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女生小说 > 风烟传 > 第十三章 暗潮涌动(一)全文阅读

第十三章 暗潮涌动(一)

每月的望朔两日对于敦煌城中的大多百姓来说,是不容一丝马虎的日子。

每逢这两日,店肆铺面大抵是不开门的,商家、管事、伙计一清早便往城外去。

官衙虽不是休沐的日子,仍循着俗例,当日不当值的诸人皆可不往官衙应卯。更不必说各家的娘子妇人,自是隔夜便要安安妥妥地打点下诸事,堪比年节。

众生碌碌,皆为了城外那堵布满大小洞窟的山崖,那些洞窟中沉静地供奉着他们此生与来生的希冀。

为着今生免遭苦难磨折,来世平安富贵,他们心甘情愿地倾囊而出,将辛苦积攒起来的钱帛塑成佛像,描成画壁,但望寄托那一点微不足道却亘古不变的祈愿。

富庶人家请名匠良工,开凿大窟,金粉泥塑,青金涂绘;平实之户合族共开一窟,虽不敢同大户人家相比拟,却也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供养着的。

便是那困顿过活,饥饱难调之家,亦十几户凑拢在一处,想尽法子也要开一窟,佛像简陋,壁画黯淡,也无法阻了他们的向佛祈求托愿的决心。

敦煌天黑得晚,天明亦晚。卯正时分,风灵与佛奴的马已在城门口候等出城,阿幺与她父母同往,击过五更鼓便坐着牛车先走了。

今日出城的车马甚多,加之自打都尉上任后加强城防,出城入城都需盘查勘验,又要耽搁去不少时辰。

这日出城的大多是礼佛的香客,盘查得倒是快,不过两盏茶的功夫,风灵便已在驰道上抖开缰绳。

四十多里路,马不停蹄地奔了整一个时辰,待她远远望见满是洞窟的山壁时,头道阳光正将它赤红的光泼洒在满盖沙土的山体上,绵长的山崖因受了这光照,更显出它的庄严肃穆。

风灵情不自禁地带住马,放慢速度,怔怔地望了一回。“佛奴你瞧,那么多佛窟,当真不负了千佛洞之名。”

佛奴催马上前几步,“大娘又不是头一遭来,当年咱家开窟时,不是隔三差五地便要跟着来瞧?”

风灵朝他翻了翻眼,“那时我才多大?不过是个总角小儿。当日所见与今日所见自是大不同。”

待再近些,山脚下袅袅的清烟汇聚在一处,缓缓升腾,与山体上的砂砾混成一色。人声渐渐拢过来,喃喃的梵呗,锵锵的撞钟,嗡嗡的祈祷,不绝于耳。

这边众人感慨唏嘘一片,人群中俗讲的僧人稳声念着佛号;那边琵琶羯鼓喧嚣,乐人的手指与伎人的足尖都在急速的跃动,惹来一阵阵的喝彩欢笑;更有担货招徕的商贩,尽可能地将自家的货展示在众人眼前,殷勤吆喝,笑语相询。

风灵在人群中好容易挤开一条路,登上依着山崖而建的木栈道,自家的佛窟开在较高处,在众多洞窟中也算是不小的一窟。

金伯早到,已领着妻女将洞窟内的佛像供案擦拭过一遍,一应供果陈设齐备。店肆中的管事也领着伙计杂役陆续赶来。

此时太阳已十分耀眼,明晃晃的照得人睁不开眼,可阳光却在洞窟前止了步,仿若被齐刷刷地挡开。

风灵手擎了一盏小油灯,一人当先,领着众人一步步地走入洞窟,走向洞窟正中慈悲端坐的菩萨像。

此时再无良贱之分,亦无从属关系,进入佛窟的,皆是诚心匍匐于佛足之下的芸芸众生,虔心礼拜,暗暗诉求着各自的夙愿,或是如风灵这般,并无甚好求愿的,只心无旁骛地专心膜拜一番。

一时礼毕,众人散去,各自呼朋唤友地集社去了。

望朔日亦是各家社邑集社的日子。西域民众喜好结社,规模形式各异,有女眷间姊妹同好的社邑,有乡邻间左右来往的社邑,最多的是客居他乡的商户们互助扶携的社邑。

佛奴亦有一佛社要聚,社中大多贫苦无地的佃户客户,他因顾氏宽纾待下,虽为贱籍,过得倒好过那些无依无靠的客户佃农,且为人仗义,故时常周济一二,颇受大家敬重。

风灵知晓社邑形式虽散,规矩却是极大的,说定的时辰耽误不得,故这边礼拜一完,便催着他快些过去,自己只带了阿幺往康达智家的佛窟去赴约。

风灵拖着阿幺的手,穿过聚听大僧俗讲的人群,绕过大寺音声儿献舞供养佛祖的高台,透过袅绕的香火,正望见康家佛窟前的台阶上哄哄闹闹地围聚了一群人,左右顾盼却不见康达智的人影。

“都是些什么人?怎的一股脑地堵在佛窟前?且不说好端端地阻了窟主进香礼拜的道,于佛祖也甚是不敬。”风灵不悦地摇头怨道,不等阿幺回应,便皱着眉头,挤进人群一探究竟。

人堆中间有一卖杯盏碗箸等食具的商贩正与一妇人争执,吵吵囔囔,左右不下,从旁围观的人起哄嬉笑。

那商贩手中挥舞着一只粗瓷食盘,高声囔道:“你这妇人可是存心为难?究竟要多少食盘,你又不说,问我又如何能知道!”

那妇人很是不服,翻了翻眼,叉腰向周边围观人群道:“我怎没说?方才分明说得清清楚楚:二人共一盘饼,三人共一盘炙肉,四人共一盘烩羊羹,共有客六十人。我家娘子正是这般告知,命我同贩售之人讲,可这贩子,愣是盘算不清,反倒怪我存心纠缠。”

“你……”贩子当真是着恼了,发了狠扬声向四周道:“这等刁钻取闹,我今日竟把话撂下了,在场若有人能说道清个准数的,我便白送了他这些盘盏,何如?”

围观人群瓮声哄闹,有人说,“这妇人好没道理,分明就是胡搅蛮缠。”还有人催着商贩快算,更多相互商议合计的,却没有一个能算清究竟要多少盘盏的。

“我瞧着这妇人许是糊涂了,出门忘了她家娘子说予她的数。”阿幺好容易自人堆中挤到风灵身边,在她耳边议道:“哪有来买物什的,不明了自己要买多少,反要贩货的计数的,倘若我是那贩子,浑说一个数便罢,何苦绕上那么些个盘盏。”

风灵抿了抿唇,嘻嘻一笑,“这倒趣得紧。”

阿幺踮脚四下张望了一圈,扯了扯风灵的衣袖,“大娘莫顾着好顽,人聚得越发多了,偏还在康阿郎家佛窟前,一会儿要出了什么乱子可怎生是好?”

“能出什么乱子,阿幺端的是胆小。”风灵口中虽这般说,望望周遭,亦觉着阿幺说得有理,凝神细想了一刻,忽然高高举起了手臂,踮起脚尖,在众人的头顶挥了几挥:“这位货郎,说话可作数?”

周遭一切的杂乱热议皆被这凌空响起的清脆嗓音打断,众人静顿了一息,陆陆续续有人回过神来,跟着高声起哄,笑问那贩子。贩子稍一犹豫,一脸的不置信,“作数,自然是作数的。”

风灵拂开眼前的人群,挤到台阶上,“我若说对了,也不必你白送我盘盏,你只需尽快从此处挪走,疏散了诸位看客便是。”

贩子听说不必他送出盘盏,哪有不应的,连连点头,“小娘子且说说。”

“诸位请听了。”风灵清了清嗓子,竖起两根手指头,“二人共饼,共有客六十人,可知盛饼所用的盘需三十只;三人共肉,则盛炙肉需二十只盘;四人共羹,则盛羹需一十五只盘。三十、二十、一十五,共需盘盏六十五只。”

瞧热闹的人群俱楞了楞,那妇人忽抚掌笑道:“对了,对了,我记起来了,出门时我家娘子说的正是这个数。”

一时又哗然开,有人讥笑那妇人糊涂,有人讽商贩夸口,大多赞小娘子机巧。

原来真是忘了,风灵悄悄笑了笑,向贩子与妇人道:“这便了解了,烦请你二人行个方便,换个地方买卖,佛窟跟前,扰了虔诚祈愿之人的清静,终究不妥。”

众人瞧过热闹,渐渐的散开去,那贩子与妇人也自行往别处去。阿幺蹬蹬蹬地几步跑上台阶,满脸的敬服,“大娘好生利害,怨不得我阿爹常说大娘生就该是个行商的。”

“你阿爹可是还说了,‘可惜是位娘子,若是位郎君则更好’的话?”风灵挪揄着弯眼笑起来,一面转身要往康家佛窟里去。

身子才刚要转,却又顿住了,她眼角目光扫过台阶下方才人群围聚之处,边角一个颇为眼熟的身影负手长身而立,全神贯注地望向她,一身洗濯得有些落色的石青色夹袍,在这个时节看来似乎单薄了些,却见他立得端直,无一丝畏寒瑟缩的模样。

正是那位不知姓氏的延都尉。风灵转回身,扬翘起唇角,朝着拂耽延站立的方向垂目屈膝一礼,起身抬头再望,却已不见了他的踪影。

放目四处望了一圈,竟觅不到他半分踪迹,风灵暗自嘀咕,这人怎跑得这般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