然想起了什么,轻轻偏头补了一句。
“对了,陆衍,你的房子,先随便拣着住就是了!将来,十有**会让你搬出去的。三里屯的地,我有别的计划,虽然……也许会很遥远,现在还没必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