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末之虎 > 第六百八十章 清顺合兵金汤城全文阅读

第六百八十章 清顺合兵金汤城

一夜无眠,到了现在才刚刚入梦的多尔衮,瞬间惊醒。

怎么回事?

难道有唐军来袭营么?

久经沙场的他,立即掀被而起,急急披衣着甲,快步行出营外。

“怎么回事?可是唐军要来夜袭么?”多尔衮冲着护卫厉声大喝。

那护卫畏惧地望着他,嗫嚅着回道:“回禀摄政王,那边墙之处虽然灯火通明,鼓声震天,喊杀阵阵,却一直未有兵马前来,倒甚是奇怪呢。”

“哦?竟是这样?”

多尔衮皱着眉头,他右手摩挲着剑柄,低头思虑了一阵,脸上便浮起冷笑,随即下令:“去,速去把阿济格与阿巴泰二人唤来,来我帐商议。”

“嗻。”

很快,一身甲胄齐全又神情慌张的阿济格与阿巴泰二人,匆匆来到中军帐中。

“摄政王,唐军这般擂鼓响号,作势甚壮,却又不来相攻,却是何故?”阿济格一脸怪异神情,急急向多尔衮发问。

多尔衮冷冷一笑,他并未回话,一旁的阿巴泰,倒是一脸犹豫地插话道:“摄政王,在下在想,可是那守关的唐军,并不是要来趁夜袭营,而只是虚张声势,刻意不让我军安歇不成?”

“正是如此。”多尔衮冷笑着回答道:“你二人也读过三国演义,应该知道,唐军必定是欲学三国时,那诸葛亮在汉中吓退曹操之策,他们想以此方式,让我军连夜不得安睡,从而疲弊我军,让我军最终煎熬不住,从而不得不退兵。”

“那摄政王之意是?”

“哼,唐军既然只是虚应恐吓,我军又岂会中其奸计。我军布置了如此之多的哨骑远探,唐军突袭之策得逞。”多尔衮沉声道:“你二人下去后,且让全军继续休息,鉴于唐军今夜骚扰,让我军兵士不得好生休息,就让明天军士多睡两个时辰,再起床造饭,然后,寻机进攻其边墙薄弱之处,争取一举拿下独石口!”

“得令!”阿济格与阿巴泰齐齐拱手。

未出多尔衮所料,唐军鼓噪了一夜,却始终未派兵过来战斗,倒是弄得清军一夜睡不安稳,更有许多胆小的军士,干脆合甲而卧,以防意外。

次日天亮,整整鼓噪了一夜的边墙之处,总算安定了下来。

这一夜折腾,多尔衮也没有睡好,虽然较往日多睡了两个时辰,但早上起床之际,他依然双眼浮肿,睡目惺忪,一幅精神不振的样子。

多尔衮起床之后,亦不稍怠,立即安排哨骑去边墙之处探查,看看边墙何处守卫薄弱,能让自已这十二万大军,顺利地破墙而入。

哨骑派出之后,多尔衮又立即下令,让手下军兵紧急整备军械,准备在吃过早饭之后,就立即朝边墙开进。

而在他自已开始用膳之际,这时,忽有手下急急跑来报信。

“启禀摄政王,不好了!唐军已连夜从边墙遁走了!”

听到这条消息,手持一条猪腿的多尔衮,不由得呆住了。

不是吧,唐军闹腾了一夜,怎么到了现在,反而在自已即将攻打边墙之际,就全部撤走了?

这实在不合常理呀。

这时,那名手下的声音继续传来:“禀摄政王,方才哨骑前去哨探边墙,不经意才发现,唐军已不知何时全部撤走,那边墙之上,依然旗帜遍布,戒备森严。一众哨骑鼓起勇气再走近些后,才突然发现,边墙上那些旗帜,不过是虚张声势,而那些警备的唐军,竟然都不过是些稻草人。”

听到这个消息,刚在发怔的多尔衮,瞬间明白了一切。

他一咬牙,暴怒地将手中的猪腿扔出老远,那油腻腻的猪蹄在空中划过一道长长弧线,才砰的一声闷响,滚跌在营帐的角落之处。

多尔衮双拳紧握,一脸悔之无及。

他娘的,中了唐军的诡计了!

这帮家伙,他们在灭掉吴三桂的前部兵马后,根本就没有心思再与自已作战,而是只想着怎么尽快从战场撤走。

因此,自已昨夜认为,唐军以所谓用三国时期诸葛亮计退曹操之策,来强迫清军退走,完全是彻底的估计错误。

唐军的真实目的,是要瞒天过海,以退为进,他们昨夜故意虚张声势,作出要进攻自已营地的态势,其实,只为了掩护自已能顺利地连夜撤走,从而以连绵不断地鼓声,掩盖撤退的声音与动迹。

本来,唐军兵力不足,根本不足与六倍于已的清军对抗,可叹自已一时想当然,没想到唐军竟是这般打算,倒是白白错失了一个围猎他们的大好机会。

更可叹的是,因为担心手下没休息好,不能很好地发起进攻,自已竟然又多给了唐军两个时辰的撤退时间,这样一来,唐军当是早已撤退得远远了,自已想要追击,亦是再来不及了。

多尔衮可以想到,唐军此番乘胜撤退,必定是直退回金汤城中,然后凭城固守,以逸待劳,坐等自已率军前来攻城了。

想到这里,多尔衮又痛悔地狠狠捶了一下大腿。

不过,在这些护卫面前,多尔衮必须表现出自已镇定自若的一面,他轻叹一声,便道:“唐军既已撤退,那我军径入边墙,逐一扫灭宣府北路北面各个军堡,接着全军一道直攻金汤城便是。”

多尔衮方略既定,清军随后破边墙入关,一路浩浩荡荡直攻独石口堡。

不出多尔衮所料,独石口堡之处,唐军果然早已撤尽,只留一座残缺不全的空堡,在这里静静地等待着他们。

而这一路行过,他自已更可看到,唐军已将沿途的百姓全部撤走,旷野茫茫不见半个人影,田野中尚未成熟的高梁也全部割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杆荏,倒是来了个彻底的坚壁清野。

多尔衮心下暗叹,唐军这般果决地一心退守,倒还真出乎了自已的预料。看来,自已原本打算的,想掳掠民众与粮食的计划,只能是彻底落空了。

而见到唐军坚壁清野得这般彻底,阿济格与阿巴泰二人亦是满面失望之色。

他们知道,清军千里远来,粮草供应十分不易,而沿途尽是穷嗖嗖的蒙古部落,不可能指望他们提供粮草。那么,在宣府北路无法就地取粮的情况下,到时候自已所带的粮草一旦用完,就只能指望李自成部流寇周济了。

这是多尔衮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大清官军的粮草生命线,若是不能自主,而要仰仗流寇的话,那自已的未来,可就真要被流寇给控制住了。若是攻打金汤城一切顺利,倒还好说。要是万一有波折,万一将来与流寇闹了矛盾,那可就是完全受制于人了……

这样的想法从他心头冒起,让多尔衮心下十分不快。

为粮草问题而烦恼的他,随即又焦躁地想道,如果唐军真的已将整个宣府北路北面坚壁清野,百姓业已全部转移到金汤城中,那么自已接下来,是不是可以长驱直入,径自攻到金汤城处呢?

多尔衮是个谨慎的人,虽然这样的想法很有诱惑力,但相对来说,这样的做法,未免太过冒险。

毕竟宣府北路地域颇广,关堡众多,如果自已一味锐意轻进,万一唐军并未如自已所想的那般,全部径自撤回金汤城,在哪座关堡悄悄设了埋伏,打自已一个措手不及,可就糟了。

在已然损失了吴三桂部兵马后,清军实力已大为受损,故自已的行动更是需要十分谨慎,断不可再随意行动了。

多尔衮思虑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为了稳妥起见,在唐军已然撤走的情况下,依然要全军集合行动,一齐前去探查北面各个军堡,以免中了唐军埋伏之兵力。

然后,全军在完成宣府北路北面的搜索任务后,最终全军一路南下,来到金汤城外,复与大顺军一道合力攻城。

于是,清军在离开独石口后,开始在独石水两岸,一边清剿各个已然撤得干干净净的军堡,一边小心谨慎的一路南下。

就在清军开始逐堡扫荡之际,从边墙之处撤走的唐军,已然一路疾行,顺利返回金汤城。

唐军第四镇镇长段时棨,见刘文秀与祖大寿二人,顺利地迫降了吴三桂部,并将全部兵马顺利带回金汤城,顿时十分欢喜,立即给此战的有功之人,按例抚恤褒奖。

同时,他也立即向山东的李啸飞鸽传书,向他通报了吴三桂投降的消息,以及宣府北路的最新战况。

李啸收到来信,亦是十分高兴。

看来宣府北路的战况,倒还真在自已的预料之中呢。唐军阵斩刘芳亮,消灭了近五万的流寇,随后又迫降了吴三桂兵马,大大削弱了清军实力,这一系列辉煌战果,让李啸十分快慰。

他知道,流寇与清军这般连遭挫折,接下来一定会小心谨慎,再不敢随意分兵,只敢全军集合行动,这样的话,两股敌军的行动,定会相当迟阻,从而大大减缓进军速度,给金汤城的守卫,提供更充足的准备时间。

李啸欣喜之余,他又随即下令,要段时棨对吴三桂部投降兵马,宽大为怀,不咎既往,并特许第四镇扩编一营,成立丁营,并任命吴三桂为第四镇丁营营长,以示信任与恩宠,而其部下兵马,由第四镇对吸纳安置。

段时棨收到李啸的来信后,立即开始实施,具体做法为,吴三桂其下属部将与兵马,老弱伤病就地裁汰,共选出八千余人的精锐部众,分别拆散安排到其他三营之中。

同时,任命原乙营甲总总长拓行忠,升任丁营副营长。丁营兵马,则从另外三营军兵中转移过来,组成其下属兵力。

这样一来,吴三桂虽然名为丁营营长,但其部下兵马皆已替换,又安插了诸如监抚司的文官负责审核与监督,安全司的暗探负责监视与督察,让吴三桂彻底地失去了再可反复的机会,他从此只能与其他的唐军将领一样,对下属将领与军兵,只有指挥与训练之权,再无其他权力。

对于这个安排,现在已然重新蓄发换衣的吴三桂,心下虽多有失落,但他知道,现在的自已,身在唐军营中,一切规章制度,一切组织条令,皆只能按唐军的规划来进行。自已若要再象以前一样,形成一个近乎独立的内部军阀,却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对于现在的吴三桂来说,他唯一的出路,便是真心实意地为唐军在战场上效力拼杀,用战功与忠诚,为自已重新铺就一条晋升之路,为自已重新赢取荣耀与权势。

接下来,金汤城中近四万唐军,开始全面备战,对整个金汤城加强了守备措施,力求在流寇与清军赶来之际,让整座城池,已然完全做好了防备。

唐军这边紧急准备,清军当然也没闲着,他们开始与南面的流寇大军一样,小心翼翼地逐堡搜索扫荡,终于,在经过了近二十天的扫荡后,宣府北路北面的军堡,皆被清军扫荡干净。

随后,多尔衮指挥全军一路南下,顺利来到了金汤城外。

望着面前的这座唐军营造十余年,现在又紧急加固增筑了的雄峻关城,多尔衮心下,暗暗震惊。

曾在先前清军入关时,在金汤城外与唐军作过战的阿济格与阿巴泰,更是心下暗叹不已。

他们看到,这座城池,周长近十里,城墙高达六丈有余,整个城池环挖了数丈宽的护城河,城上雉堞、箭楼、炮塔、女墙、瓮城、角楼等防御措施,一应俱全。

而城头之上,旗帜林立,守兵极多,更可清楚从千里镜中看到,形形色色的守城火炮,隔三错五地摆放,密度倒是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

所谓的雄关漫道真如铁,不过如是吧。

望着面前这座雄城,多尔衮近乎直觉地知道,自已想要迅速拿下金汤城,何其不易,乃至根本不可能。

说来也巧,在他们到来金汤城的前两天,流寇大军便已赶到金汤城处,他们已然立即四面布防,把整个金汤城围得有如铁桶一般。

于是,清军统帅摄政王多尔衮,与流寇大军统帅大顺皇帝李自成,终于在金汤城外见面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