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女生小说 > 傲娇农女来种田 > 第六十四章 书院的改变全文阅读

第六十四章 书院的改变

平时这个点书院早都关门了,说白了人都走完了,张君毅也不能守着大门吧。可是今天是例外。今天李婶刚刚来过了,絮絮叨叨说了半天,大概意思就是她打算要改嫁了,以后也很少出去干活了,所以小胖就不再在书院呆了。

这个时代虽然人都说要从一而终,可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也是理所应当的,人家有没有偷人,也没有做什么伤风败俗的事,在这个问题上村里的人还是挺看得开的。

张君毅这下更郁闷了。本来就只有三个,这下一走走两个,书院可真的只剩下他一个人的了,心烦意乱也不想关门了,索性抱着个板凳出来坐在书院门口看星星。

关琳儿胆子大,她是从小路回来的,刚好从张家书院的墙边上出去就是大路了,结果胆大的人被吓了,在马上要熬出头的小路口。

“张夫子,您在这儿是对着星星倾诉你的心事呢?还是忘月怀古呢?”关琳儿虽然被吓了一下,可是天黑倒也看不出来什么异常,她可是要面子的怎么可能被吓到,可是只有砰砰跳的心脏知道她刚刚经历了什么?

“关姑娘,女儿家还是早早回家的好。”张君毅只是皱了一下眉,来对这个忽然出现的人表示不满,可惜月色的掩盖下关琳儿并没有发现。

“有什么事说说,指不定我可以帮你。”关琳儿今天心情好,虽然已经不在二十一世纪了,可是突然有种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自觉,乐于助人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时代好青年,关琳儿觉得她已经把这种精神发挥到极致。

张君毅也不知道怎么了,可能太久没有人跟他说过话,让他抒发一下郁闷的心情了吧。毕竟书院开了三个多月,可是这只有三个人的困境他可是找不到人听他说。在别人眼里,张君毅是读书人,是以后要做做官的人。两种明显不同层次的人是不可能会好好交流的。村里的人都这么想,张君毅自己也这么觉得,可能这就是属于读书人的清高孤傲吧。

在这个星星挂满天空的时刻,张君毅把自己的烦恼倾诉了个遍。在那一刻他没有心情考虑关琳儿是否能听得懂,也没有考虑一个不出闺阁的姑娘可以给他提出什么好建议。虽然关琳儿开了展颜阁,可是在他的潜意识里这个展颜阁应该是那个许掌柜的。

“他们为什么不来读书?”

他们是不爱读书吗?不是,在这个小村庄里,没有一个小孩是不想要读书的。读书就意味着可以出人头地,可以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地理忙活,一年到头指不定还吃不到一顿好饭。

关琳儿也不指望这种书呆子可以回答到本质上的问题,直接问了下一个问题,:“你觉得你自己的问题,或者说你的书院的问题在哪里?你知道因材施教,那也就要知道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

关琳儿说完等了好长时间都没有等到张君毅的回答,这眼看着就到了自己平时睡觉时间了,不走难不成还要天为被地为床啊!就在她一只脚正要迈的时候,听到了身后一阵冷冷清清传来的声音:“请关姑娘赐教。”

不来读书两个原因:钱和时间。

关琳儿看着眼前的书呆子,也明白了这么说他指不定想歪到哪里去呢!还不如直接说完,至于他要不要考虑建议,那就是他的问题了。

钱不是问题,开书院的初衷一方面是想要赚点钱可以过生活,另一方面是想要培养村里的孩子,那用钱买粮食和直接得到粮食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只要结果是得到了粮食,够温饱不就行了!

所以,没有钱的孩子自己拿粮食来抵不就行了,虽然现在人都不富裕,可是粮食还是够吃的。至于说考科举时候的银子,上书院的又不只是穷人家的孩子,富人家的孩子就用钱呗。

至于时间,平时农忙的时候,时间调到下午上课不就行了,他们可以在地里做半天活,然后读半天书。

关琳儿不知道这两个想法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不过这种方法应该是最适合这些要做家务又想读书的孩子了。

书院呢,是读书的地方。没错,可是太古板了会失去读书的兴趣的,可以适当的做些小游戏什么来调节一下气氛,而不是整天摇头晃脑的背着三字经。

关琳儿看着明显已经呆住的张君毅,摇了摇头,看来是受了新思想的冲击暂时还有点回不过神来。

也不管身后的人怎么想,迈着步子回家去了,再不回去周玉心里该着急了,现在可是有小弟弟的人,可不能让她担心了。

事情过了一个多月了,关琳儿都没有什么想法了,只是她还在心里感叹,这古代人的刻板,真不知道现代人是改了多久才把它给改过来的。

“张家书院出通知了,我们可以去上学了。”

村里的小孩子叫着喊着从关家门口跑过。

关琳儿三天没有出门,恰好刚出门就听到这么一个消息,心里还挺庆幸这原来古代人的刻板改变起来也不是那么困难嘛。

张家书院出了新制度:第一:凡村中人读书均可用两担粮食来抵学费。第二:农忙时间,书院可以每天放假半天,晚上也可以自己带被褥在书院休息。第三招收隔壁村庄的学生跟本村同样规则。

关琳儿看到手上这薄薄的一张纸,心里想自己那一刻钟的时间还真的是没有白费啊!

自从张家这个消息出来之后,周围的适龄男孩都在父母的陪同下来报名了,而且张家书院虽然桌椅少,可是地方确实难得的宽敞。

自从想到可以让孩子在书院休息,张君毅就找人做了炕,通铺的那种,小孩子体格小,足够睡很多孩子。

张家书院在经历了六个月色沉淀之后,又有了像刚开张那天的热闹了,只不过上次来的全是乡里乡亲,这次全是孩子罢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