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百姓都紧张的看着刘鸿渐,他们知道,就算侯爷不收他们,也是情理之中,毕竟侯爷不是开善堂的,明明不需要那么多人,为何还要多此一举,浪费许多银子?
但所有人都希冀着、渴求着,毕竟这个冬季太难熬了。
营地前安静的有些凝滞,刘鸿渐深吸了一口气。
“民壮在原来基础上加征一千人,算上会砌墙的共计征三千人,工匠扩征到五百人!”
“侯爷英明!”
“谢侯爷恩典!”
霎时间,凝重的气氛被打破,四周皆传来民壮和匠户们的欢呼声。
加征一千余人,意味着这里大部分人都能安然度过这个冬季了。
“别嚷嚷了,拿出你们的户籍文书,都排好队,排好队!民壮到左边,匠户到右边。”
营地前早已排好几排文案,负责户籍查验和匠户考核的,分别是刘鸿渐从户部和工部借调过来的几个主事。
而一应器械、砖瓦、粮食则直接找户部购买,刘鸿渐是拿着银票去的,把户部尚书倪元璐乐的不行,直夸刘鸿渐体恤朝廷。
人员征集一直持续到黄昏,共征集民壮三千人,铁匠、木匠、石匠、刀匠、铸匠等五百余。
这三千五百人暂时安顿在千户所旁边,搭建帐篷居住。
当天晚上,刘鸿渐便公布了这些人的薪俸待遇。
三千民壮皆月银五钱,五钱便是半两,省着点用基本能满足一户人家度日,况且做工期间是管饭的,所有的民壮都很开心。
而匠人的待遇刘鸿渐并没有定死,毕竟工种不同、能力也不同,定成死的不利于提高匠人的积极性。
自古以来匠人不受重用,唯有两宋期间朝廷鼓励发明创造,在那时中华大地曾涌现出一大批的能工巧匠,胶泥活字印刷术、冶金术、航海术、土木工程皆在两宋期间得到飞速发展。
而到了明朝,匠人的地位每况愈下,生活也是惨不忍睹。
在刘鸿渐看来,一个民族要崛起,单单靠圣人教化是完全扯犊子的,教育是根基,但明朝的教育呢?
科举制度之下,程朱理学大行于世,文人士绅天天之乎者也,侃侃而论,真正埋头搞发明、搞创造、搞科技的反而连饭都吃不饱。
官僚、士绅、封建思想对工匠的歧视、压迫和欺凌,导致明中叶以来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在畸形中发展,就是这个意思。
经过慎重考虑,刘鸿渐暂时把匠人分级。
一级匠人,包括铁匠、木匠、裁缝匠、石匠等在内约三百人,月银二两。
二级匠人,包括铸匠、土木匠等在内约五十人,月银四两。
三级匠人,包括琉璃匠、刀匠在内约三十人,月银八两,琉璃匠主要是考虑到以后玻璃的研发。
三级以上便是匠师,匠师暂时只把船木匠纳入,月银十六两,他们的主要职责便是研制新式战船,甚至战舰。
但目前前来应召的匠户中,竟然一个都没有,大明禁海政策的实行,直接把几代船匠的传承拦腰斩断。
匠师以上是大匠师,包括枪、炮、火药的研发,月银五十两。
再往上便是负责各工程整体督造的档头,由于没有合适的人选,三大档头暂时由阎应元、陈明遇、冯敦厚这三个后勤能手负责。
三大档头皆直接向刘鸿渐负责,而我们的安国候刘鸿渐呢?负责出银子!
每个级别由所属匠人推举出三个领班,开会时领班到场,负责收集和反馈所属匠人的诸多意见和建议。
为了鼓励发明创造,提高匠人们的积极性,有贡献的匠人将享受特殊待遇。
比如木匠方敬梓因为发明了纺纱机,以一级匠人的身份领大匠师薪俸,另外还有奖金两千两纹银。
所有匠人安心在此处干满五年,没有重大过失的情况下,可以脱籍。
这也是刘鸿渐的终极杀手锏,匠人本身就算脱了籍,大多数人也只能靠本身的手艺过活,况且若论待遇刘鸿渐有信心留住这些人。
脱籍对这些匠人的最大诱惑力,在于后代子孙可以自由的选择职业,或科举、或经商、或干老本行,自己做匠人苦了一辈子,没有人希望这苦难还留给自己的孩子。
当然,有赏必有罚,消极怠工者吃板子、罚月银;偷奸耍滑者吃板子、罚月银……
所有的惩罚中最严重者莫过于泄密,与其说是因为刘鸿渐对工坊的重视,倒不如说是对先进发明、图纸的重视。
所有匠人,不论是谁,不论曾经有何功劳,一旦泄密者,割掉舌头,下半生将在锦衣卫的诏狱中度过。
性福来的太突然,所有通过考核的匠人,听完刘鸿渐宣读的规定,皆是一时没反应过来。
在此以前,士子可以通过科举升官发财,士兵武人可以通过上阵杀敌封侯,唯有匠人没有上升的渠道,只能守着手中的活计忍受欺凌。
刘鸿渐宣读的规定,不说月银丰厚,干满五年还可脱籍,脱了籍家里的孩子便可以……
“侯爷大恩,俺孙大牛必肝脑涂地以作报答!”一个身材敦厚的中年汉子扔下手中的木工箱子下跪拜谢。
“是啊,侯爷真是个大好人,俺家有个闺女待字闺中,俺愿意把闺女送到侯府供侯爷差遣……”
“忒,老张你个二傻子,侯爷稀罕你家的歪瓜裂枣……”
……
“侯爷,咱们这么做会不会遭小人诟病。”阎应元皱了皱眉头。
大量征集匠人,还给出这么优厚的待遇,工部的人如何想?其他坐班的匠人如何想?
以脱籍作为筹码,势必会引起一连串的不良反应,这些侯爷都考虑到了吗?
“哼!士农工商,匠人排在九流之末本就不合理,而世袭的匠户制度更是令人发指。
本候做这些,一来是为了让这些匠人放下顾虑、死心塌地的做事,二来便是要开雇佣制度的先河。
匠户、军户都是积弊,必须慢慢的撬起,至于那些言官,随便他们蹦吧!本候不怕!”
刘鸿渐牛逼哄哄的撂下了话,把阎应元噎的无言以对。
“这里的事就交给你们三人了,优先建造盛放土豆、番薯的地窖以及温棚,此与咱们的研究所一同开工,有任何事可差人去府上找我。”
刘鸿渐面容冷冽,无论是农事还是军事,这摊子事皆关乎大明以后的发展,一件都不能马虎。
谁挡道,谁回家歇菜,没有半点余地,刘鸿渐相信皇上是会站在他这一边的。
“是,侯爷!”阎应元再无顾忌,沉声领命。
“棒槌,牵马来,咱们回家!”
ps:本书从6月30号发第一章,到如今三个月有余了,今天终于如愿上了三江,百感交集,对于诸位的支持专门写了感言,就放在作品相关里,感谢你们,有你们真好,希望诸位朋友都能有个好心情。