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武侠小说 > 风起北方 > 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三九一章 过急的中国政府全文阅读

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三九一章 过急的中国政府

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三九一章 过急的中国政府

十一月十二日上午,北京铁狮子胡同原和敬公主府,已经更换了大门牌匾的国防部门口,身穿军大衣,头戴棉军帽,着棉手套持枪的岗哨警卫威严站立。九点四十分钟的样子,一辆挂有英国领事馆牌照的小轿车,缓慢驶到大门侧面口,在门口警卫拦下之前主动停车,拉开车门的司机快步走到门岗跟前,递上自己的证件,在警卫看过之后又赶紧跑回车里开车从侧门慢慢进入。在经过门岗位置时,透过略显模糊的车窗玻璃,值班警卫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英国公使朱尔典,他是去拜访新任的国防总长赵一天的,不过今天看起来他的脸色有些不好看。

有关这位英国公使和赵总长的私人关系,很多人都知道,这也是为什么这辆小车可以不经过值班警卫向里面报告就可以放行的原因。当然,车子也只能是进入前院的停车场,是不允许再向里面开的,否则被阻拦或者不经警告的枪击就是他们的遭遇。朱尔典这个月已经是第五次来见赵一天了,此前来的有几次,赵一天太忙而没有顾得上见他,让朱尔典很多想通过赵一天帮忙处理的事情没有谈成。今天来这里,朱尔典可不是只有一件事要和赵总长商议,而是很多件,很多件非常棘手麻烦的事情。

自满清后期以来,包括民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整个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可以说完全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其它欧洲列强,包括美国日本等虽然也有一些,但基本上是以英国为大头。以长江流域为例,英国人在长江上下游很多城市设立自己的通商口岸;从长江头的重庆,到长江尾的上海,沿江通商口岸多达近十个。在这些通商口岸里,英(外)国人依仗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这些通商口岸大多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地。

但是现在问题出来了,英国商人(我们在这里只说英国,其它国家的暂且不谈)发现他们似乎在失去以前的一切优势。从欧洲大老远运来的商品品质赶不上中国国内生产的国货,花色品种也是大大的不如,甚至中国都出现了连欧洲都没有的一些高档日用品商品。找他们订货的中国商人越来越少,仓库积压的货物慢慢增多,而之前用过的一些手段现在已经不管用了,让英国人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做,抱怨自然也就产生了----这是朱尔典这位英国公使面临的第一个麻烦问题,来自中国民间的问题。

有中国民间为英国商人制造的麻烦,自然也少不了中国官方的为英国政府制造的麻烦,这个麻烦则来自中国海关关税的事情。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政府强迫满清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香港也就是这个时候割让给英国的),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这就开了所谓协定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从那一时刻开始,英国人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但现在,问题又出现了。一战爆发,中国在战争爆发的头几个月就对德奥宣战,《辛丑条约》中签订的要赔付德奥两国的白银(德国90070515两、奥匈帝国4003920两,已经赔付了一部分),当时袁世凯在赵一天的授意支持下,拒绝再行支付,等于是不承认这笔赔款了。随后的一九一四年十一月,中国政府宣布对同为德奥盟友的意大利也停止赔款(意大利赔款金额为白银32939055两。意大利是在战争进行到第二个年头,也即一九一五年五月才从同盟国转向协约国的,故而在一九一四年意大利和中国处于敌对国,不在给敌对国进行赔款也是合理的,遵循了之前和德奥一样的对外政策)。

对此,当时的英法等欧洲国家都没有说什么反对的话,谁叫德奥意是他们的战争对手,中国是盟友呢!对德奥意是这样,对英国呢,赵一天当时是以调整中国外商关税,增加中国政府收入的方式来解决的。当时的英国政府正在期盼中国出兵,所以也就答应了(这一时期中国海关关长、中国国内称呼为总税务司的官员为英国人安格联担任)。谁知这时间才过去一年多,中国政府方面又在海关关税方面提出新要求。就在几天前,刚刚当选的中国政府农商总长张国淦照会英国公使,要求中英双方重新就中国海关相关问题进行磋商,表明了中国政府不愿意再让英国人控制中国海关,想收回包括海关关长职务在内的海关税收等海关大权。

中国人对海关的态度,让朱尔典很是愤怒不满和担忧。愤怒是因为(当时)战败的中国政府没有资格拒绝,难道现在的中国政府就可以不接受?不满的是现在的中国政府,对待大英帝国好像有些得寸进尺,不那么惧怕和尊重了。至于担忧,当然是因为目前的中国确实变得强大和自信了不少,已经隐隐压过邻居日本,开始引领亚洲的潮流了。如果中国人真的坚持自己的要求,伦敦方面会如何做决定?拒绝还是同意?或者是坐下来大家慢慢商谈?这些朱尔典都不得而知,他只是希望自己今天拜访的这位在这件事上不要干涉的太深。中国政府对英国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有了此人,此人的想法和态度,对中国朝野有很大的引领作用;希望今天的见面自己能够好好和这位年轻的总长谈一谈。

还有一件事,朱尔典也得和赵一天面谈,那就是有关出口到欧洲战场的药品青霉素的供给事情。因为青霉素的突然短缺,欧洲战场协约国伤兵治愈率猛然下降,死亡率自然提高。这对英法政府高层来说,是完全无法接受的。但他们又不能把责任推卸给药品生产国中国,人家的制药厂起火这是天灾人祸,不是有意卡他们的脖子;不过那些当初想在药品方面制造事端少数商人和他们的代言人,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让英法难受的是,自己这边没有什么药品供给,但敌对国德国内部却传出消息,通过黑市高价,德国人不知道从哪里弄到了大家都急需的青霉素,用在受伤士兵身上,让士兵死亡率急剧下降。青霉素这件事,朱尔典只能找赵一天,谁叫这种昂贵药品是山西包头生产的呢!

带着如此多的问题和麻烦,朱尔典来铁狮子胡同好几次了,但都营赵总长太忙或者见面时间太短,让公使先生未能得偿所愿。今天再一次来,希望赵总长没有过多事情,能够好好的和自己谈一谈。如果能够如此,那么自己应该最先和这位年轻的老朋友谈哪一件事情呢?下了车的朱尔典一边朝赵一天的办公室方向走去,一边在心里暗自琢磨着。

刚走到门牌上写有“国防总长”字样的办公室门口,就有一位年轻的中尉军官上前打招呼到:“您好公使先生,我们总长有交代,若是公使先生到了,可以先到会客室等候,总长约十分钟后就会来见先生”。赵一天这里,朱尔典不能说非常熟悉,但绝对不陌生。听完中尉的话之后他礼貌的点点头笑了笑,随即往会客室走去。赵一天见客人很少在他的办公室里面,除非是非常亲近之人,否则就算是总统和总理到了陆军总部(现在是国防总部),也会在会客室和赵一天见面谈事。

坐在会客室沙发上,手里的一杯热茶还没有喝完,朱尔典就听见门口的脚步声以及渐渐清晰的说话声。他听出来那是赵一天的声音,好像在给身边的人交代什么事情,“...这些人最好从老营(包头特种营)、山西、山东、陕西和奉天军队中抽调,而且自身军事素质要过硬,这样才能让被检查的对象服气。另外,让......”。话说到这里,声音明显敌了下去,朱尔典就听不到后面的内容了。不过他估计这些话和这位年轻强势的总长大人正在进行的全国军队调整有关。

“亲爱的约翰,你可快要把我的国防总部变成你的领事馆了,这几天怎么老是往这里跑”。人还没有进门,赵一天的声音就从门外传了进来,显然刚才他的工作交代已经告一段落了。正坐在沙发上的朱尔典听到此话,赶忙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做起身迎接赵一天的样子,且有些苦笑到:“赵大人(关于大人这一称呼,在民国初还是非常流行,就算再过上几年,大人的称呼依旧在。朱尔典在这里称呼赵一天为“大人”,是朋友间略带嘲谑的称谓),按照中国人的说法,我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可惜白跑了好几趟,希望今天没有白跑”!

正在脱军大衣的赵一天,听了此话,一边继续脱衣服,一边转过来对朱尔典笑着说:“我现在这是胡子眉毛一把抓,都是自己找的事。你知道的,中国的军队不像英国那样有统一的构架,现在只是停留在字面上。一个国家如果连军队都无法做到号令一致,那这个国家和一盘散沙无疑,哪怕他的经济发展很好,工业建设很发达,到头来都是一样”

“所以你想在你的手里,通过一系列的调整改变,达到这个目的?这样做难道你不怕得罪很多人?成为多数派的对立面?no、no、no,亲爱的朋友,以我对中国官场的了解,我希望你能够理智一些,至少再过个几年,等你真正年富力强的时候`再做,那个时候你的把握绝对会大很多。说实话,我个人也希望中国能够进步,这个现在通过你的努力已经在做,并且有初步成效了。只是,中国想通过在一夜之间就成为世界强国,恕我冒昧吗,这个不现实,也不科学。要知道,大英帝国成为日不落帝国,那可是经过了几个世纪许多人的努力才得来的。

中国现在已经做的很不错了,你不用着急,我的朋友,所有的事情都要一步步来,不能像你们中国人自己说的那样,什么苗什么长。对了,揠苗助长,操之过急。”

赵一天只开了个头,朱尔典就迫不及待的说了一大串话。当然他的话听起来是在应和赵一天的话,但也绝对不是无的放矢。他在利用解释回答赵一天话的机会,给自己接下来的话做铺垫,因为他接下来要说的问题里面,就有抱怨中国政府在某些事情是操之过急了,比如海关问题上。

对朱尔典的话,赵一天不可置否,即没有认可也没有做再多解释。脱完军大衣的他,再脱去上将外套,这才走过来坐在了朱尔典对面的位置上。此时虽然是十一月天气,外面天寒地冻,但国防总部的主要屋子都有火墙,所以屋内的气温有二十二三度,非常暖和。坐定之后的赵一天,随手接过侧室服务员送上的热茶,笑着对朱尔典问到:“说吧我的朋友,你不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吗,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先说好,只能是我分内的事情,出了我的圈子,你知道的,很多事我也无能为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