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流火、郑南风和陈白露三人师出同门,他们师傅原是一个多年不第的士子,后来科举无望就屈身成了李、郑、陈三家的西席先生。
这个叫毛庄的老先生放下科举的心思后,潜心研究《诗经》,竟然让他在诗经中悟出一套上层剑法,老先生中年崇拜孔子,给这套剑法取名“思无邪”,三个得意弟子也都被他分别以诗经中句子命名为流火、南风和白露。
老先生晚年思想转变钟爱老庄,从新梳理剑法,增删剑招,给剑法改名为“秋水”,取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恢宏意境,剑法删去从前的精雕细工,只以蓬勃剑意取胜。
老先生曾经告诉三位家主,李流火、郑南风、陈白露三位爱徒中,陈白露心思单纯,剑法得一个“工”和“纯”字,尽得“思无邪”之精妙;李流火和郑南风各得“秋水”一半意境,李流火用剑不随成法,被老先生称为“不辩牛马”,郑南风却步步算计,一旦得势后剑招如百川灌河无孔无入。
三位家主当然能听出老先生对李流火和郑南风的钟爱,正如老先生称赞他们二人那句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恰到好处形容了李流火和郑南风剑法的优缺点。
郑南风和李流火交手之后随即以快打快,二人同门习武,相互切磋,彼此之间对对方的招式都烂熟于心,招式自然是熟极而流,战斗要远比林平之和余沧海的比斗有看头,一开始就赢来阵阵叫好之声,没有人关注远处那个叫陈白露的少女紧咬嘴唇,内心挣扎,双手无意间已经将衣角扭破。
郑南风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只等待“秋水时至”他就可“百川灌河”,一气呵成,所以他虽招招防守,积累的气势却越来越胜,只要给他发泄出来的机会,必可一鼓作气克敌。
李流火的攻击颇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一套上层剑法早已被他改的面目全非,有时长剑刺出后本该抖出一团剑花,他却偏偏将下一招改为直劈,招式丑陋,但威力却全部发挥出来。
郑南风愈到最后越是稳扎稳打,剑法出招气象甚严,渐渐有一代剑法大家征兆。李流火却是招式愈用愈奇,剑法中偶尔夹杂有刀法,枪法甚至有斧法。
片刻之间二人已交手二百余招,剑法的威力也越来越大,郑南风剑法中开始逐渐加入一丝血腥之意,李流火剑法中逐渐流露出慷慨激昂之意,竟然还是斗的平分秋色。
原来这半年来这二人各有机遇,郑南风跟随百里博浪百战余生,十荡十决,领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血腥果决之武道意志,剑法登堂入室。李流火却从史书中读出书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慷慨蓬勃之武道意志。
二人战斗中相互交换了眼色,都从对方眼中看到果决之意,二人近乎心意相通,都不再有所保留。一股血腥惨烈之意在郑南风剑尖上喷出,李流火不甘示弱,同样使出“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慷慨剑意。
二人剑法不像刚开以快打快,开始变得越来越慢,但是浑厚的意境一出,不但整个擂台,擂台周边空气都开始变得粘稠入水。本来站在擂台边缘的江湖豪客感觉身体似乎受到禁锢,骇然后退,直退至三丈外才脱离二人的气势笼罩。
加入剑意之后二人渐渐打出真火,刚开始交手虽然激烈凶险,但是都留有三分余地,如今看似招式缓慢,实则都已竭尽全力,半分留手不得。这时候二人的神经都全部绷紧,一招一式都不敢松懈丝毫心神,稍微松懈直接会导致心神意志全面崩溃,若武道意志被击溃,比比武失败要严重百倍,轻则武功退步,重则神经错乱,走火入魔。
随着武道意志全面展开,李流火和郑南风眼神中都渐渐染上一股猩红之色,战斗的招式越来越狠辣。刚开始二人只是做胜负之争,现在看来更像是生死之斗,每一招都向对方要害招呼。
本在远处观战陈白露脸色大变,一步步向擂台挪动,她剑法不及李流火和郑南风,虽然每次三人比试都是她夺魁,但是她心知肚明这是两人在有意让着自己。
如今见二人竟然开始生死之战,她脸色变得煞白,开始埋怨自己的摇摆不定、毫无主见。但是就目前来说,她还是不确定到底喜欢谁多一点。
擂台上战斗惨烈,每一次意志的碰撞,双剑交击都有无形的劲风围着擂台四周打转。外溢的剑气逐渐把二人衣衫划破,擂台上也开始出现纵横交错的剑痕。
战斗至此已经失去控制,二人都竭尽全力,已无余力护持身体上的衣服,对剑气的控制也开始减弱以至于波及到擂台上。
魏离有些不忍目睹之感,武道意志交锋最是凶险,如逆浪操舟,一着不慎就是舟毁人亡之局。特别是二人武道意志相当,呈焦灼状态时,除非二人心有灵犀,逐渐收起武道意志,否则只有一方败亡或二人同归于尽两个下场,因为牵扯到心意神比拼,外人无法插手。
以乔峰的高绝身手以武道意志锻造魏离时尚且要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麻痹大意。这可能也是乔峰劝二人要慎重的原因。
二人战斗到酣处,相互之间早已忘记兄弟情义,李流火一剑刺向郑南风咽喉,郑南风则一剑戳向李流火胸口,都是不留余地的打法,竟然要同归于尽。
陈白露在台下大声哭喊道:“不要,快住手!”但是二人充耳不闻,双眼中的血丝早已淹没他们的理性,如今二人心中杀意升腾,所思所想皆是杀死身前的对手。
宫九歌凝重道:“阵法在影响二人的情绪,引导二人相杀。”
魏离鼓动真气,准备念出龙象般若功的真言看能否震醒二人,却突然被乔峰严厉的目光所阻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